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利 張星星 焦亞楠
摘 ?要:如何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努力解決的一項重大課題。受限于農村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緩慢,與城市相比,農村教學方式相對落后,學生們的生活體驗較少、習作意識和寫作創(chuàng)新思想不足,存在畏懼語文習作的現象,深刻認識到這一問題并給出解決的方案,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環(huán)境資源來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習作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方法;技術研究
1引言
寫作是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交流、認識世界和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當前情況下,農村經濟發(fā)展落后、信息獲取渠道有限消息閉塞,小學的語文習作發(fā)展不容樂觀,小學生很多不喜歡寫作甚至很大一部分害怕寫作。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提筆沒什么東西可寫,但是迫于教師布置的任務不得不寫,只好瞎編亂造,硬著頭皮寫了也往往是詞不達意、語句不通、錯別字頻現,只會模仿講一些空話和套話,脫離了生活的實際,缺乏真情實感,表達方式千篇一律。容易遭受教師的批評,從而削弱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久而久之便對寫作提不起興趣甚至因此產生厭惡,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2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影響因素分析
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發(fā)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學生自身方面、教師指導方面以及學校家庭社會環(huán)境方面。
對學生方面而言,農村小學生鮮有外出旅游,生活方式隨意。放學后往往完成課后作業(yè)就算了,很少喜歡閱讀,周圍更是沒什么人能夠給予寫作方面的指導,很大程度上來講能夠把教師課堂上教授的東西掌握了就覺得完成任務了。雖然現在農村絕大多數也普及了互聯網,但多數學生放學后基本上都是玩游戲、視頻聊天、看視頻等,絕少有人喜歡閱讀。沒有足夠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感受,知識儲備就會匱乏,這樣造成了小學生寫作過程中的題材單調、無詞可寫、語句不通。
教師方面而言,好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知識陳舊,自己都沒有閱讀和寫作的習慣。獲取信息的渠道極其有限,教學理念沒有及時轉變,不能夠充分領會現在新教學改革的精髓,思想上也沒有對小學習作有足夠的重視。唯分數論的思想較為嚴重,應試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內心情緒的抒發(fā)和表達。在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的習作訓練不夠出現了學生套范文普遍的現象,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觀察不夠用心、沒有關注習作過程中是否是學生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達,甚至縱容學生對照搬范文,長此以往,學生容易滋生懶惰,自然不愿意用心,真實地習作,十分不利于習作能力的提高。
學校家庭社會環(huán)境方面,農村學生相較城市學生較少參加課外活動,校園內的環(huán)境和教學設施陳舊不完善,學生的眼界見識就形成了較大差距,反應在習作中素材就少很多。學生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差距較大,農村學生家長外出打工的較多,課外的指導就存在很大差距。這些差距都會反應在語文習作上,造成寫作水平不足。
3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方法及技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首先就要引導學生轉變舊觀念,走出認識上的誤區(qū),讓學生不再害怕寫作,在教學中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盡可能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說話,寫話的機會。農村的自然風景、花鳥魚蟲、風土人情以及日常生活都是寫作的好素材,引導學生對此用心觀察,將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進行無拘無束的創(chuàng)作,不用所謂的條條框框來約束學生的表達,讓他們能在習作中自然傾吐,使學生對寫話有興趣,樂于表達自己的內心。若想學生堅持不懈的自覺習作,就要讓他們享受到勝利的喜悅,要用表揚的形式給學生肯定,寫的好的拿到班級上大聲朗讀,不吝惜表揚,寫的不好的也要多鼓勵,在評價時充分肯定。
其次,教給學生積累的方法。指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搞搞摘抄,積累詞語;讀讀文章,找到“寫作的模樣”。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現象,抓住細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動腦筋思考,寫成日記。這也是平時積累素材的結果。經常練筆寫日記,不僅可以增養(yǎng)學生觀察的興趣和習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生活,積累作文素材,豐富寫作內容。平時用一定的時間給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并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效果,享受進步、收獲的喜悅。讀是積累,寫是提高,只有讀寫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不定期地對學生積累的內容進行檢查,了解學生積累、掌握的情況。經過一段時間循序漸進的閱讀、摘記、背誦,學生的語感有了明顯提高,而且閱讀能力大大提高,表達能力也有較快的增強,學生的寫作也得心應手了。
再者,悉心指導學生寫作,一是指導審題,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明白寫什么,怎么寫。二是指導立意,讓學生明確文章的中心,明白為什么寫,是說明一個問題,表達一種感情,還是贊美一種精神等。三是指導選材,讓學生明白選擇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為中心服務。此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讀書筆記和日記拿出來,從中選擇好材料,為寫作服務。審題、立意、選材是作文指導的方向,除此之外,還應該引導學生譴詞造句,用上各種寫作手法、技巧,謀篇布局等。教師指導方法得當,學生才能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然后,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作文的批改、講評。學生自己批改、講評作文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師生共議共改、小組合作評改、同桌互評互改、個人自改自評等。讓學生及時發(fā)現自己作文中的缺點,學習他人作文中的優(yōu)點,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改好作文后,再抄進作文本。引導學生討論,說說這篇文章好在哪里,存在哪些問題?如何修改?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互相啟發(fā),達到取長補短、以優(yōu)帶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4結語
總之,教師應該竭力避免學生習作的“假、空、套路”,通過激發(fā)農村小學生的習作興趣開始,啟發(fā)農村小學生從日常農村實際生活中汲取素材,通過多閱讀課外讀物,多加練習,積累寫作經驗,跳脫出條條框框的限制,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多鼓勵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逐步改善農村小學習作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農村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皇施麗珍,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6(10)。
[2] 王軍,關于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策略,山西教育報刊社2008年第7版。
(作者單位:魯山縣董周第十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