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芹
摘 要:“微課”,又稱“微課程”。隨著“翻轉課堂”、可汗學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課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的親睞,很多教師開始利用它來優(yōu)化我們的課堂,吸引學生的眼球,增強課堂的吸引力。這一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引進,不僅帶來了教育方式的變革,更是顛覆了以往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微課;助力;阻力
微課是否真正在助力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仍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很多時候,教師過分追求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反而讓我們的課堂失去了本真,失去了學生應有的體驗與感悟,減少了學生的思維活動,降低了課堂應有的效益。
下面是一位老師借用“微課”來輔助《時分的認識》的教學片段,在學生認識了鐘面上有幾個大格幾個小格后,為了幫助學生認識1小時=60分,教師給學生播放了微視頻:
師:(出示鐘面圖,邊播動畫老師邊講解)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1小時,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走一大格的時間是5分,走一圈就是走了60小格,是60分。那時與分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于是接著播動畫并附講解:時針指著3,分針指著12,是3時整,我們將分針轉一圈,我們會發(fā)現(xiàn)時針走了一大格,分針轉了一圈就是60分,時針走了1格就是1時,所以,我們說1時就等于60分。
看完這段微課,我們不由的發(fā)現(xiàn)這不就是換一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嗎?由老師課堂的現(xiàn)場“講”變換為事先準備好后讓電腦“講”,華盛頓兒童博物館墻上曾有這樣一句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如果我們把這段“微課”換成學生的體驗,或許會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師: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時鐘撥一撥,讓時針正對著3,分針正對著12,你能告訴老師現(xiàn)在的時刻嗎?
生:3時,
師:請你再撥一撥,邊撥邊仔細觀察,如果讓分針順時針旋轉一圈,看分針再回到12時,時針有什么變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分針走一圈時時針走了一大格。也就是時針走1大格和分針走60小格所用的時間是一樣的。
師:時針走1大格是1時,分針走60小格是60分,那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1時和60分之間是什么關系?
生:1時=60分
同樣的內容變看視頻、聽講解為學生的體驗、觀察、思考,真正地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數(shù)學活動中去體驗、感悟、理解,讓學習真正發(fā)生,讓新知在互動中生成,給學生帶來的是發(fā)現(xiàn)探索出新知的成就感和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和興趣。在知識技能目標達成的同時也促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美國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告訴我們:學習效率最低的是“聽講”,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學習效率最高的三種分別是“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以上數(shù)據告訴我們,課改不僅是教學內容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學習方式的變革。我們提倡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但一定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目標為宗旨,以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原則。而不應該以追求教學手段的新穎和時髦為目的。那作為“互聯(lián)網+”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我們該如何適時、適宜地應用“微課”呢?筆者認為:
一、充分利用微課來翻轉我們的課堂,讓學習不再固化于課堂
教學一種模式??珊箤W院的起源是翻轉了我們的課堂,即讓學習不僅僅只發(fā)生在課內,而是延生到課外,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成績。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要讓它助力于我們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就應該在翻轉上下功夫,讓學生把微課作為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重要工具來輔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教師可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學的進度、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制作成不同的微課,供學生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將學習的主動權和決定權交給學生。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時間來自主規(guī)劃學習內容、學習節(jié)奏、風格和呈現(xiàn)知識的方式。
二、充分發(fā)揮微課的多媒體功能,讓數(shù)學課堂更有吸引力
微課可以集動畫、視頻、音頻為一體,對于小學生來說,直觀形象的講解可能會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因此,像北師大教材中的“資料袋”、概念的教學等,教學中我們可以用事先制作好的微課來給學生進行講解,這樣可以使我們的講解更加生動,更具有吸引力,從而提高數(shù)學課的趣味性。
總之,對于“微課”的使用,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他的翻轉功能,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變革,幫助教師進行教學模式的改變,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針對性。促使教師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課堂更具個性化。作為教師我們更要明白,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課堂本身應該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我們要切忌把先前的“人灌”變成“機灌”。
參考文獻:
[1]陳曉紅.微課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助力[J].中華少年,2017(6).
[2]馬連萍.微課助力數(shù)學課堂[J].散文百家:下,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