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
【摘? ? 要】英語的教學方法有很多,但是不是說某一種就能提升學生成績,也不是說這種方法這個教師用了就學的很輕松,另一個教師用了就一定也會覺得英語學習很簡單,英語的學習是需要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并且因人而異。我們作為教師,需要不斷探尋,尋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 教學方法?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164
如何看一門學科的重要性?最簡單、最直觀的方式還是看它在高考中的總分。英語在高考總分中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這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如果學生在之前的教育階段英語基礎沒打好,高中是很難憑借自身的努力就將英語提起來的,所以這時就需要教師采用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
一、在情景教學中學習英語
從大方面來講,情景教學法是學習英語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它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學生的實驗,同時也成就了許多的學生,讓他們的英語變得不一樣了,從啞巴英語到一口流利的英文,從吞吞吐吐的表達到流暢的敘述,情景教學法真的是功不可沒。在二十一世紀這個大背景下,物質飛快發(fā)展,融入這個社會最好的方法就是體驗過這種生活。而情景教學就是指將語言還原于固定的場所中去學習,比如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習就可以讓學生自己站在講臺上想象自己授課或者就讓他們當一次小教師,經歷過了自然就能體會對話的內容,然后根據邏輯記憶就能很順利的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記在心里。并且真實體驗過的、與眾不同的經歷會讓學生對此的印象更加深刻。情景教學法從大方向來講一定是學習英語的最好的方法。
二、單詞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點
很多人說學英語一定要學好語法,我不可否認,語法是學習英語的路途中很重要的一塊。如果將英語比作大樹,要想大樹成長,語法就是肥料,大樹需要在肥料的灌溉下才能茁壯成長。但是茁壯成長也好歹是在成長的,單詞就好像空氣,這才是大樹生長,也就是說這才是學習英語的必需品,所以稱單詞為英語基礎中的基礎。短語是由單詞組成的,句子是由短語和單詞組成的,文章是由句子組成的,就像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和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這樣一層一層的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最終構成了生命系統(tǒng)一樣,細胞永遠是最基礎、最重要的組分。
對高中生而言,單詞偏偏又是最難攻破的那關,詞匯積累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還要求這個時間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而言,一個星期復習一輪,一個月復習第二輪為最佳,規(guī)律性的背誦會讓大腦更容易也更多的建立新突觸,以便對這個單詞印象持續(xù)加深,最后能達到終身不忘的效果。除了周期性的學習,清晨六點到七點這個時候和晚上入睡前一小時也是最佳的單詞記憶時間。當然,高中的課程繁多,學生很難做到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記憶單詞,并且由于學校固定的課程安排,就算有時間也很難做到那么規(guī)律。如果實在是很難實現,但是單詞每天堅持背還是必須的,否則很難有明顯的學習效果。
另外上課的時候教師一定要要求學生對今日授課的單詞內容進行預習,提前預習除了記憶的次數增加了,在提前預習的時候還可以思考一些問題,匯報給教師,這樣上課教師講的時候會更有針對性。與預習相對應的當然還有復習,預習——學習——復習三個階段缺一不可。在英語的學習中這三點除了對詞匯記憶有用,對其他的基本上也是有幫助的。
三、從課文入手進行講解
有一部分教師為了將講課內容變得更系統(tǒng)化,會選擇打散教學內容,更有甚者會完全脫離課本,按照自己的思路對學生進行授課。我不是批評這種教學方法,而是個人覺得教課還是回歸課本會比較好,課本的內容是匯集了眾多學者的智慧編輯的,這是他們研究出來最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習的順序。并且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按照課本授課的確會比系統(tǒng)授課來的印象深刻,當然有一部分拔尖的學生反而例外,因為他們注意力集中,能夠很快對復雜的教學系統(tǒng)進行吸收,這也就是我在摘要中提到的英語教課方法因人而異,在目前的這種無法全部進行小班教學的教學模式中,只能擇優(yōu)采用。
另外課本的內容可以更方便學生進行預習,他們可以在課前通讀全文,第一遍不懂的詞匯可以進行合理的猜測,第二遍再查詞典翻閱不懂的詞匯。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猜詞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查閱詞典的能力。在真正的考試中,學生如果做不到全部詞匯都能認識的話,就應該盡可能的合理猜測,盡可能的多得分,而不是執(zhí)著于眼前這個陌生的單詞,如同井底之蛙一般,怎么能夠具有一個廣闊的視野?這不僅是學習需要轉變的思維,更是許多教師需要轉變的思維,從教師做起,才能更好地帶動學生。
四、課堂內外相結合
英語的學習看似除了提高成績,對生活沒有任何幫助,但是實際上英語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英語的本質是一門語言,語言同藝術一樣都是需要想象力,它們有太多相同的特性可以證明它們在這方面真的是相同的。所以英語的學習不能遠離生活。在課余時光,我們作為教師可以帶著學生來到著名的景點,比如成都古香古色的武侯祠、錦里或者繁華的春熙路,這里有許多慕名前來的外國人,然后就可以通過和他們對話練習口語,這可比春游、秋游強很多。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將與外國人對話作為課后作業(yè)布置給學生,讓他們放學回家或者雙休的時候去體驗一下。實在是沒這個條件的,還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對話,同樣能達到練習口語的目的。
除去將英語回歸到生活中去,課堂內外相結合還包含閱讀英文的課外書籍。在學校里,教師可以建立流動書屋,里面為學生和教師共同捐贈的相關書籍,流動、交換,一個人有一本書,三十個人就有三十本書,如果每個人都將這些書看完,那每個人就有三十本書的知識積累。另外,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閱讀作業(yè),比如可以將自己看過的覺得好的文章拿給學生閱讀,還可以第二天在課堂上出一兩個小問題以檢查閱讀質量,每天十分鐘,受益一輩子。
英語的學習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多個方面組成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要深入思考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各個因素、各種教學方法,經過不斷的對比分析,得出結論,找到高效率的教學方法以及與其合適的人群。課堂上我們也需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盡量與課本相適應,在科學的教學策略指導下,給學生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更加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把英語的學習從課內到課外逐步延伸,再回歸到課本中去,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