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宇 唐蕓 林勃 鄒濤 楊明俊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新三步走的宏偉目標,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奮斗目標,也是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在新的時代背景的條件下,當代大學生也具有了“新”的特點,本文在結(jié)合五四運動的史實,通過對比古今青年大學生,淺談來在新時代條件下,當代青年大學生通過努力修煉的方式,來承擔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關(guān)鍵詞:五四運動;五四精神;青年大學生;歷史使命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4月30日,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了講話??倳浿赋?,實踐充分證明,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青年!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珍惜這個時代、擔負時代使命,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讓青春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讓人生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xiàn)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該主題目前研究情況綜述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背景下,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們更要積極主動地承擔起這一歷史使命。在國內(nèi),與“當代大學生歷史使命研究”類似或者相關(guān)的課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當代青年歷史使命的重要性的方面,沈德詠在《全球視野,歷史使命,包容精神,法治意識,送給青年朋友的四個關(guān)鍵詞》[1]里指出:青年興則世界興,青年強則世界強。在社會的日新月異的變革中,青年們始終是發(fā)展中最活躍積極,富有朝氣的新生力量。歷史賦予了當代大學生使命,并讓他們以擔任使命為榮。
凌偉強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歷史使命》一文說到: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也只有積極投身于歷史發(fā)展的潮流中,才能實現(xiàn)自身的最大價值。因此,積極培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歷史使命感,是當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必修的一門基礎功課。
對于青年歷史使命的培育方面,王學儉和張羽茜發(fā)表的《新時代大學生國家意識培育研究》[2]指出:新時代大學生能否對中國深沉而真摯的感情、理性而全面的認知、穩(wěn)定而持久的認同,與他們腦海里的國家意識強弱密切相關(guān)。新時代大學生需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進一步深刻地來講,強大的國家意識對人民能積極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從而對他們的生產(chǎn)活動和實踐行為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新時代大學生的國家意識和歷史使命,與他們的自我完善和全面發(fā)展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休戚相關(guān)。
對于青年承擔歷史使命的原因方面,田磊在《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3]一文中指出: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是需要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接力奮斗,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不僅僅是中國青年所要承擔的,更是所有全體中國人民、所有中華兒女所要承接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當代的青年大學生的參與,當代青年大學生不僅能夠擔當重任,更是值得信賴的,他們需要通過一步步地努力來實現(xiàn)中國夢。
在青年承擔歷史使命與愛國主義的關(guān)系方面,李青梅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和踐行》[4]內(nèi)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核心精神,是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強力推手,新時代的青年們必須熱愛自己的祖國,方能承擔歷史賦予的使命。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在愛國情懷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和培養(yǎng),對于他們能夠更好地承擔歷史使命具有重要意義。
二、五四運動時期的青年大學生
(一)五四運動與青年大學生
