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芳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個性化教學,對后進生的轉化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不僅能夠以后進生為主體,較好地培養(yǎng)其探究意識、合作能力,還能夠有效地挖掘后進生的潛能,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在信息化時代,教師運用信息化技術服務于教育教學的同時,可為學生成長的多元化實現(xiàn)和個性化評價提供有效、科學、合理的支撐。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初中語文;個性化評價;
一、運用信息化技術促進課前預習的個性化評價
課前預習直接決定了課堂效果,學生們搜集、整理、整合信息的能力也給課堂帶來活力和動能。
既然文本閱讀是個體化的結果,那么閱讀前的預習也必將是個性化的出發(fā)?;诖?,讓有條件運用信息多媒體平臺的后進生們制作“預習目標”模板,各展所長,各顯其能,從而讓學生學會帶著目的學習,逐漸形成學習習慣,并具備方向型學習的能力。對于信息條件不夠充足的學生,則可布置他們在有效預習的基礎上,完成預習后反思,并充分利用課內外時間及時完成電子版保存,為課堂學習和寫作積累素材和經(jīng)驗,更為因材施教、各展所長、學以致用創(chuàng)造了個性化平臺。例如:《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二)中對閱讀的要求: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有目標化地對一些文本篇目做了具體的目標達成和步驟安排。如作家小組負責制,王同學負責王安石、王維的詩文,李同學安排李白、李賀的詩,內容形式可隨文本多樣化處理;文化常識歸類整理,可覆蓋古今中外、散文詩歌等,都由各自的興趣小組參與負責。當然,布置預習和反思任務所針對的學生和具體目標任務,可在學習過程中適時加以調整,在集體評價中,同樣考驗著學習主體多方面的組織策劃協(xié)調等能力。在這樣的多元評價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肯定他們的學習成果,在新課學習前,通過交流預習成果,呈現(xiàn)出自我評價、生生互評、師評的激勵型課堂氛圍。
從預習信息數(shù)據(jù)規(guī)律中,做到預習布置的查缺補漏,為后期學習主體評價做好必要指引。例如:首先,在單元學習結束后,可根據(jù)學生對基礎字詞的儲備情況,做到適時擴充,以完善分層學習的合理性。其次,為課堂小組交流學習研討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通過具體預習情況整理出問題出現(xiàn)的規(guī)律,以便在新課學習過程中做好目標教學的重難點把握。如在文言古詩預習學習中,以《詩經(jīng)》的學習為例,一是詞類活用、重難點字詞句式的理解把握的認知深入;二是對于詩歌學習中“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情景交融如何有效創(chuàng)設。當然有條件還可以鼓勵學生成立文學社團,每學期呈現(xiàn)和匯報他們的創(chuàng)新研究小成果??衫煤罴贂r間,安排語文課代表及興趣小組成員完成一期關于《詩經(jīng)》藝術特色的課件制作,充分調動班級資源完成初步制作,開學初班級呈現(xiàn)學習成果后,再作后期整理和反饋,大大拓寬了學習領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熱情。
二、運用信息化技術促進課堂有效學習的個性化評價
(一)運用信息化技術促進課堂檢測的個性化評價
運用信息化技術促進課堂檢測的個性化評價為分層教學、分層作業(yè)布置創(chuàng)設條件,激勵集體成長個性,也為后進生的學習建立了信心。例如,制作課堂檢測統(tǒng)計分析表,讓分層教學更加有效,作業(yè)的分層布置也更趨于合理?!墩Z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一)識字與寫字,明確指出: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針對識字與寫字目標,安排學習小組成員依據(jù)組內學習情況,自行制作單元字詞識記測試評價,以備每周字詞整理測試用。在測試結束后整理出易錯字、易混淆字、形近字等數(shù)據(jù)信息,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以指正和指導,積累總結學習經(jīng)驗,促進了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鞏固。更為重要的是促進了后進生的學習品質和個性成長,讓他們在集體學習中獲得自信人格,從而呈現(xiàn)出他們特有的個體成長狀態(tài)和學習可能,在課堂上及時以生生互評、師評等方式生成鼓勵評價,不斷激勵群體成長。
(二)運用信息化技術促進課外拓展閱讀的個性化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二)閱讀中要求:能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诖?,鼓勵學生,一要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二要充分利用身邊的信息資源,制作個人課外閱讀信息統(tǒng)計表。通過這兩個目標的達成,為構建學生的閱讀品質提供了可能,也為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提供了參考,從而為更好地指導學生今后的閱讀發(fā)展指出了方向。
總之,信息化效果的呈現(xiàn)隨時代科技的進步正在急速地發(fā)生著變化和可能,教師要積極思考,不斷學習,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注入活力,為學生的個性化評價生發(fā)出持續(xù)熱情。
參考文獻:
[1]仇愛平.語文學習的心理研究不容忽視[J].語文學刊,2013(21).
[2]陳莉.基于人才培養(yǎng)的語文學習的華麗轉身[J].成才之路,2014(17).
[3]丁美燕.搭建語文學習與社會實踐的橋梁———語文教學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J].語文學刊,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