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龍
某家長:老師,您好!在《家長》雜志中讀過您的文章,受益匪淺。我是一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媽媽,孩子總被老師說精神面貌懶散,上課總是打哈欠,要不就撐著頭開小差,好像成天沒力氣。微量元素我也查過了,都正常??偙焕蠋熍u,怕他對自己沒信心了。
咨詢師:您可以換一個方式來提醒孩子,也就是表揚孩子在某節(jié)課上做得好。
某家長:他好像心態(tài)“很平和”,使勁夸他吧,他也挺平靜,批評他吧,他說還有比他差的,像是典型的抑郁質性格。
咨詢師:其實這需要和老師搞好關系,您可以建議老師多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給予表揚和鼓勵,用優(yōu)點激勵的方式來改正缺點。
某家長:嗯,好的,我試試看,每次和老師溝通,總聽到他這不好,那不好,我都不好意思了。
咨詢師:很理解你的心情,我們家長也要學會用積極的方式,來調動老師理性對待孩子的積極性。比如,適時地贊揚和恭維老師對孩子抓得緊、抓得好,孩子在家中經常說老師說了要幫媽媽如何如何,孩子在家中的確按老師的要求在做,等等。
某家長:嗯。
咨詢師:對老師所說的話,我們在孩子面前要換一種方式說,比如“老師說你的作業(yè)做得非常好,他很欣賞你,如果在課堂上坐得端正一些,那么老師就會更欣賞你了?!边@需要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細心地發(fā)現(xiàn)孩子具體的優(yōu)點,多多用我上面所舉例子的方式來激勵孩子。
某家長:這孩子,也不愛說學校的事,自己總覺得不自信。針對他不自信,夸獎他時,應該注意什么呢?換句話說,怎么夸才能讓他自信呢?
咨詢師:孩子不愛說學校的事兒,是不是與我們平時與孩子交流溝通的口吻有關呢?比如孩子說了我們感覺不太好的事兒,我們立即就用教訓的口吻對孩子說呢?
某家長:我自認為還好吧!他放學我都問他,今天有什么開心的事呀,今天有什么新收獲?教訓倒不會,會說“這樣不好啦,為什么,什么原因呀?”
咨詢師:以這樣的口吻說孩子,假設換了我們自己,又會怎么樣呢?
某家長:那——
咨詢師:多注重孩子的成長、發(fā)展過程,在孩子取得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而不是不斷地提醒孩子還有不足,這個錯誤不該犯,那個錯誤不應該,結果,讓孩子對自己沒了信心。
某家長:嗯,好的。
咨詢師:有時候孩子所說的事兒,讓孩子以他自己的眼光來去評價,必要的時候我們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某家長:好的,我想,我也慢慢學習消化您的這些辦法,試著一起和孩子成長。
咨詢師:對孩子要多些表揚少些責怪,要經常想想孩子的長處,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找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孩子平時受到的表揚和鼓勵多了,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心也就回到孩子身上來了。除了我們口頭上的表揚和欣賞之外,我們可以拍拍肩膀、擁抱一下,用肢體語言來欣賞和鼓勵孩子。
某家長:嗯,這樣會不會使他的受挫能力變低,上次老師說還沒批評他呢,他先流眼淚了。
咨詢師:這不是受挫能力變低了,而是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的表現(xiàn)。要在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方面下功夫,放開手腳讓孩子自己去做、去闖、去實踐。當然,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走,逐步減少父母的幫助。
要注意三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一是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由易到難,從小到大承擔一些家務勞動或自我服務的勞動。二是獨立學習的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雖是必要的,但不可大包大攬,要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以及學科的不同,總結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要恰到好處地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要著重激發(fā)孩子的自我求知欲,進而推動其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三是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要讓孩子先想想怎么辦,不要只知道問怎么辦,要鼓勵和欣賞孩子在行動上去摸索和實踐,即使是比較難辦的事情,需要父母幫助,也不能大包大攬,長此以往就會增強孩子的責任心和自信心。
某家長:謝謝您!老師。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