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龍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歷史學科不僅是義務教育階段重要學科,更是學生學史明今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結合學生年齡階段特點及個體學習能力差異,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及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學習成績和歷史核心素養(yǎng)提升,滿足新時期教學要求,實現良好歷史教學效果。本文主要簡述了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以及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新理念具體策略探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3-0075-02
我國是有著幾千年悠久燦爛歷史的文明古國,所以歷史學科不但是學生必修的重要學科之一,也是學生了解國內外歷史進程的主要途徑。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要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制定多元化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和歷史核心素養(yǎng),實現課堂教學高效。
1.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概述
歷史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初中生應該具有的重要品質,是學生道德品質和知識能力以及歷史情感交融,具有融合性特征,更是每一個中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從唯物史觀和時空觀念,以及史料,政史,歷史理解,歷史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分析。教師進行歷史教學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關鍵出發(fā)點,學生的知識獲取作為教學基礎,兩者相輔相成,逐漸地滲透在每一課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在學習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滿足新時期素質人才需求,實現良好歷史教學實效。
2.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授課方式單一,學生欠缺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目前,部分歷史教師依然沿襲著傳統(tǒng)單一的授課方式,導致初中學生欠缺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部分教師還深受應試教育影響,一味照本宣科的講授歷史知識。不能與時俱進的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方法,忽視學生學習興趣,造成了課堂上一面講、一面鴨子聽雷的教學現象。
(2)教師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部分教師還遵循著以往教師為教學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不能快速適應“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輔助教學”的新教學理念。所以,在實際歷史課堂教學中,不能依據學生學習興趣、年齡特點、知識理解程度等多方面制定和實行有效課堂教學。
3.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1)教師在課堂內設置知識競賽,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實效
新課程下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確立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所以,教師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授課模式,多在課堂內組織歷史知識競賽等互動教學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和思考辯證能力,更能實現良好的教學實效。
例如,教師在教授《青銅器與甲骨文》這一節(jié)課時,就可以積極運用課堂知識競賽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課堂教學內容。首先,教師一邊給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青銅器圖片資料,一邊同時進行相關歷史知識講解,并給一定時間讓學生消化理解。之后,教師采用分組形式來展開知識競賽活動,當提出知識點時,每個小組都可以搶答,同時小組成員可以有一次補充機會。
(2)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改革創(chuàng)新歷史教材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歷史教材還是比較單一,不能很好的適應新時期的學習需求。因此,相關教育部門,要堅持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積極改革創(chuàng)新歷史教材的編訂。
例如,在每節(jié)課后穿插一個歷史典故,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效達到了歷史教學目的。學生在主動學習知識基礎上,同時提升了思維能力和綜合學習素養(yǎng)。
(3)應用多媒體設施促進課堂教學實效
新課改壞境下,初中歷史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應用多媒體設施進行輔助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更能幫助學生直觀深入的了解掌握歷史知識,提高歷史教學實效。
例如,教師在教授《抗擊八國聯(lián)軍》這一節(jié)課時,通過應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們真實、立體地了解到這一段中國的屈辱歷史。學生們在觀看這一段視頻資料時,全體是沉默肅然的。歷史教學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了解掌握過往的歷史史料,更應該使學生們學史明今。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燦爛輝煌的過去,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也曾因為閉關鎖國、抱殘守缺,出現了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這樣的事件。通過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歷史知識,同時激起學生們強烈的民族榮辱感和深深的愛國情懷,實現了課堂的升華,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有所提升。
(4)教師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促進課堂教學實效
初中歷史教師要順應新課程改革要求,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升課堂教學實際效果。例如,教師在講授《兩漢的科技和文化》這一節(jié)課時,就可以先給學生們講述書本上的教學內容。重點進行造紙術和地動儀的講解,醫(yī)學方面給學生們講述張仲景和華佗的醫(yī)學成就,之后給學生們一段時間對課堂講解的知識進行理解消化。并要求學生們輪流談一下自己最欣賞的歷史人物有哪些?并具體講出他們的人物事跡。學生們很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爭先踴躍發(fā)言講述,課堂氛圍異常活躍。同時,教師在課堂最后還應留下課后任務,要求每位同學在課余時間都詳細了解一下秦漢文化,下節(jié)課時交一份課后感悟。這種教學方式,極大的促進了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和歷史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并實現良好的歷史教學實效。
(5)教師多采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方式
初中學生由于心理年齡特點,是最富有求知欲望和實踐精神的時期。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采取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方法,收集整理生活中相關歷史建筑遺跡資料,在課堂上講解展示。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家長在適當時機帶領學生多參觀和游覽歷史古跡。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掌握,更能夠加深學生愛國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6)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更好促進課堂教學實效
歷史學科教學并不是封閉的、停滯的,恰恰相反,歷史教學應該是開放前行、思考總結的。教師適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不但能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和歷史綜合素養(yǎng),更能促進課堂教學實效。
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這一課節(jié)時,就可以制定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來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實效。教師帶領學生到當地的歷史博物館或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進行實踐歷史教學。首先,教師給學生們講解了這一節(jié)課的理論知識,并提出了諸如“解放戰(zhàn)爭包括幾次重大戰(zhàn)役?”“雙方的總決戰(zhàn)的起止時間是?”等一系列相關問題,需要學生們在參觀實踐中了解掌握。學生帶著這樣的課堂小問題,直觀立體的進行實踐參觀,不但有利于學生歷史知識掌握和成績提升,更能使學生們深刻體會到當時的戰(zhàn)爭的殘酷和今天幸福生活多么來之不易。同時,也會加深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歸屬感,比較好地實現了課堂教學實效。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簡述了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以及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新理念具體策略探析。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歷史學科在初中教學活動中具有特殊的教學地位和作用。歷史學科不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掌握史料記載、人文知識,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新時期新的形勢下,初中歷史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單一的照本宣科式教學模式,積極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這樣才能更好的才能優(yōu)化歷史教學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及課堂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歷史核心素養(yǎng)提升,實現良好的歷史教學實效。希望此文能為各位教師同業(yè)提供微薄借鑒之力。
參考文獻
[1]謝歐.加拿大中小學歷史教學核心素養(yǎng)關注點探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6,04(6):58-64.
[2]李梅菊.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J].教師,2018,10(20):17-18.
[3]胡桂金.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的歷史教學理解與教學實踐[J].考試周刊,2018,10(71):151.
[4]譚友清.關于高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J].學周刊,2018,26(2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