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晴晴
當前,部分幼兒園從制定教學目標到考核體系,都存在一定的“小學化”傾向。“小學化”教育約束了幼兒思維的發(fā)展,影響了幼兒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應對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值得我們反思。
注重體驗式教學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幼兒園要以培養(yǎng)幼兒全面性、適應性和科學性發(fā)展為教育目標,預防出現(xiàn)“小學化”的教育傾向。學前教育應該為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以游戲活動作為幼兒教學的載體,關注幼兒個體之間的差異,將個性化發(fā)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點。
在課程設置上,要注重課程開發(f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并思考問題。幼兒園的課程設置不僅要考慮到不同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也要考慮課程內容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讓幼兒從生活出發(fā),體會學習的樂趣。
幼兒園教學,寓教于樂很重要,游戲是組織幼兒學習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通過肢體表達、分組討論、動手操作、細致觀察等形式,讓幼兒參與游戲活動,體驗其中的樂趣,提高其認知能力和技能水平。
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
教師在日常活動中應加強幼兒的時間觀念和自主性訓練,從而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節(jié)奏。
園所可以帶領幼兒走進小學校園參觀,或走進小學課堂,從而激發(fā)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尤其在幼兒園大班的下學期,要結合幼兒情況適度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表達能力、自理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
與此同時,在快樂學習中培養(yǎng)幼兒遵守行為準則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對提高幼兒適應能力也有很大幫助。將德育和行為準則融入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感知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讓幼兒在潛移默化和循序漸進中增強適應能力。幼兒適應能力的提高,對于兒童今后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也是非常有益的。
建構正確的教育評價體系
目前,一部分幼兒園在對幼兒的教育評價中,只注重幼兒知識的掌握程度,有的幼兒園甚至在日常教學中一味拔高,有的幼兒園對幼兒進行“罰站”式的懲罰,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科學的。不能使用測試成績對幼兒進行評價,對幼兒教育的評價也是如此。評價幼兒園的教學水平,應該重點關注幼兒的學習態(tài)度、自理能力和情感認知等方面。園所在尊重幼兒自然成長規(guī)律的基礎上,以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注重幼兒在發(fā)展過程中的評價。園所需要傾聽家長和幼兒共同的心聲,聽取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將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發(fā)展過程的評價,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在應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問題上,家長的態(tài)度和認知對解決目前的問題也起著關鍵作用,園所要多與家長溝通,經常舉辦開放日、幼兒園共育講座、家長沙龍等活動,成立家長委員會,在這些活動中為家長答疑解惑,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
(作者單位:北京市昌平區(qū)濱河幼兒園)
責任編輯:趙伯月 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