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峰
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畫著香噴噴的蘋果。
一會兒的功夫,孩子們就完成了,我讓孩子們來講述自己的作品。當我叫到若愚時,他高興地走上前來,可是他剛把畫展開,其他小朋友就開始議論紛紛:
“他的蘋果怎么是藍色的?我沒有見過藍色的蘋果?”浩浩說。
“老師,若愚的蘋果畫的不對,根本就沒有藍色的蘋果?”語涵有些激動地說。
“就是啊,就是啊,根本就沒有藍色的蘋果?”其他孩子也跟著附和著說。
看到孩子們激勵的爭論,若愚也有些面色緊張。
作為老師,我也有些納悶,有紅色的、青色的、黃色的蘋果,根本就沒有藍色的蘋果啊,我一時也不知道該怎么解決孩子們的疑惑。我走到若愚身邊,輕輕地說:“若愚,你能和小朋友們說說,你的蘋果為什么是藍色的嗎?”
“我……我……”若愚有些支支吾吾。
我知道面對其他孩子的反對聲,若愚有點兒膽怯了,我摸著他的頭,鼓勵他說:“你這個蘋果很漂亮,老師很喜歡,你能告訴老師你的蘋果為什么是藍色的嗎?老師很好奇,小朋友們也很好奇?!?/p>
“我給我的蘋果穿上了衣服!”若愚低聲的說。
“哦,原來是這樣啊,一個穿了衣服的蘋果,真特別,想法真好!”我從來都沒有聽過,很激動地說:“你為什么要給你的蘋果穿衣服呢?老師都沒有想過,你真棒!”
“我們家的小狗貝貝就穿了一件藍色的衣服,很漂亮,我也想給我的蘋果穿上藍色的衣服!”若愚認真地說。
我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似的,忍不住親了若愚一口,其他孩子見了很是詫異,也很羨慕,“孩子們,若愚小朋友給他的蘋果穿上了藍色的衣服,所以他的蘋果就成了藍色了,若愚小朋友的想象力很豐富,他的畫很棒,我們一起為他鼓掌!”
在孩子們熱烈的掌聲中,若愚不好意思地笑了。
馬拉古茲曾經(jīng)說過: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種想法,一百種游戲、說話、思考方式……是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行為,作為老師,我們要做幼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探究。同時,教師要善于接納孩子、理解孩子,尤其是孩子的不同點,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來思考問題,蹲下身來,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走進孩子的世界、聆聽孩子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