1919年5月4日上午9時,各學校代表在堂子胡同法政專門學校開會,商議路線。在馬神廟二院大講堂前集合,按班級排隊,約一千人列隊前往天安門廣場,當時教育部派了官員到北大,連同校長蔡元培一起勸阻學生,被張國燾等學生代表勸回。北大學生以謝紹敏所血書“還我青島”的衣服開路,所到之處,市民夾道歡迎,加之之前出門受到了阻攔,北大學生成為最后一支到達天安門廣場的學生隊伍。當時學生情緒激昂,有喊去外交部的,有喊去賣國賊家的,學生領(lǐng)袖傅斯年勸阻未果,只好扛起大旗帶領(lǐng)大家去趙家樓曹宅。軍警旋即在東交民巷宣布戒嚴,在趙家樓也開始捕人了。走在后面的易克嶷、許德珩、江紹原、楊振聲等32名學生被抓,軍警把他們兩人一組捆綁起來,用板車押往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但是有學生沿途大呼:“二十年后又是一條英雄好漢!”這是五四運動時期的大學生,他們犧牲了個人,喚醒了民眾。天安門廣場的集會,到東交民巷的請愿,由一群現(xiàn)代太學生領(lǐng)導,表現(xiàn)出高度的文明,足以垂范后世。而后來火燒趙家樓與毆打章宗祥,則是俠士登場,少數(shù)學生不惜以身犯禁,制造驚世駭俗的事端,甚至以犧牲個人來喚醒民眾。他們相信只要目的是正義的,無論采取任何手段,都足以名垂青史。
(二)五四運動的啟示與思考
我們可以思考,那個時代的青年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希望中國能夠強大與獨立!可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遇上巴黎和會這樣有辱國格的大事,受了新文化運動洗禮的青年人又怎么可能保持克制?而他們所面對的,卻偏偏又是一個軟弱無能、處置失措的腐朽的北洋政府!對于當代的我們而言五四運動給了我們的啟示也很多: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nèi)容的偉大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5],“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外爭主權(quán),內(nèi)除國賊”等口號,很好地表達了愛國主義情懷,它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jié)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是我們今天承擔歷史使命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的。我們也應該繼承這種熱血,對于我們當代青年而言,勇于追求真理,砥礪奮斗,努力修煉,才能更好地接過時代的接力棒,承擔歷史賦予的使命。
三、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
(一)新時代的“新”青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青年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和家國情懷都如此之高,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與五四運動時期的大學生又有不同,他們是新一代的青年,具有“新”的特點。在承接歷史使命的過程中,他們有青春的資本、有奮斗的理想信念和堅定的意志力。同時,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這種有思想、有精神,特別是有理想信念和科學思想、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奉獻精神的人,就是新時代條件下,新一代青年“新”的特點,是他們與五四運動時期的大學生不同的。如今,“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十大杰出青年”、“十優(yōu)志愿者”、“農(nóng)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成為各類青年群體榜樣和個體典型,掀起青春榜樣風。“80后”馬迎濤是志愿者救撈隊的主力隊員。無論是數(shù)九寒冬,還是傾盆大雨,只要接到有人落水的險情,他都會第一時間趕赴現(xiàn)場?!拔以?jīng)落水,幸虧得到別人的幫助。我希望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拉一把。我身強力壯,能扛得住寒冷和雨水?!边@就是“五四”精神在當代傳承的事例之一。新時代的背景下,青年們通過將愛國主義轉(zhuǎn)化為自覺行動,矢志不渝地堅守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愛國主義信仰,并將其發(fā)揚光大,構(gòu)筑起中華民族昂揚堅韌的精神脊梁。雖然離五四運動已經(jīng)過去100年了,但青年們作為祖國各項事業(yè)未來的重要接班人、完善中國現(xiàn)代化道路的中堅力量,必然在未來各個領(lǐng)域為祖國“沖鋒陷陣”,這樣的“新”青年是承擔歷史使命的脊梁與支柱。
(二)新時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隨著十九大的召開,我國社會矛盾發(fā)生了轉(zhuǎn)化,我們的歷史使命和任務也有了轉(zhuǎn)變:從2020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奮斗目標,也是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6]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說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lǐng)、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xiàn)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全黨要關(guān)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xiàn)人生出彩搭建舞臺。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四、新時代的大學生承擔歷史使命的途徑
(一)新時代青年要錘煉品德修為
