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華
摘要: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從幼兒園教育過渡到小學教育階段的教育銜接。幼兒的每個發(fā)展階段都有各自階段的特點,具有唯一性、順序性和連續(xù)性,每個發(fā)展階段有每個階段的內容,按照先后順序依次經(jīng)厲各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發(fā)展好壞都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發(fā)展。幼小銜接是幼兒教育的重要階段,對其發(fā)展現(xiàn)狀有充足的了解,有利于對其發(fā)展趨勢的把握。
關鍵詞:幼小銜接;培養(yǎng)學習力
一般認為,“學習力是指一個人、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的同時體現(xiàn)。”學習動力指學習的興趣與動機、目標與需要等;學習毅力體現(xiàn)學習者的心理品質與意志品質;學習能力反映學習動力與學習毅力驅動下獲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以此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智力,如順應能力、理解能力、互惠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新課程倡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yǎng)探究問題的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1幼小銜接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1.1拓展幼小銜接的研究主題
幼小銜接教育的重視程度應沒有主次,不分地域,但是現(xiàn)在國內對于特殊兒童的幼小銜接教育和農村地區(qū)或偏遠地區(qū)幼小銜接教育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夠,對其教育的投人也是極小甚微的?,F(xiàn)階段的幼小銜接教育大多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在實施幼小銜接教育的過程中還應注重實踐經(jīng)驗的,急結,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制定具體的教育實施方案。此外,幼小銜接教育的研究主題比較單一,應拓展幼小銜接教育的研究主題,豐富和完善幼小銜接教育系統(tǒng)。孩子是祖國發(fā)展的希望,對于孩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是國家未來發(fā)展與強勝的基礎保證,幼小銜接期對于幼兒后期教育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對于幼小銜接教育的理念仍未十分明朗,有待進一步改善與提高。提高幼小銜接教育質量,應從中央政府機構做起,加大對幼兒教育的投人力度,發(fā)展和完善教育體制,特別是幼小銜接教育體制,為幼小銜接教育工作培養(yǎng)相關專業(yè)的教師資源,使國內幼小銜接教育登上一個新的高度。
1.2拓寬幼小街接的理論研究視野
現(xiàn)階段幼小銜接教育研究,主要是從幼兒心理發(fā)展注重幼兒生命教育、進行生態(tài)幼小銜接期教育等方面進行的。時代的進步,創(chuàng)造出了各個領域的新的發(fā)展空間,幼小銜接教育同樣應進行開拓創(chuàng)新,從多視角對幼小銜接教育進行研究,不斷豐富幼小銜接教育的理論內涵,因此加強幼小銜接教育多視角研究成為了重要的發(fā)展方向。
2幼小銜接培養(yǎng)兒童學習力的要點
2.1培養(yǎng)幼兒自覺遵守常規(guī)的習慣
我們在生活當中發(fā)現(xiàn),作為幼兒時代,生活的主要環(huán)境就是家庭和幼兒園。相比較于家庭幼兒園對于孩子來說是兒童樂園,有各種各樣好玩的玩具和游戲,還有好多好多小朋友,在幼兒園里的小朋友,每天也都是無憂無慮的玩,很少有約束。幼兒園也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按時上幼兒園,按時上課,按時寫作業(yè),往往小朋友們都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決定他們的行為,沒有紀律和規(guī)定來管理他們。但是,當他們進入小學之后,他們學習活動都會受到老師們的主導,主要以學習為主。他們還要嚴格遵循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遵循學校的作息時間。并且,還要按時到校,按時上課,按時完成作業(yè),遵守課堂的紀律。
2.2開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對于幼兒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語言能力,但是他們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還是需要我們進行引導。目前語言作為教研的主要研究項目,主要原因是因為小學教師和幼兒教師的語言從本質上有所不同,小學教師的語言邏輯性比較強,主要是傳授知識,而幼兒教師的語言大部分都是處于生活化,這對于幼兒來說,小學教師的語言幼兒很難理解。那么幼兒在上課的過程,當中不理解老師的語言就不會對老師講解知識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對此開展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對于幼兒來說,進入小學生活就會很快的適應小學的課堂環(huán)境。為此,幼教工作者在語言教學課堂上就要對一些兒童文學作品講述,講解,還可以通過表演,看圖說話等各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找更多的機會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改變原有的教室講幼兒聽的教學模式,可以轉變成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尋找答案,促進幼兒的心里開發(fā),從而激發(fā)孩子們語言學習能力的積極性。在小中班我們主要注重的是幼兒的口語表達,到了大班,我們重點要開發(fā)孩子的書面語言。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以及對于認字寫字的興趣,這樣可以為幼兒到小學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促進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在課堂內容中舉辦看圖書講故事的活動,激發(fā)孩子的興趣,還有進行講故事的比賽,課余的時間給孩子們閱讀報刊,讓幼兒也了解新聞內容。在入小學前,家長們也要多帶著孩子去游玩,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讓他們多聽,多讀,多思考,激發(fā)孩子的智力,開學后就會盡快適應小學生活。
2.3從家庭角度的實踐和策略
(1)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從而讓大班的家長們能夠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人小學前的各種準備工作,除了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各種準備,并能讓這些家長有針對性地為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yǎng)。(2)充分運用好家園互動這一平臺,增加與家長溝通的頻次。把幼兒的情況及時用班級QQ群和微信群中進行反饋與呈現(xiàn),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家園合作與培養(yǎng),以求發(fā)揮其優(yōu)勢,改正其不良習慣等各方面的不足。
2.4建立融洽和諧的師幼關系
師幼關系是幼兒園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和諧融洽的師幼關系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的發(fā)展,是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學記》中記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意思是說學生只有喜愛、信任自己的老師,才能接納老師的教導,教育才有成效。因此,教師要想順利開展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熟練的教育技能,更要與孩子建立起民主、和諧、信任的師幼關系。
結束語:幼兒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教師對其教育的主要媒介是教材,以傳授教材中的知識來影響幼兒的思維和心理,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對教材的研究是幼小銜接中重要的課題之一,應在小學教材中充分考慮幼兒銜接過渡時期的特殊性,針對性地編人適合初步進人小學課堂的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的教學內容,放低起點、激發(fā)其學習自主性。與此同時,幼兒處于幼兒園階段時,其教學應側重于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包括對幼兒主體性的培養(yǎng)、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和責任心的培養(yǎng);明確課程目標,著力于幼兒適應小學能力的培養(yǎng)。處于幼小銜接期的兒童,玩是其天性,所以在銜接期兒童的教育過程中,充分考慮幼兒的天性因素,教學過程多融人一些有意義的游戲。綜上所述,以上內容就是對幼小銜接培養(yǎng)兒童學習力的論述。
參考文獻:
[1]孫建明,王祖浩,王后雄,曾國平.基于“學習力”提升的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8, 34(04):41-46.
[2]徐秀澎.抓好三個著力點提升黨員學習力——文化單位基層黨支部工作實踐與思考[J].石油人力資源,2018 (02):88-90.
[3]郎琴.關于幼小銜接措施實施的一些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8:2.
[4]李宏偉.關于幼小銜接繪本識字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8(12):69-70.
[5]黃明輝.幼小思維銜接障礙及路徑探討[J].教育評論,2018(02):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