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平
談到朗讀,相信所有語文老師都很熟悉,可以這么說朗讀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語文閱讀方式。但是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改革,隨著學生個性的多樣化,隨著語文課堂的多元性,似乎很多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的朗讀指導這一塊進入的瓶頸,課堂上的讀不再是深入有效,而是走馬觀花,學生也進入了毫無目的的機械朗讀中。下面我來談一談在語文教學中對于朗讀指導的一些想法。
一、朗讀時,要使“聽者”變“讀者”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于朗讀教學是非常重視的。在四個學段的閱讀部分都強調:“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痹诮虒W建議部分也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可見,朗讀被認為是貫穿于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語文教學方法。可是在實際的教學中,40分鐘的課堂,只有5分鐘的朗讀時間,朗讀練習如雁掠過,且“雁過無痕”蜻蜓點水,來去匆匆,老師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而實際情況是學生連一遍課文都沒有讀完,更何況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呢?所以朗讀儼然成了走馬觀花的形式,因此學生對課文并不理解,思考也并不深刻,感受也并不強烈。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教師應當充分的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把朗讀時間還給學生,而不是走過場,拘泥于形式,讓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朗讀,讀出感受,讀出體會,讀出態(tài)度。讓他們由“聽者”變成“讀者”。
二、形式多,要巧用現(xiàn)代工具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特色功能和適用范圍。當學生把握不了情感時,需要老師范讀,牽引學生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當需要通過朗讀來分清層次,或者學習領悟某種具有鮮明特色的寫作手法(比方說排比)時,則需要引讀;當遇到氣勢恢宏、場面壯大的片段時,需要齊讀;當碰上趣味性強,角色鮮明,對話多的文章時,則選擇分角色朗讀……當然還有很多朗讀形式,比方說配樂讀、小組賽讀、師生合作讀,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根據(jù)文章的內容和朗讀的需要選擇適當?shù)睦首x形式。除了讀的形式多樣化,在現(xiàn)代教學中有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現(xiàn)在信息技術,通過配樂、動畫帶給學生感光上的強烈刺激,從而在朗讀過程中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三、情景讀,披文入情感受美
朗讀的形式多樣化在于讓學生朗讀起來不那么枯燥,如果要陶冶學生的情操,還需要入情入境的朗讀。我們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導學生品味和欣賞美,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增強美的享受,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我們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導學生品味和欣賞美,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增強美的享受,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在一次語文賽課中,我教學《觀潮》這篇美文,在精讀部分緊緊扣住單元學習要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品讀文字,通過朗讀體會錢塘潮形態(tài)的多樣,感受錢塘潮帶給作者的驚喜。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這是整堂課的第一個高潮,學生陶醉的朗讀著課文,仿佛身臨其境。教師隨后范讀,再次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最后師生創(chuàng)境合作背誦,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記住文章,這是整堂課的第二個高潮。整堂課學生一直處在感受美文、美景的情境當中,讀與說與寫都完美結合,其中入情入境的朗讀、兩次情境創(chuàng)設使得課堂高潮迭起,學生也通過朗讀沉浸在美文中,久久難以忘懷。
綜上所述,朗讀訓練是一種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抓好朗讀訓練,要從語言文字入手,披文見情,披文入情,幫助和指導學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確鑒賞美,準確創(chuàng)造美,讓課堂變成真正的書聲朗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