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武
近年以來,隨著農(nóng)村產(chǎn)業(yè)結構調(diào)整,大量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因經(jīng)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fā)了“留守兒童”問題。所謂留守兒童,是指農(nóng)村地區(qū)由于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務工至少半年以上而被留在家鄉(xiāng)交由父母單方、其他親人或委托人監(jiān)護、撫養(yǎng)或獨立生活的兒童。
我校地處農(nóng)村,在校生中留守兒童眾多且部分存在著行為缺陷,已經(jīng)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通過對我校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進行調(diào)查,我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的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與社交各方面與正常家庭的孩子有一定的偏差,表現(xiàn)在學習上學習目的性差,上課守紀性差,經(jīng)常不交作業(yè),逃課逃學,極少數(shù)留守兒童迷戀手機,甚至夜不歸宿。因待人處世上缺乏有效引導,自制力差,在家或不尊重長輩,頂撞監(jiān)護人,或保持沉默,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吸煙喝酒,進網(wǎng)吧,甚至談戀愛等等。在人際交往上或者是膽小任性,孤僻怕人,不太合群,對別人防備有加,或者是呼朋結友,聚眾鬧事,打架斗毆等等。
我從事班主任及德育管理工作已有20余年,與留守兒童打交道較多,也挽救了一些瀕臨犯罪邊緣的留守兒童,在此將我的幾點體會分享給大家。
一、讓留守兒童有安全感
留守兒童因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所以普遍缺乏安全感,致使他們對一切外界刺激都過于敏感,反應過于強烈。我校有一名已經(jīng)畢業(yè)的學生王某,長得個子不高,又很瘦弱。剛上七年級就與一名又高又壯的同學打架,竟將大個同學打哭了。開始我沒有注意,只是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可是接連幾次的打架,讓我注意上了他,因為他打起架來敢下死手,并且打架的原因都不是大事,僅僅因為同學稍微侵犯了他的利益就大打出手。通過與班主任的溝通,我了解到這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均外出打工,半年才能回來一次。于是我在周末到王某家進行家訪,發(fā)現(xiàn)只有王某自己在家,居住地偏僻,附近沒有鄰居,周末回家需要自己劈柴、做飯、洗衣等。我于是幫助他做好了飯,并與他共進午餐,通過交流,我明白了他以前行為的原因。王某從小學五年級就留守家中,至今已有3年了。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所以他的內(nèi)心極度恐慌,生怕自己受到欺侮,只要別人侵犯到他的利益,他就拼命報復,目的是讓別人害怕,使自己免受侵害。
了解到這些情況,我與他的班主任一起研究,制訂了有針對性的計劃。首先,我們經(jīng)常與他談話,讓他知道同學之間應該友好相處,別的同學并不是有意侵犯他的利益。其次,給他家的溫暖,使他有安全感。我們發(fā)動全體同學與他交朋友,他有困難大家及時相幫,別班同學與他發(fā)生沖突,老師及時出面解決,使他不再有無助之感。此后,該生打架的次數(shù)逐漸減少,畢業(yè)的時候還被評為優(yōu)秀學生。
二、用親情感化他們
