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媛
摘? 要:本文通過探究藝術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目的以及對英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偏好兩個問題,采用了問卷和訪談兩種工具,對湖北大學知行學院藝術學院124名大一新生的英語學習需求進行了調查研究,以期對藝術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藝術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調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學習者需求分析是課程設計中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在實踐教學中,也會影響到教師如何組織課堂教學,選取什么樣的教學材料,以及使用何種教學手段等等。同時,通過分析研究學習者的學習需求,一方面可以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狀況,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學習目的,以便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藝術專業(yè)大學生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其英語基礎較普通大學生更為薄弱,從而導致英語學習興趣較低,學習動力不足。通過對藝術專業(yè)大學生這一群體英語學習需求的分析研究,可以讓大學英語老師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學習現(xiàn)狀,以更好地進行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問題
(1)藝術專業(yè)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么?
(2)藝術專業(yè)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有何偏好?
2.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了湖北省武漢市湖北大學知行學院藝術學院124名大一新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39名,女生85名。該校藝術學院的大一新生需學習大學英語課程,周課時為2節(jié)。
3.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了問卷和訪談兩種工具。問卷是根據(jù)Jack Richard所提出的關于學習者需求具體細分的七個方面進行設計的;訪談采用隨機形式,在被試者中抽取六名進行訪談。
4.研究步驟
本研究主要為調查研究。第一階段是數(shù)據(jù)收集,第二階段是數(shù)據(jù)分析,第三階段為個別訪談。在收集完118份有效問卷之后,作者借助SPSS17.0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最后,再對隨機抽取的六名學生進行了訪談,并如實記載下所有信息內容。
三、研究結果
針對本論文所探究的兩個問題,該部分給出了相應的研究結果。關于第一個問題,藝術專業(yè)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80%的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通過期末考試和英語四級考試,以及將來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第二,20%的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提高自身能力,希望能和外國人使用英語流利地交流,或者是為將來考研英語打基礎,又或者是為出國學習做準備。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除去講授基礎知識之外,還應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關于第二個問題,藝術專業(yè)大學生對英語學習內容和形式的偏好,結果總結如下:
(1)關于學習內容。65%的學生認為聽說能力較讀寫能力更為重要,會更傾向于聽說內容的學習。因此,大學英語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更偏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90%的學生表示對和他們專業(yè)相關的英語知識更加感興趣。因此,在英語學習材料的選擇上,大學英語老師可挑選專門針對藝術生所設計的大學英語教材,這樣教學內容匹配學生的專業(yè),學生學習積極性會更高一些。
(2)關于學習形式。60%的學生表示更喜歡自我展示,小組討論的方式,更希望自己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因此,大學英語老師在實踐教學中,可多設計課堂活動,給予學生更多參與課堂的機會,發(fā)揮他們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除此之外,55%的學生更喜歡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因此,大學英語老師應不斷學習和探究新型教學模式,并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選用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藝術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需求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到以下教學啟示。第一,大學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設計符合藝術專業(yè)大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第二,根據(jù)藝術專業(yè)大學生對英語學習內容的偏好來看,大學英語老師在對他們授課時,應多涉及與他們專業(yè)相關的學習材料,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同時,還應側重對他們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第三,就學習方式來說,藝術專業(yè)大學生更偏好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因此,大學英語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Richards,J.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陳冰冰.國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2.
[3]李晶,田慧.藝術體育類院校大學英語現(xiàn)狀調查與課程設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
[4]吳馳,唐依亮.高校藝體類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及學習策略的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