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周英
摘 要:“天生我才必有用”,“因材施教”,但在現(xiàn)實的教育社會里能做到的談何容易?最令每一位教師頭痛的還是學困生。我在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積累,找到了轉(zhuǎn)化學困生的有效途徑。學生自己本身的學力差距;學生自己本身的價值感缺失;教師課堂教學的失當。在課堂上多關注學生,不要和優(yōu)生比較,增強自信心?!皩W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希望廣大教師多些關注學困生,讓他們的人生有亮麗的色彩。
關鍵詞: 學困生 ?困之源 ?改變 ?關注 ?表揚 ?捕捉
在現(xiàn)在這個“分分計較”的教育現(xiàn)實里,最令一個教師徒嘆奈何的是學困生了。大多數(shù)的教師都搜索過“如何轉(zhuǎn)化學困生”,或搜索過“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但一旦自己采用這些方法卻遇到了“南橘北枳”的困惑──這些轉(zhuǎn)化學困生的方法真的是他們真實經(jīng)驗的分享嗎?還是他們只是為了寫論文而造出來的?還有些名師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更是令教師們挫敗感指數(shù)高升──原來不是學生笨是自己笨。
如何轉(zhuǎn)化學困生是每一個教師職業(yè)終生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我的眼里從來沒有“學困生”,并不是我灑脫得不要分數(shù),不要成績?;蛘哒f我的教學能力強到把每個學生都教到滿分。只是我理解學生的“困之源”在哪?更體諒學困生的不易,視學困生為更需要幫助的學生,我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們。
要轉(zhuǎn)化學困生,從來就沒有“包治百病”的方法,一定要靠教師自己去探索,這個探索之旅一點都不比沙漠之旅輕松。學困生的“困之源”在哪呢?
源于學生自己本身的學力差距。這個是大家都公認的常識,每個人的學力高低是不同的,有的學生一看就會,有的學生一教就會,有的學生教而不會……。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也是不同的,有的學生需要討論交流才學會,有的學生需要獨立思考才學會,有的學生需要經(jīng)歷錯誤才學會……而現(xiàn)行的大班額集體教學,教師不太可能實行因人施教的個性化教學,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個性化需求。
源于學生自己本身的價值感缺失。在班里,學困生都表現(xiàn)得沒有自信,沒有靈氣,不敢開口回答,不敢表現(xiàn)自己。甚至沉默怕人,唯唯諾諾。搗蛋調(diào)皮,惹事生非的也有,但也只不過是以此為手段來填補自己不為人重視的缺失,也是沒有價值感的體現(xiàn)。他們覺得自己于集體于老師是沒有價值的。因為他們上課聽不懂老師教的內(nèi)容,因為他們作業(yè)不會做,因為他們考試分數(shù)低拖了全班的后腿,因為同學嘲笑過他們,因為老師沒有關注過他們……
源于教師課堂教學的失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于這句話,越是有經(jīng)驗的老師,越是優(yōu)秀的老師就越認同。是的,無論你多優(yōu)秀,無論你備課多精心,教學設計案多完美。課后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有遺憾,有教學的失當之處,還有改進的空間。而有些課堂教學的失當是受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之限,自己會發(fā)現(xiàn)不了的,從而造成成績的不佳,學困生由此而產(chǎn)生!臺灣非常有名的教師李玉貴在與上海的老師進行教學交流時說:“教學目標不是用嘴巴完成的,但許多教師只接受嘴巴快的學生。表達能力不好或不好于表達的學生往往得不到教師的關注與肯定?!边@是大多數(shù)教師的教學失當之處,甚至說是所有教師的失當也不為過!還是借一位名師之言來說明大家都存在的教學失當。日本教育家佐藤學問老師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第一目標是什么?”老師的回答觀點不一,都有一定的正確性,但他認為都不對。后來他自己回答了:“課堂第一目標應該是敏感捕捉學生釋放不會的信號。”如果所有學生不會的信號,老師都沒有捕捉到,那就失去了最佳的教育機會,課堂亦失去最大化的價值,學困生由此而產(chǎn)生!