留守兒童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nèi)鄙儆H情。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那么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的班中有一名留守兒童孫某,父母在外打工多年,周末就在叔叔家待著。我剛接手時,該生在班中一個朋友也沒有,下課自己就站在操場一角,也不與別的同學交往,上課也不與別人討論問題。我問他原因,他說不愿與人交往,太累。問其他同學不與他交往的原因,大家都說他太冷,總是掩藏自身的想法,交不透。通過家訪,又經(jīng)過幾次耐心地交談,他總算吐露了一點內(nèi)心的想法:他的父母不在身邊,叔叔忙,嬸嬸又對他不是太喜歡,叔叔家的孩子還小,他從小學開始就沒有傾吐內(nèi)心想法的對象,久而久之,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就封閉了。了解到情況后,我對孩子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召集了班級干部開會,將孫某的情況向大家說了,讓大家想辦法。還別說,孩子們還是很有辦法的。首先,他們主動邀請孫某一起玩,先使他融入到集體中,再與他交朋友,使他有了傾訴的對象,然后在周末邀請孫某到同學家中一起寫作業(yè)。我又在班中召開了以親情為主題的班會,讓孫某感受到班級就是家庭,師生、同學之間就存在著親情。經(jīng)過一年的感化,現(xiàn)在孫某已能快樂地與同學交往了,望著充滿朝氣的孫某,我的心里真為他高興。
所以,留守兒童親情的缺失只能用親情來彌補,我們可以和他們的父母溝通,讓他們知道孩子需要親情,等孩子高中了再出去打工。若做不到這一點,那么學校、班級就應該成為孩子的家,做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一定要給孩子以親情,使他感受到家的溫暖,這樣就能消除孩子自閉、自卑的傾向。
三、引入父母替代機制
從狹義上講,孩子的父母只能有一對,只有這一對父母有權利有義務對孩子進行各種方式的管教,且不犯錯誤。當缺少了父母管教的留守兒童大量出現(xiàn),各種問題學生也就越來越多了。
張某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員。張某號稱校園“南霸天”,不守紀律,欺侮同學,經(jīng)常打架,對于老師的批評教育不屑一顧,班主任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了解到這種情況后,我找他談話,他竟然歪歪扭扭的站著,斜著眼睛看我,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我雖然很生氣,但還是壓著火和他交談。
我問:“你和你爸說話也是這樣嗎?”
他竟然說:“我爸也不這樣和我說話?!?/p>
“那怎樣說話?”
“先給我錢,再說話。”
“為什么要先給錢?”
“因為他覺得對不起我?!?/p>
“為什么對不起你?”我問。
“他一年就回來幾次,喜歡我還來不及呢,哪舍得訓我。”
我說:“那你喜歡你爸與你談話的這種方式唄。”
沒想到,他卻低下頭,思考了很長時間才說:“其實我不喜歡他總給我錢的方式,我希望他多陪陪我,即使每天訓我一遍我也愿意?!?/p>
我說:“那為什么老師訓你,你就不愿意了呢?”
“因為你不是我爸?!?/p>
“那老師要是你爸呢?我是說做你的代理爸爸?!?/p>
“只要我爸同意就行?!彼f。
于是我趕緊與他的父親溝通,他的父親痛快地答應了,并且還對他千叮嚀萬叮囑要聽代理爸爸的話。雖然他還是有些不太愿意,但態(tài)度已經(jīng)好得多了。在以后的時間里,我讓他感受到了我這個“爸爸”的溫暖,同時也適當?shù)淖屗馈鞍职帧钡膰绤?。又一次打架后,我先是給他擦破的地方上藥,然后對他說,“又犯了錯誤,做為代理爸爸我有什么權利?”他小聲地說:“揍我。”我說:“好,你犯了錯誤,讓爸爸很失望,也很傷心,爸爸要打你,讓你記住教訓。”于是我對他的屁股輕輕的踢了兩下。沒想到他竟然哭了,我以為他是因為我打他才哭的,沒想到他竟然說,“以前我爸就是這樣對我的,我不聽話他就打我,然后又教育我,你就是我的親爸爸。”從此,我這個代理爸爸就真正進入了角色,一段時間后,“南霸天”張某變成了乖孩子,這讓熟悉他的老師大吃一驚。只有我知道,父母之愛的缺失是可以彌補的,孩子若認同了替代父母,完全可以轉(zhuǎn)變問題留守兒童。
總之,留守兒童出現(xiàn)的種種不良行為大部分是因為缺少父母之愛,他們或缺少教育,或缺少引導,或缺少溝通。做為教育工作者,只要我們心中有愛、有孩子,就一定能讓留守兒童的行為之花華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