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紅
【摘? ? 要】作為閱讀和寫作基礎的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卻也是又一個極其枯燥單調的學習過程?;谝陨咸攸c,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遵循規(guī)律,更為科學地采用多種識字方法,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活其自主識字的潛能,進一步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最終達到輕松識字的目的,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識字的快樂而樂于去自主識字。
【關鍵詞】小學語文? 識字?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003
漢字作為語言文化的一個基本構成,它具有學習的基礎根基作用。故而識字是養(yǎng)成和提高于語文文化素養(yǎng)的第一步。它對學生學習語文乃至其他課程,對于開闊視野,開發(fā)智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識字的教學并不斷探索識字的教學方法。借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推進識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識字教學的成果。
一、注重趣味,激發(fā)興趣
眾所周知,中國的漢字較為復雜、繁難,學生識字量的積累需要多次重復,強化記憶。這個過程雖不復雜,但往往枯燥。即使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了漢字,那也只是短暫的記憶,會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遺忘。要想學生輕松,有效地學習漢字,教師必須以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
(一)字謎識字
猜字謎的方式既有趣又能簡化學習的過程,它用簡單易懂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同時還能讓學生保持學習語文的樂趣,并且不易遺忘。在進行一年級識字教學時,筆者常常借用字謎,讓小朋友去猜,去讀,借以調動其的積極性,提高識字興趣。如,教授部編一年級下識字4《猜字謎》一課時,筆者先借用“日”字(謎面為“畫時圓,寫時方,晴天有,陰天無”)引起小朋友們的興趣,猜對后,趁機引入課文中的字謎,有了日字作鋪墊,經(jīng)過不斷啟發(fā),小朋友能很快通過思辨猜出文中謎題,學習興趣更大。在此基礎上再提升要求,讓小朋友們給“坐”、“舌”等已識的字編字謎,“兩個人,在土上”;“一千張嘴巴”等孩子自創(chuàng)字謎在這樣快樂的教學情境應運而生,學習氣氛跟家生動活潑,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二)游戲識字
鑒于低齡段學生喜歡模仿、重復,喜歡表現(xiàn)的特性,游戲識字能給抽象文字符號注入新的活力。筆者在識字教學中常用以下方法。 摘水果:把生字的水果形卡片貼到果樹上,孩子想教大家讀哪個字,讓把帶有這個字的水果摘下來,教其他孩子認讀并組詞。猜字法:請一個孩子背對黑板,教師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選定一個字或詞,讓他從眾多字詞中找出老師選中的字或詞語,每猜一個詞,孩子都需要詢問其他孩子是否猜中,其他孩子做出相應回答。以部編版一年級下語文教材《春夏秋冬》一課為例:本課程詞語有:春風、青草、秋霜、吹風、霜降、降落、游魚等,教師選取霜降一詞,玩游戲的孩子則猜到“是春風嗎”,其余孩子則回答“不是春風”,這般往復,直到孩子猜中為止。
(三)創(chuàng)編兒歌
兒歌內(nèi)容簡單易懂,讀起來郎朗上口,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為低齡兒童所喜。筆者在平日教學中注意抓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如“黃”字,編成“草字頭,一橫長,由字中間站,八字底下藏”這樣的兒歌讓識字教學易學易記,妙趣橫生。趣味性的識字活動給孩子們帶來了愉悅的識字樂趣也使他們記住了生字。既符合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還能將其他識字方法如歸類識字、字理識字、比較識字等融入其中,它讓孩子在興致盎然中更高效的識字。
二、明晰字理,知意悟情
中國漢字的字形是和所表達的含義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漢字的特征來進行識字教學。
(一)歸類識字
教學中常用的歸類識字形式有:形聲字歸類、量詞歸類,部首歸類等。如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小青蛙》一課中出現(xiàn)多個帶有“青”的字形聲字——清、請、情、晴。教師先出示每個字的字音,再引導學生說生字與熟字在音、形、義上的異同。孩子們很快發(fā)現(xiàn),有太陽便是晴天,因此,日字旁的這個字讀作晴,有天氣晴朗的意思……,在探究、聯(lián)系、比較中去感受幾個漢字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二)字源探究
漢字以象形表意為基礎,大多數(shù)漢字都能被“視讀”,即觀察形體結構知曉字音字義。在識字教學中注意把握漢字音、形、義的整體性教學,讓學生在了解漢字的構成、起源演變的同時了解音、形、義的關系。
三、創(chuàng)設情境,鏈接生活
(一)讀背中自主識字
讀背簡單易懂的古詩、兒歌或童謠不僅能使兒童豐富語言、積累語言同時也能達到了識字的效果。背誦一首有趣的兒歌或童謠,會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板塊,孩子可以通過定位了聯(lián)想,牢記某個生字在課文中的位置,進而在短時間內(nèi)記住大量生字。古詩文及兒歌、童謠兒歌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朗朗上口。
(二)語境識字
識字不應孤立進行,而要與閱讀、表達相融合。筆者基于日常教學實踐,試圖通過多種途徑,加強語境中的識字方法,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識字活動中,培養(yǎng)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
(三)演示、實驗法
對于一些抽象字詞,可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來調動兒童的形象思維,收到較好的效果。很多孩子對“塊”、“片”的概念分不清,教師可用小木塊和小木片讓學生觀察比較。又如區(qū)分“進”和“近”,教師可先接近教室門,并解釋這是“離教室近了”,再從門外走進教室,并解釋 “這是走進了教室”。
(四)鏈接生活情境
學生在生活環(huán)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如部編版一年級上冊《小書包》一課,關于“包”的認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鏈接生活情境,上學背書包,早餐吃包子,給新書包書皮……識字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兒童鏈接生活,將識字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結合日常生活主動識字,擴大積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授漢字是最為基礎。這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保有耐心、熱情,同時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注重趣味,激發(fā)興趣同時,引導孩子明晰字理,知意悟情,輔以創(chuàng)設情境,鏈接生活,充分考慮兒童的學情,結合其年齡特點、知識結構,引導兒童利用已有經(jīng)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逐步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興趣,不斷提高識字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