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琴
摘 要:班級教學中的弱勢群體,尤其在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中,如果得不到教師的足夠關注,他們容易越拉越遠,成為離群的孤雁.美國著名教育和心理學家布魯若曾說:“只要提供適當?shù)南惹昂同F(xiàn)時條件,95%的學生都能高水平的掌握所學的知識.”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關注弱勢學生,多給弱勢學生展示的舞臺,培養(yǎng)弱勢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每個孩子都得到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弱勢學生;關注;學習成績
教育工作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師無小節(jié),事事皆楷模,所謂“弱勢學生”,即平常所說的差生。這種稱謂的不同,其實就是一個對待弱勢學生的態(tài)度在細節(jié)上的差別。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弱勢學生”,主觀上也不想成為“弱勢學生”。由于各種原因,他們在某些方面落后了,但是他們也有特長的。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都有一種自卑感,老師和家長都很擔心,如有不去關注他們會影響到他們人生成長之路,通過多年的觀察和時間,我認為在教學中把這些弱勢學生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給予不同的引導和關注,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的一些意見:
一、多動型:此類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思維活潑,聰明,常常有一些獨特的想法,課堂上喜歡出風頭,這樣的習慣使得他們的學習如蜻蜓點水,對知識的掌握滿足于一知半解,我曾教過一個這類型的學生,叫羅丁盛,剛開始在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了他有想法,有見解,但我為了完成課堂任務,對他的一些見解視而不見,兩周之后,他一上數(shù)學課,就不想聽,到處惹事,不再提出他的見解與想法,月考之后,他成了真正的后進生,這下,我急了重新審視了他的閃光點,在課堂上,我給予他發(fā)表見解的機會,在分組討論時,把他分在有忠實的聽眾人群中,他的電子通過同組同學的潤色而得到大家的好評和欣賞,慢慢地他的探索更加積極,思維敏捷,課堂上狠活躍,學習成績也提高了,缺點也逐步得到改正。
二、沉默型:這類學生一向習慣當聽眾,不善于或不屑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一副事不關己之態(tài),這樣下去,久之則無見解,甚至轉變?yōu)閼卸栊蛯W生。所以像這類學生,就要讓他多參加問題的討論,有時提出問題時,用征求的語氣來問一問他們的意見,有時有意識地提點他們一下,這樣他們不得不說,不得不想。同時,在他們發(fā)言時多給予他們的鼓勵,并及時肯定他們的成績,使他們真正真正參與到學習當中去,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懶惰型:這類學生對數(shù)學毫無興趣,上課就想睡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這時教師應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同時,輔以簡單的提問,給他們提供表現(xiàn)機會,對他們的答題及時給予肯定。課外再加以適當?shù)妮o導和個別的情感交流及生活上的關心。持之以恒,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搗亂型:這類學生大多來自單親家庭,從小就缺少關愛,逆反心理強,表面上強硬,實際上心理脆弱。在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課堂上,多是教師一講到底,他們無法成氣候,可在新的學習方式中,學生之間要展開大量的探索與交流活動,如果老師不加以引導,他們就會影響其他同學學習,為此,教師應當及時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要,使他們覺得你沒有看不起他們,而是在處處關心他們,同事鼓勵其他同學與他們良性接觸,不排斥他們,使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融入到集體當中。
這些只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淺見,我總覺得弱勢學生只是在某方面與他人存在一點差距的學生,教師不能由此給劃分等級,更不能情是他們,我們要做的是幫助他們客服自身的不良習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展示自己的閃光點。
結束語
“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細節(jié)決定成敗”。細節(jié),常常不被人重視,但經過日積月累,小小的細節(jié)卻變成了一種習慣。只要我們多觀察,多思考,從大處著眼,從細節(jié)入手,真正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而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的教學工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