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會隨著年級的增長而在整個語文學科知識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本文中我就從高中語文的教學入手,談談如何做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047
語文可以說是我國各階段教育學科設置中最為基礎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一生受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學科。在我看來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中國人,我們的母語是漢語,呈現的文學是我國五千年歷史與文化的積淀,對于一個國家來說,語言和文化是連接人民精神的紐帶,是實現民族團結的凝結劑。所以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高民族凝聚力的載體之一。二是,文學屬于主觀性學科,所以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思維,包括情感體悟能力,審美能力等,這些認知上的內容從宏觀上來說,能夠升華人的境界,塑造人的情操;而從細微方面來看能夠開拓人的視野,影響人的性格,進而讓人在融入社會過程中能夠更為寬容、包容、善良等等,簡而言之就是塑造人的情商。所以,對學生來說學好語文不僅僅是作為華夏子孫的一種文化傳承責任,更是實現自身價值的一項重要憑證。
但從當前的整個教學實際來看,語文反而相對于其他學科受到的重視度相對較小。作為執(zhí)教于教學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反而認為語文是眾多學科里較為難學的一門,因為感性思維的塑造以及文學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并且需要長期的積累才能實現厚積薄發(fā),帶來質的變化。所以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學生的語文成績相對于數學等學科來說,想出現高分很難,并且成績提高的過程中相對緩慢。雖然當前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大環(huán)境下,國家從政策方面給予了語文學科較大的支持,并且逐步轉變語文的教學觀念,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和學生在語文教與學方面的態(tài)度。但從整個語文教學實踐來看,效率依舊有待提升,尤其是閱讀等文學相關的部分,學生學習效率低,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等問題突出,導致語文教學一直處于一種惡性循環(huán)狀態(tài)。所以,本文中我就想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例,具體談談我們應當如何進行教學方面的創(chuàng)新,從而切實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高中階段學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學習時期,面對著高考的考驗,學生在各學科的學習方面不可避免地要以通過高考為目標。所以,即使是在素質教育強調學科教學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重點,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是要結合未來高考所考察的大方向,進行教學重點的定位和教學方法的設定。所以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我們也要適當地針對高考做好教學平衡,即先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確保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保證最高的做題效率。
首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從不同的文體角度出發(fā),結合閱讀體裁、題材的特點教給學生不同的閱讀理解方法。在高中語文閱讀中通常分為文言文和現代文、詩詞等三種類型,而對于文言文來說,考察的方向多在于字詞理解、用法和翻譯等方面,所以文言文閱讀我們主要教給學生如何去積累字詞,以及翻譯的技巧;而對于詩詞來說,基本和文言文的閱讀大體相同,至多在此基礎上增加一個情感鑒賞的部分,而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詩詞往往帶有時代、個人的印記,能夠總結一定的規(guī)律,如李白的詩浪漫、想象力豐富,情感方面樂觀向上、豁達豪邁等;而對于現代文閱讀則從不同的文體,如記敘文、議論文材料類文體等入手,針對不同文體的考點來總結不同的分析技巧,答題規(guī)律等,從而確保學生閱讀理解的準確性,尤其是應試閱讀的準確性。
其次,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還要基于培養(yǎng)學生的日常閱讀能力啟發(fā)學生形成自己的個性化閱讀方法。閱讀貫穿學生一生,而不僅僅是受教育時期應對考試,所以日常教學中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針對問題多層次思考的方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各具特色的文學思維。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需要學生付出長久的努力,而要想完成持之以恒的付出,最恰當的方法是讓學生在行動中形成慣性,即塑造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在日常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課本所列出的文章,培養(yǎng)主動閱讀,并在閱讀中主動思考的習慣。如我們將下節(jié)課要講的文章提前布置給學生們預習,然后通過提出問題,或者導學案設定探究任務的形式,讓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閱讀,并在問題、探究任務的引導下逐步地形成閱讀過程中主動思考的意識,進而慢慢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方面的主動意識。
其次,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因為對于高中生來說,在學習方面任務重、壓力大,學生本來就缺乏對應的休閑放松,通過合適文學作品的閱讀不僅能夠通過閱讀量的積累形成學生文學思維質的變化,更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在精神的世界里得到片刻的放松,還有利于學生學習壓力的緩解。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思維
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學生閱讀理解得高分,而是在于塑造學生的文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理解能力、文學審美能力等,最終提升學生的情商,為培養(yǎng)學生未來為人處世能力奠定基礎。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課堂的有效互動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閱讀是一個“各花入各眼”、“橫看成嶺側成峰”的過程,所以不同的學生針對文章往往會有不同的感觸,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課本內容為例,引導學生思維的自由發(fā)揮,然后通過交流實現思維的交互甚至是碰撞,從而在此過程中塑造學生的文學思維和審美個性。
其次,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去理解文章,身臨其境去體會作者的思維和情感。閱讀是一項非常主觀的活動,所以往往帶有作者、時代的印記。而對于高中生來說,已經具備了成熟的自我意識,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注重挖掘學生的審美潛力,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多角度、多層次理解文章,實現情感共鳴的習慣,進而了解到文章的精髓所在。
總之,閱讀在高中語文試卷中占據著絕對的分值比重,會直接影響學生整體的語文學習水平,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語文的閱讀教學工作,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尤其是結合學生的特點去有針對性地激發(fā)學生在閱讀方面的潛力,從而實現閱讀教學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