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彬
編前語
用典是詩詞創(chuàng)作中常見的手法,在古代它是詩人詩詞創(chuàng)作的源泉,在現(xiàn)在它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治國理政的思想利器。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學習總書記用典,做好新時代的接班人,根據(jù)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全國少工委關于在全國中小學校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閱讀活動通知要求,廣州市教育局舉辦了“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閱讀征文比賽活動。
我刊開辟“習習新風”專欄,將陸續(xù)刊登部分獲獎的征文,展示學生學習總書記用典藝術的感受和立志做好接班人的決心。陽光融融,和氣習習,愿這些帶著習總書記智慧的典故和當代學子思考的文章,像“習習新風”一樣,帶給我們思考,帶給我們力量。
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yōu)橹畩^斗的目標。習爺爺在講話中多次表達對我們青少年的殷切期盼。青少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的新力軍。作為青少年要有志向,愛學習,愛勞動,堅持品德為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習主席在《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講話中引用過《荀子》一書中的一個典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_@個典故的意思是:行程千里,都是從一步一步開始的;奔騰江河,都是一個個小溪小河匯聚而成的。量變引起質變,先有量的積累才能引起質的變化。習主席這簡單的一句話,瞬間穿透我記憶中的那個影子,激起心里無數(shù)的漣漪……
小時候,每到放學的時候,同學們都神采飛揚地騎著自行車回家,而我卻只能走路回家。我非常羨慕,也讓父親買了一輛自行車。不到幾天,一輛嶄新的車就出現(xiàn)在我面前。我激動極了,迫不及待地跳上車,學著他們的樣子,坐在座包上,一只腳踩著踏板,另一只腳放在地上,用力向后一蹬。不料,車不但沒有向前開去,反而向一邊倒,差點就摔倒了。我定了定神,喘著氣,又坐上座包,想讓車能快點動起來,于是又用力一蹬,轟隆一聲,我摔倒在了水泥地上。
那時太陽很猛,我絕望地躺在地上。陽光很刺眼,我卻覺得一切都是昏暗的,耳邊傳來蟬的聲響,仿佛連它也在嘲笑我的無能。我站起來,扶著樹大喊著:“為什么自行車那么難學!”父親聞聲跑了過來,把我?guī)нM屋里,語重心長地說:“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次次的嘗試。學自行車也是這樣,這正如樹上的蟬,它之所以能在夏天放聲歌唱,是因為它早已在蛹中經受磨煉。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备赣H的話啟示了我,我又走出門去,一次,不行,兩次,再不行,三次,一遍遍地嘗試……當自行車能夠平穩(wěn)地向前行駛時,我的臉上不禁揚起一絲微笑,終于——我獲得了成功。
父親的話其實也正如習主席的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做一件事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就不可能成功。如果能在掌握正確方法的基礎上,持之以恒地努力,看起來難以完成的目標也可以實現(xiàn)。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就是習主席思想的核心,我們應學習他的思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指導老師:林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