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點(diǎn)撥
無論是描寫在西湖樓外樓吃“熗活蝦”的食客,其吃蝦的一系列程序,還是敘述堂倌因不新鮮的蝦仁與老主顧之間互動的場景,作家都刻畫得細(xì)致入微,讀者如同身臨其境。在梁實秋的筆下,吃蝦成了一件頗為講究的事。而對于蝦的講究,不只在于吃,更在于做。下文中,描寫玉華臺“水晶蝦餅”的做法,更是一氣呵成,讓人垂涎欲滴。作家老練的文字功底和對生活的細(xì)膩態(tài)度可見一斑。
蝦要吃活的,有人還喜活吃。西湖樓外樓的“熗活蝦”,是在湖中用竹簍養(yǎng)著的,臨時取出,歡蹦亂跳,剪去其須吻足尾,放在盤中,用碗蓋之。食客微啟碗沿,以箸挾取之,在旁邊的小碗醬油麻油醋里一蘸,送到嘴邊用上下牙齒一咬,像嗑瓜子一般,吮而食之。吃過把蝦殼吐出,猶咕咕嚷嚷的在動。有時候嫌其過分活躍,在盤里潑進(jìn)半杯燒酒,蝦乃頹然醉倒。
蝦仁剁碎了就可以做炸蝦球或水晶蝦餅了。不要以為剁碎了的蝦仁就可以用不新鮮的剩貨充數(shù),瞞不了知味的吃客。吃館子的老主顧,堂倌也不敢怠慢,時常會用他的山東腔說:“二爺!甭起蝦夷兒了,蝦夷兒不信香。”(不用吃蝦仁了,蝦仁不新鮮。)堂倌和吃客合作無間。
水晶蝦餅是北平錫拉胡同玉華臺的杰作。和一般的炸蝦球不同。一定要用白蝦,通常是青蝦比白蝦味美,但是做水晶蝦餅非白蝦不可,為的是做出來顏色純白。七分蝦肉要加三分豬板油,放在一起剁碎,不要碎成泥,加上一點(diǎn)點(diǎn)芡粉,蔥汁姜汁,捏成圓球,略按成厚厚的小圓餅狀,下油鍋炸,要用豬油,用溫油。炸出來白如凝脂,溫如軟玉,入口松而脆。蘸椒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