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貝
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給后人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籍,熠熠生輝的思想,綿亙不絕的歷史,深邃玄奧的智慧,是我們?nèi)≈槐M、用之不竭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作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探索如何將傳統(tǒng)文化教育與語文教學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使學生受到文化熏陶,增強民族文化認同。
豐富傳統(tǒng)文化知識,拓展學生語文視野
當前全國中小學統(tǒng)一使用部編語文教材,“部編本”教材有一個明顯的變化,那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了古詩文。筆者一直從事小學語文低段教學,非常重視在教學中滲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因子。如:在教學識字“金木水火土”時,我會告訴學生,金、木、水、火、土合稱五行,是指五種構(gòu)成物質(zhì)的基本元素。還會跟他們說:“五行無處不在。你們看,梅花有五個花瓣,古人創(chuàng)作的‘梅花篆字’代表著‘幸福、快樂、健康、平安、長壽’。”孩子們個個睜大眼睛,感嘆原來五行還有這樣的意義。除此之外,在鼓勵孩子們刻苦學習時,我會啟發(fā)他們“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教育孩子們要做一個講信用的人時,會告訴他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每天上課前,我都會帶孩子們對前一天的知識進行鞏固,援引孔子的話:“溫故……”生答:“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增強語文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
課程標準指出: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教學《升國旗》一文時,我特意下載了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視頻。國歌響起,全體學生肅立。受視頻中莊嚴肅穆氛圍的影響,孩子們對升國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時,我讓學生齊聲朗讀課文:“到了升旗的時候……”在稚嫩的童聲里,孩子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隨后,我會徐徐念出一串愛國詩詞:“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學生同我一起朗誦,一種情感的共鳴在我們的心中久久回蕩,那正是詩詞中所傳達出的古人樸素而堅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也正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推動力。
挖掘利用教學素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在學習《梅蘭芳學藝》時,孩子們對中國國粹——京劇是非常陌生的,對于梅蘭芳更是聞所未聞。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梅蘭芳的勤勉刻苦,我試著讓他們緊盯一個事物,練眼神。不一會兒,有的孩子就忍不住開始眨眼,他們說練起來太累了。于是,我就會跟他們說:“你們才練了這么一小會兒,梅蘭芳可是每天都要練上好幾個小時呢!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苦練了幾十年,最終成了著名的京劇大師?!蔽疫€特意找來一些圖片和視頻,讓孩子們了解京劇中的生旦凈末丑,并觀看京劇表演。通過這篇課文,我充分挖掘其中的傳統(tǒng)文化素材——京劇,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提升了學生語文學科的綜合素養(yǎng),對學生而言真的是受益無窮。
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無處不在,讓文化認同在語文課堂中生根發(fā)芽,能幫助學生拓寬語文學習視野,能幫助學生形成語文學科素養(yǎng),能引導學生做一個有用的人,做一個有民族文化認同感的人,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