源于現(xiàn)行的評價制度。現(xiàn)行對學生好差的評價最主要的標準就是分數(shù),從數(shù)學統(tǒng)計學上來說,只要出現(xiàn)一列數(shù),就必然會把數(shù)分成三類:高于平均數(shù)的數(shù),平均數(shù),低于平均數(shù)的數(shù)。于是優(yōu)等生,中層生,學困生由此而產(chǎn)生。這也沒什么不好,甚至是最公平的了。不要相信什么“高考要加入素質(zhì)考核”,“高分低能”,“人才的標準品德比能力重要”……之類的話。這會更加加重了教育的不公平,招生的不公平。
知道學困生的成因我們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
針對第一點“困之源”,老師要改變自己的成績觀,學生觀。既然每個學生的學力有高有低,那么每個學生的成績必然有好有差,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能力的,每個學生都要求上進的,每個學生與自己比都會有進步的,學困生更需要幫助的;學生不是我們教師爭分數(shù)的工人,不是我們教師爭名譽的籌碼;當然這不是說成績不重要,成績當然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比成績重要的是學生的思想、品格、能力……的成長。就尤如錢是重要的,但眼里只有錢的話,就會失去所有的人生意義與樂趣。我們有這樣的學生觀,才能在看不到學困生進步時心平氣和,寬容豁達。學生觀改了,態(tài)度就改變了,態(tài)度改變了,師生關系就改變了,師生關系改變了學困生就想學了,學困生想學了就有進步了。(與自己比,原來只能考20分的,考了25分就是進步。甚至可能還是20分,但他比以前好學了,思想表現(xiàn)好了也是一種進步。不必與學優(yōu)生比,與學優(yōu)生比,他們永遠都是輸,這是不正確的比較。)
針對第二點“困之源”,老師首先要糾正自己和學生不正確的比較觀,減輕學困生的壓力。告訴學生,不必與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比,只與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若非要與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比,就比努力的程度,好學的精神。拿自己的優(yōu)點與他們的缺點比,明白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有缺點,每個人都要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其次對學困生要做到“四優(yōu)先”,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優(yōu)先關注──在課堂上優(yōu)先關注學困生的聽課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掌握程度……。在課后優(yōu)先關注學困生的思想表現(xiàn)、心理狀態(tài),主動地他們打招呼。優(yōu)先表揚──拿著放大鏡看學困生的優(yōu)點,優(yōu)先表揚、鼓勵他們。優(yōu)先提問──只要預期學困生能回答出來的問題,都要優(yōu)先讓他們回答。如果回答不上來,就降低難度再問,讓他們回答出來為止,讓他們有成功感。優(yōu)先幫助──課堂上學困生遇到的學習困難是最多的,也是最需要幫助的。老師一定要及時關注到并給予最及時的幫助。
針對第三點“困之源”,那么教師在課堂上就要把關注點放在學生的需要幫助上,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上,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上。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處理教材上,如何講授上。教師課堂上把知識講授得如何的流暢,如何的深入淺出,都只是一個的精彩而已。一個“目中無人”的教師無論如何都達不到優(yōu)秀程度。像佐藤學說的一樣,要敏感捕捉課堂上學生發(fā)出的不會的信號,并給予最及時的幫助及調(diào)整,不要自我陶醉于學生會的信號。學生不會的信號受到漠視,學困生會大量出現(xiàn)。像李玉貴說的一樣,學生對于知識掌握,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不要只聽嘴巴快的學生的聲音,更要“聽”沒有說的學生的聲音(觀察學生的眼神、反應、表情、神態(tài)、練習效果、作業(yè)效果)。
針對第四點“困之源”,我們教師沒有解決辦法,那是教育專家學者頂層設計的事了。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一種教育結果的角度來說,我不同意這個觀點。作為一種教育理想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是需要這種樂觀激情的精神。作為個體化教育的角度來說,我是絕對認同。經(jīng)過教師的教育,無論多差的學困生都會比之前有進步的,成為最好的自己的。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堅信:沒有學困生,只有更需要幫助的學生!
參考文獻:
1.《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說開去》學術期刊《時代教育》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