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燕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重要構成部分,立德樹人必須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精神營養(yǎng),通過重塑與創(chuàng)新不斷地將優(yōu)秀的文化傳遞下去,只有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不斷地向學生滲透立德樹人的思想,才能使得教學始終閃耀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德樹人光芒。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立德樹人
一、立德樹人的定義
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培養(yǎng)崇高的思想品質。;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fā)展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
二、立德樹人的內容
新時代提出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其中要貫徹德育為先的原則,起導向和保證作用。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所立的是崇真向善之德,培育的是中國人,立德樹人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
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教師必須要教育學生對父母的養(yǎng)育懷有感恩之心,對教師的教誨懷有感恩之心,對他人的幫助懷有感恩之心。只有常常懷有感恩的心去生活,未來才會用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回報社會。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意識
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意識。誠信是做人之本,是人與人之間交往最重要的基礎。當代的學生誠信意識比較淺薄,失信之事時常發(fā)生,因而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意識,讓學生感受到誠信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人無信而不力”并且誠信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對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促進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穩(wěn)定,國家的繁榮昌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而學生是未來社會的接班人,因而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意識。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重點是青少年教育,而學校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場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愛國主義同樣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民族團結的重要支柱,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力量,因而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
三、立德樹人的作用與意義
(一)促進學生健康的發(fā)展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學生所經歷的事情大多數都是他們的第一次經歷,他們對法律處于一種無知的狀態(tài)、對品行處于一種茫然的狀態(tài)、也更不會了解誠信在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的重要性。小學生不僅在知識方面處于不斷積累的狀態(tài),在立德樹人方面也處于一個不斷積累的狀態(tài)。在積累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做出正確的示范和引導。只有學生在不斷地積累過程中領會立德樹人的理念,他才會在品行、誠信等各個方面做的更好,身心才能夠健康的發(fā)展。
(二)教師職業(yè)的使命感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所謂“授業(yè)”即為教授給學生知識;“解惑”即為為學生解答學習中和生活上的困惑;“傳道”即為向學生傳授一些道理。因而,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僅是只教授給學生知識,同樣也要教給學生一些道理。倘若一名學生學識淵博,但他并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誠實守信、遵守法律,那么他一定不是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因而在班級管理中向學生滲透立德樹人的理念是教師的使命感之一。
(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
隨著世界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已經由專業(yè)性人才逐步轉向綜合性人才。隨著社會需求的改變,新時代的教育提倡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評價,不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評價學生,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對教育、對人才的要求。
四、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如何滲透立德樹人理念
(一)注重師德為范
為人師表是教師基本職業(yè)道德之一。為人師表要求教師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范,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要具備崇高的職業(yè)理想和堅定的職業(yè)信念,要做到愛崗敬業(yè),把教書育人作為畢生追求的事業(yè)來看待,力行師德規(guī)范,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自身的良好思想道德風范去影響學生,給學生傳遞一種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yè)理念,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也能夠盡職盡責,恪盡職守。
(二)具有立德樹人的管理理念
立德樹人是我國素質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的最基本要求。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立德樹人的理念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在班級管理中要向學生呈現出立德樹人的理念,強調立德樹人的重要性。例如:在選舉班干部的時候,應該注重強調德育的評價,選擇道德水平較高的學生作為班級干部,以此向學生傳遞德育重要性的信號。其次,“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中提出學生是發(fā)展的人,處于發(fā)展過程中,應以發(fā)展的觀點去看待學生。除此之外,還提出學生具有獨特性,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應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教師要懂得尊重和保護學生自身的合法權利,并對學生們進行科學引導與管理。
(三)從日常點滴中向學生滲透立德樹人理念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任何行為習慣、道德理念、知識技能都是一點一滴慢慢積累起來的,德育教育也應如此。因而,教師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應抓住班級中的點滴時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某名同學見到老師經常問好,教師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該同學,向學生傳遞尊敬師長的德育理念;再如班級中同學在生活上或者學習上遇到困難了,有同學熱心、主動的去幫助該名同學,教師也可以抓住這件事,向學生傳遞關愛同學的道德品質等等??偠灾?,道德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它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利用身邊的有代表性意義的小事向學生們傳遞立德樹人的理念,把學生逐漸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駱郁廷,郭莉.“立德樹人”的實現路徑及有效機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45-49.
[2]羅曉翠.“立德樹人”的基石——“恒心、耐心、愛心”——
再談如何做好小學班級管理工作[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7(0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