姜齊坤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針灸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方法: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來本院進行治療的86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患者的隨分組。給予43例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藥物治療。43例觀察組患者采用針灸+藥物治療進行治療。就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較之于對照組患者得到了顯著的提升(P<0.05)。此外就兩組患者的治療后復發(fā)情況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的復發(fā)率要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針灸療法能夠有效緩解腰椎鍵盤患者的臨床癥狀。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并能夠有效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復發(fā)幾率。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24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4-131-01
腰椎鍵盤突出作為一種常見的腰腿部疾病,其多發(fā)于青壯年,具體表現(xiàn)為腰部疼痛以及坐骨神經(jīng)痛等等,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也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在應用傳統(tǒng)的藥物療法來進行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時,還有著治療效果不佳以及復發(fā)幾率大的特征,也就難以充分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本文主要選取了86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且就針灸聯(lián)用藥物的治療效果進行了探究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就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8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患者的隨機分組,其中4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45.1±2.4)歲,病程時間30d-6年,平均病程時間(2.9±0.3)年;4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5.9±2.6)歲,病程時間為28d-6年,平均病程時間(3.1±0.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法來進行治療,甲鈷胺片每次0.5mg,tid;美洛昔康片每次7.5mg,bid;腰痛寧膠囊每次1.2g,qd
觀察組患者則采取針灸+藥物法進行治療,首先需要患者保持合理的姿勢,一般以仰臥位為主,部分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采取側臥位姿勢來接受治療。取穴部位主要包含有大腸腧、環(huán)跳、委中以及承山等。在對患者完成基礎消毒之后,采取適當尺寸的針進行穿刺治療。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主要采用提插捻轉法來進行治療,進針尺寸需要保持在1.0寸左右,具體深度應當以患者感受為標準。如果患者感覺到了麻木或者脹痛感,表明針刺方式以及針刺部位有問題。在針刺完成之后需要留置穴位半個小時左右,借此來獲得良好的針灸治療效果。每天給予患者針灸治療1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1.3評價指標
顯效:患者的不良癥狀全部消失,腰腿疼痛以及下肢麻木感覺也隨之消失,抬腿高度能夠達到70°以上。有效:在經(jīng)過治療后,患者的炎癥基本消失,抬腿高度在60~70°之間。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顯著改善,病情甚至還出現(xiàn)了進一步的加重。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選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研究中的兩組患者均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3.02%,較之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79.07%有了顯著的提升,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此外觀察組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之后有2例患者出現(xiàn)了復發(fā)情況,復發(fā)率為4.65%,對照組患者則出現(xiàn)了5例復發(fā)情況,復發(fā)幾率為11.63%,對照組患者復發(fā)率要顯著高于觀察組患者(P<0.05)。
3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也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多數(shù)患者都是因為外力因素導致組織退化情況發(fā)生,并表現(xiàn)為腰酸疼痛以及發(fā)麻等臨床癥狀,并多集中在22~45歲這一年齡層中。在進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過程中,首先需要做好患者的病癥分析工作,隨后在結合具體情況來進行干預跟治療。近年來隨著我國中醫(yī)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使得中醫(yī)針灸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感,還可以避免該疾病的復發(fā),借此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由于該病癥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多是將緩解病情作為最終的治療目標,來消除該疾病對于患者造成的困擾。通過中醫(yī)針灸模式來進行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時,首先需要在功能恢復階段對患者身體的各項神經(jīng)生理功能進行調查,隨后在恢復患者神經(jīng)生理功能的基礎上來進行治療方案的合理選擇。在接受針灸治療過程中,要求患者能夠有足夠的臥床休息時間,來為后續(xù)的針灸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腰椎活動度指的是腰椎的正常生理活動范圍,在進行針灸治療過程中還需要對患者的腰椎活動度進行合理的測量,并在結合臨床治療指標的基礎上給與必要的干預。在中醫(yī)學中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腰痛”跟“腰腿痛”的范疇,該病多系氣滯血瘀、風寒濕困、肝。旨虧損所導致的。通過對大腸腧、環(huán)跳、委中以及承山等穴位行針的模式,還能夠起到良好的疏通經(jīng)絡以及行氣止痛效果,對于神經(jīng)根水腫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3.02%,跟對照組患者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P<0.05),此外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復發(fā)情況較之于對照組患者也有了顯著的降低。綜上所述,針灸聯(lián)用西醫(yī)療法能夠有效緩解腰椎鍵盤患者的臨床癥狀,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并能夠有效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復發(fā)幾率,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