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摘要:目的:探索血透護理風險分析與護理對策。方法:在2017年3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期間選擇120例實施血透治療患者為試驗對象,運用奇偶數分組方式,觀察組和對照組均在分析當前護理風險因素后,再分別進行針對性護理指導干預、護理干預,各60例,隨后對比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服務滿意度(100.00%)、護理質量滿意度(98.33%)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1.67%)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確定血透當前護理風險因素后,實施針對性護理指導效果顯著,可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增加滿意度。
關鍵詞:血透;護理風險;護理對策
血液透析是一種有效的血液凈化,又稱之為洗腎、人工腎,用于腎臟類疾病中,能夠達到明顯凈化血液目的,將過多的電解質和多余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從而糾正當前水電解質紊亂現象,延長患者生存時間,雖然效果顯著,但在治療期間存在較多風險因素,若未及時預防,可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為了保證患者順利完成血透工作,還需在確定風險因素后,運用相應對策管理,從而改善預后,修訂各項護理規(guī)章制度 [1]。而本文在面對血透患者時,運用了不同護理對策,如下文所述。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120例實施血透治療患者為試驗對象,采用奇偶數分組方式,分為兩組,此次試驗均在2017年3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期間完成。觀察組平均年齡(47.83±3.22)歲,透析時間(15.38±2.49)個月;性別:男性28例,女性32例;疾病類型:20例為慢性腎盂腎炎,9例為高血壓腎病,31例為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對照組平均年齡(47.52±3.13)歲,透析時間(15.47±2.51)個月;性別:男性29例,女性31例;疾病類型:19例為慢性腎盂腎炎,8例為高血壓腎病,33例為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兩組資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風險分析
(1)健康教育不到位:護理人員未及時普及血透相關知識,容易引起水鈉潴留、營養(yǎng)不良、貧血等事件發(fā)生;(2)應急處理能力不足:由于護理人員對并發(fā)癥處理流程不熟悉和臨床經驗不足,可延誤患者搶救時間,從而影響整體治療效果;(3)護理人員責任心:由于護理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導致未及時觀察病情、未嚴格查對制度、未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范,從而引起各種不良事件發(fā)生,主要表現為穿刺針固定不牢固引起的滲血、體循環(huán)吻合不嚴導致失血;(4)環(huán)境因素:血液透析室可因為空氣流通差、通風效果不良,增大空氣內細菌密度,從而給病原體傳播提供機會,進而增加交叉感染率 [2]。
1.3 護理對策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指導,為了杜絕糾紛投訴的發(fā)生,還需在血透前,做好解釋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增加護患信任度。
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護理指導,主要內容:(1)加強透析觀察:在準備透析器、設置透析器參數、核對患者各項資料時,均需采用雙人核對模式,且簽字,從而方便日后落實到個人;(2)專業(yè)知識培訓:為了促使血透工作的順利開展,還需組建護理小組,且每周進行一次專業(yè)知識培訓,不斷完善透析護士的工作職責、血透各項操作流程,從而降低護理風險發(fā)生 [3];(3)安全管理:開啟頭腦風暴,在確定當前風險因素后,實施相應的護理管理措施,構建安全文化,主要對設施設備、職業(yè)防護、環(huán)境布局、人力配備等方面進行規(guī)范,制定正確的操作流程,合理調配人力資源,保證患者病情有專門的醫(yī)務人員監(jiān)護;(4)健康知識宣教:可通過發(fā)放資料卡片、張貼知識海報、教育展板、講堂會、一對一宣教等模式,讓患者明白血透的優(yōu)勢、方法、期間注意事項等知識,從而避免意外事件發(fā)生,提高患者依從性 [4]。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服務滿意度、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質量滿意度。
不良事件包括:血栓形成、穿刺針滑脫、內瘺出血、皮膚過敏等。
1.5 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22.0軟件統計學處理,數據值存在差異時,用P<0.05表示。
2 結果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血液透析是一項風險性大、并發(fā)癥多、專業(yè)性強的治療方法,目前常用于各種終末期腎臟疾病中,能夠清除體內多余物質,及時控制病情惡化,但治療期間,可因多種因素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還需選擇一項科學化護理指導。隨著研究深入,可發(fā)現患者自我內瘺保護方法、血管條件、護理人員操作不當、穿刺方法、手術方式、內瘺手術部位均可引起不良反應。分析本次結果,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針對性護理指導能夠幫助護理人員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和專業(yè)知識水平,提高護理工作預見性,不斷改進護理方式和流程,促使護理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針對性護理指導還可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有序、安全、全面的護理指導,消除透析對患者的危害性,預防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總而言之,針對性護理指導能夠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培養(yǎng)護士良好慎獨精神和風險意識,用于血透患者中效果顯著,可降低護理風險。
參考文獻:
[1]許方方,彭紅艷,鐘惠琴等.血透室常見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風險管理對策[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6,13(10):190-192.
[2]嚴玲華,王梅娟,孫建芳等.維持性血液透析前后風險管理措施的建立與實施[J].上海護理,2015,34(2):45-47.
[3]莫貝霞,韋月蘭,尹秀丹等.循證護理模式在降低血透室內瘺針滑脫風險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9):121-123.
[4]鄭慧琳.血透室護理過程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3):3114-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