新時代的青年需要練就過硬的本領(lǐng),提升自己的修為與素養(yǎng),承擔歷史使命。我們應該全面提高自身的修為素養(yǎng)。首先是政治素養(yǎng),青年大學生必須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做到愛黨愛國!香港暴亂的“廢青”們就是一個極端的反例,連自己的國家都不愛,這樣的人怎樣去承擔歷史使命。其二是學術(shù)素養(yǎng),翟天臨事件就是一個反例,連“知網(wǎng)是什么”都不知道,學術(shù)行為不規(guī)范,博士論文造假,給了我們一個警醒!做學問一定要恪守學術(shù)規(guī)范。其三,史學素養(yǎng)?!耙磺袣v史都是當代史”,我們所學的近代史綱要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都是屬于史學素養(yǎng)的范疇,包括的“十四年抗戰(zhàn)”說法,現(xiàn)在已經(jīng)寫進中學教科書了。我們要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連史實都犯錯的大學生,是沒有資格來承擔歷史使命的。其四,文學素養(yǎng)。“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圖書館是一個資源寶庫,倘若在大學四年里,我們能讀圖書館里萬分之一,哪怕十萬分之一的文學作品和學術(shù)著作,做到深層次的閱讀、精讀,而不是走馬觀花,文學素養(yǎng)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以后和別人交談可以口若懸河,遣詞造句寫文章便可以信手拈來。最后,在信息爆炸的社會,我們應具有辨別信息的能力,媒介素養(yǎng)就顯得很重要了。大學生每天都要接觸很多的媒介信息,信息碎片化、淺閱讀會削弱我們對知識對信息的吸收,辨別有意義、有價值的信息,而不是浮躁地、盲目地去接觸媒介。
(二)新時代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
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沒有能力來承擔歷史使命的,新時代的青年需要鑒定理想信念。但是,在新時代背景下,一些青年大學生出現(xiàn)了令人擔憂的情況,他們之中不少人中理想信念缺失或模糊動搖,思想不夠成熟牢固,擔當精神尤其欠缺,有的學風浮躁,急功近利;有的自甘墮落,不思進取;還有的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xù)性吃喝混死。如過不加以控制,便會墮落于黑暗的深淵中,被歷史的洪流所淹沒,怎能面對現(xiàn)實的殘忍和社會的競爭?這樣的青年大學生如何來承擔歷史使命?這樣的青年大學生,完全不如五四運動時期的!正如丁點真相中說道:“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是教育的缺失是現(xiàn)實的無奈?”青年大學生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面對這種現(xiàn)狀,唯有靜下心來,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方能接過時代給我們的接力棒,更好地來承擔歷史使命。
(三)新時代青年要投身社會實踐
五四運動的青年大學生得到了陳獨秀的《新青年》時,有人發(fā)出了“青年得此,如清夜聞鐘,如當頭一棒?!毙聲r代青年大學生在反思自己,時刻保持警醒的同時,應該仰望天空,腳踏實地,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中。去年在我校承辦的機器人大賽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青年們可以把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轉(zhuǎn)化為實踐行動;學校開設的“創(chuàng)新就業(yè)”系列課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地,都是很好的機會;對于師范生而言,義教則是鍛煉教師專業(yè)技能的實踐;青年們還可以結(jié)合當?shù)氐奶厣M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調(diào)研,比如祁戲、周家大院、女書文化、零陵古城等等。腳踏實地,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則是大學生承擔歷史使命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五、結(jié)束語
五四運動時期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是維護國家主權(quán)完整,希望國家變得獨立強大。如今,新的歷史時期賦予了青年大學生新的歷史使命,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其中的一員,我們要刻苦修煉,練就過硬的本領(lǐng),提升當代大學生應該的修為素養(yǎng),樹立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積極地投身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以這種方式來燃燒自己的青春,承擔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沈德詠.全球視野,歷史使命,包容精神,法治意識 送給青年朋友的四個關(guān)鍵
詞[J].中國發(fā)展觀察,2019(02):42-43.
[2]王學儉,張羽茜.新時代大學生國家意識培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2):13-17.
[3]田磊.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31(01):5-10.
[4]李青梅.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和踐行[J].學理論,2019(03):157-158.
[5]朱慶葆.傳承弘揚五四愛國精神 培育民族復興時代新人[J].中國高等教育,2019(09):8-10.
[6]郭良婧,郭廣銀.認真學習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 深入把握努力實踐人民主體思想[J].探索,2014(01):8-13.
作者簡介:
李興宇,出生年月:1998年5月23日,專業(yè):廣告學,籍貫:湖南省吉首市
唐蕓,出生年月:1999年6月20日,專業(yè):廣告學,籍貫:湖南省永州市
林勃,出生年月:1998年3月7日,專業(yè):廣告學,籍貫:海南省澄邁縣
鄒濤,出生年月:2000年4月6日,專業(yè):廣告學,籍貫:湖南省隆回縣
楊明俊,出生年月: 1999年3月15日,專業(yè):廣播電視學,籍貫:江西臨川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