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梅
【摘? ? 要】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和指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對于語文科目來說,好的教學方法就是把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其興趣;促使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方法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139
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每位教師根據自我的特色和本班學生的特點,總結出來的教學方法才是最適合的、最好的。而在這些各具特征的教學方法中,存在著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最主要的就是把知識變得具體可感、形象生動,以求吸引學生興趣,使學生快樂的學習。下面就進行一一分析。
一、生動形象教學法
一般來說,作為我們母語的語文學科都比較簡單,容易明白,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比較輕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枯燥乏味的拼音組詞或歷史知識等,讓學生學習起來很吃力。教師在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中,尤其要注重知識的轉化傳達,簡單來說就是把復雜知識簡單化、把枯燥知識生動形象化。
首先,說一說小學語文的基礎——拼音組詞。對很多低年級學生來說,到了五、六年級,依然分不清楚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在學習中老是鬧笑話。這一點教師要引起注意,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就要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教學。拼音是一年級的教學內容,教師除了要求學生進行背誦和記憶之外,可以在教學中引進字母規(guī)律歌,把難以記住的知識生動形象化,以便于輔助學生學習。而在新學漢字的組詞方面,除了課本的詞匯,要時常引用日常生活中的詞匯,讓學習的知識變得具體可感。例如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一課后,我們要掌握“變”字,除了組詞“變化”、“改變”、“變故”之外,還可以在日常生活常用的語句中進行運用,比如“雪花落在地上后,變成了水?!薄ⅰ靶∶骷依锿蝗话l(fā)生了變故,使他不得不放棄讀書的機會?!毙W學生在這種日常生活具體可感的語句中,能夠更好地掌握字詞以及其用法。
其次,是一些難以記住的歷史知識。對于這類知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歷史知識匯編成歷史小故事,通過故事的生動敘述,學生能夠清楚歷史的來龍去脈,也能夠了解歷史上有名的人物。比如詩歌的學習中,通過簡短的故事講述,學生對于詩人可以有一個全方位了解,這一方面完成了教學任務,另外一方面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除此之外還有對一個人的專題了解,例如“走進毛澤東”這一個單元,設置了《七律·長征》《開國大典》《青山處處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課,除了對課本的熟悉外,教師更是要利用自己的大量的知識儲備,給學生展示一個全面的毛主席,讓他們有更多的認識。總之,在小學語文中的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把枯燥的變?yōu)樯鷦拥?,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力量的,而這樣的教學方法也不失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
二、吸引興趣教學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對世界探索的階段,對任何事物都存在著新鮮感和好奇心,教學不是要抹殺學生的興趣愛好,而是要引導學生朝著有價值的方向探索。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吸引學生的興趣靠的是教師獨特的語言魅力等。而現如今,科技日新月異,在教育中的改變也觸手可及。在語文課堂中,視頻、音頻、PPT變得更具吸引力,教師要做的就是把教育部要求學習的知識充實其間,學生在觀看視頻、聆聽音頻的時候,也能夠學習到知識。在教學《王二小的故事》時,就可以放映有關的視頻,學生通過觀看故事,可以總結其中的情節(jié),也可以在視頻的引導下,明辨是非。這對于教師來說,是輕松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可以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兩全其美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而在詩歌的學習中,最主要的朗誦感悟。通過帶入感情的朗誦,學生感受詩人的內心,體悟詩歌的情緒。這個時候除了教師可進行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誦外,還可以利用網絡,找到各個版本的朗誦,學生聆聽后,進行評價,哪一個版本的朗誦把作者的感情宣泄得淋漓盡致,理由是什么?利用網絡知識資源,把小學語文的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學生的知識能力也不僅僅是知識的儲存,還有能力的提升。
三、快樂教學法
這是最高層次的教學方法,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所在。所謂快樂教學法,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得輕松,也能夠取得好的教學成果;學生學得有趣,還能從中獲取快樂,兩者自得其樂。那么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教學相長呢?
首先,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個熱愛學習的環(huán)境。好的環(huán)境對學習的促進是有利的,學生耳濡目染,能夠積極地參與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熱愛學習的環(huán)境并不容易,特別是對于貪玩的小學生來說。所以教師要尋找更具吸引力的知識傳達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本每個單元后的“語文天地”設計,給教師以啟發(fā)。學習完每一個單元,有每一個單元的學習任務,這些任務都是通過課堂活動的形式展現的,或是作文比賽;或是成語接龍游戲;或是詩詞朗誦;或是情景故事的表演……形式多樣,各種課堂活動穿插知識的教學中,學生才不會厭倦,所以對于教師來說,不可忽視“語文天地”這樣的專題。當然,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少不了大量的知識資源,這一點要依靠網絡的便利,學生通過網絡可以及時清楚自我的學習內容,并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
其次,教師要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不能夠只針對那些少部分認真學習的學生,而是要面對全體學生,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問答或者活動,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就拿詩歌的朗誦來說,要人人都有機會去朗誦、去表演。有了參與性,學生的積極性才會慢慢地調動起來,刺激學習。
最后,學生配合教師,教師引導學生,教學相長。小學學生的思維是發(fā)散的,也是創(chuàng)新的,教師在進行知識的講授時,要聆聽不同的意見。對于同一個問題的提問,要尋找不同的同學進行回答,關注不愛回答問題的同學并且進行有利的引導。通常來說,小學語文課堂都是活躍的、開放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展示自我,釋放自我,尋找到學習的價值。教師這樣的教學成果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把枯燥知識講得鮮活靈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把課堂氛圍變得熱烈,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更要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一個歡快的環(huán)境中自由學習。語文課堂應該變得活潑、開放、有趣,這樣學生也才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以上三點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中,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