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和
摘? 要:當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仍然偏重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而輕視教學內容的現(xiàn)象。實際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的核心。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的質量就必須改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內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內容的改革需要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系:處理好教學體系和教材體系的關系,處理好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關系,處理好教學內容和重大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關系。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內容;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23-0131-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still focuses on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while ignor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In fac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is the core of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we must improv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needs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aspects: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teaching object, and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ajor social realities.
Keywords: An 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reform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大學本科的必修課程?!丁粗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談及課程內容時指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著重講授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1]在高校四門政治課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思辨性和抽象性最強。由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務虛性,不能直接帶來實際的功效,不能直接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所以有的學生認為學習馬克思主義沒有用;有些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是為了完成學分。有的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之甚少,更談不上用心地思考研究,所以面對市場經濟下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他們盲目地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時了;面對這些問題和挑戰(zhàn),教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師們探索了許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當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也存在偏重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而輕視教學內容的現(xiàn)象。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擇固然重要,但改進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更為關鍵。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之所以必要,是因為教學活動本身就是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隨著教學對象的不同,隨著時代的進步發(fā)展,教學內容也必須不斷調整。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關鍵是要處理好教學體系和教材體系的關系,處理好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關系,處理好教學內容和重大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關系。
一、處理好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的關系
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是互相聯(lián)系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編寫被列入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點項目,因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的編寫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最高水平,在體系嚴密、思想深刻、內容完整、表述嚴謹?shù)确矫嬉蠓浅8摺q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必須依據(j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的理論體系和邏輯框架,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思想性和邏輯性。只有立足教材,才能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又是有區(qū)別的。教學活動和編寫教材側重點有所不同,教材編寫注重體系完整和邏輯嚴密,教學活動更強調引導學生,循循善誘,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因此教學活動不能簡單地機械地照本宣科,必須根據(jù)教學實際有選擇地增加和取舍,重塑梳理和整合教學內容。依據(jù)教材重塑教學內容主要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把握教材的主題、貫穿教材的主線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必須要以知識為載體,把握教材的主題、貫穿教材的主線、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的理論體系。也就是說,人的發(fā)展和人的解放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主題和主線。圍繞這一主題,貫穿這一主線,以范疇的邏輯演進為途徑開展教學,就能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教學的整體性。馬克思創(chuàng)立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學說,都是為人的發(fā)展和人的解放這一理論宗旨服務的,全部的教學內容都是圍繞這個主題,貫穿于這條主線。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在把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教材的這一主題、貫穿教材這一主線,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教學目的。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過程中,以“物質”、“實踐”等范疇的邏輯演進為途徑,揭示馬克思主義內在的整體性;以系統(tǒng)的辯證關系為觀察點,說明馬克思主義的有機性;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充分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效應。
(二)梳理和確定教學重點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內容非常豐富,它涵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和“科學社會主義原理”三門課的內容,原來這三門課的總學時是144學時,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僅有54學時。課時少,內容多,因而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學內容必須抓住重點、難點、熱點和基本點。
梳理和確定教學重點主要是依據(jù)原理或觀點在整個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中所占的地位。梳理和確定教學重點就是在教學實踐中明確哪些原理和觀點需要重點闡釋,明確哪些原理和觀點只需要簡略講解,明確哪些原理和觀點學生自學就可以了。梳理和確定教學重點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它可以緩解內容多和課時少的矛盾,它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從而得到教學目的。
例如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圍繞物質范疇、實踐范疇這樣核心范疇展開。物質范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點。實踐是物質本原在人類社會這一物質世界層次上的基本表現(xiàn),是人類世界產生和發(fā)展的直接根源。實踐范疇屬于物質范疇,但不具有物質范疇那樣最大的普遍性,也就是說實踐雖然是人類社會的本質,但并非是世界的本原。抓住了物質范疇也就理解了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世界觀;抓住了實踐范疇,也就突出了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
(三)找到教學的歸宿點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不是具體的知識傳授的課程,而是培養(yǎng)大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世界觀的確定和方法論的培養(yǎng)。知識的傳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為大學生提供科學的方法,解決大學生思想認識問題。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馬克思主義教學的實質。具體而言,就是我們在學完了每一節(jié)和每一章之后,要明確我們學習了哪些原理,這些原理有什么方法論意義。只有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的歸宿點,才能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的目標。例如在講到真理和價值辯證關系時,教學的落腳點就是人們在實踐中必須堅持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統(tǒng)一,保證實踐的成功,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四)優(yōu)化教材的教學資源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學資源可以選用,但需要充實豐富;有的教學資源,只需要學生自己閱讀。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重要論述是教學的重要教學資源。例如在講到實踐范疇的時候,在講到理論和實踐辯證關系的時候,在講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辯證關系的時候,作者都大量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述,幫助學生準確深刻的理解。
自然科學發(fā)展成果、社會科學發(fā)展成果以及哲學自身發(fā)展成果也是教學的重要教學資源。教材由于受原有教材體系的限制,有時未能及時反映時代的變化以及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挑戰(zhàn)。對教材中沒有反映時代特征、沒有吸收現(xiàn)代自然科學成果、社會科學最新成果或脫離自身發(fā)展歷史的內容必須加以革新。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過程中,只有聯(lián)系自然科學發(fā)展、社會科學發(fā)展以及哲學自身發(fā)展的實際,才能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
二、處理好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關系
當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中存在“本質主義、科學主義和宏觀主義的局限”。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中,“本質主義”表現(xiàn)為把世界看做外在于人的本質的存在,無視人的存在;“科學主義”表現(xiàn)為片面強調科學性,強調知識的傳授,忽視價值引導和信仰培養(yǎng);“宏觀主義”表現(xiàn)為從宏觀上闡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缺少對個體生命的關注?!安魂P注學生的生活現(xiàn)狀,不能幫助學生解答人生的困惑和生活的疑問,就注定了會被學生所忽視甚至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拒斥。這正是目前原理教學所面臨的困境”。[2]要擺脫這一困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必須聯(lián)系大學生實際,適應當代大學生的新變化,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才能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有效性。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只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才能提高大學生學習的興趣?!敖虒W活動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課堂教學要為生活服務。”[3]當代大學生個體意識明顯增強,知識面廣,更新知識的速度較快,視野也較開闊,創(chuàng)造性明顯增強,但吃苦的品質,奉獻精神都需要加強,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在大學生中也很有市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從自發(fā)走向自覺,大學生成長的內在需要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為大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提供了可能。當代大學生思想也受到西方社會思潮的沖擊。非理性主義思潮助長了青年學生極端個人主義和偏激的情緒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道德虛無主義的泛濫導致學生思想迷茫,找不到精神家園。這就要求教師能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找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他們思想深處的契合點,拔動他們心靈的琴弦,與他們的精神世界共鳴、共感、共振”。[4]
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思維方式也有差異,他們的關注點也不盡相同,為此,針對文科學生和理工科學生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就應該不同。文科學生在高考前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有關知識進行過強化訓練,他們不滿足課本中既有的結論,教師就指導他們學習一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原著。學生在閱讀經典中提高了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素養(yǎng),提高了他們的理論水平。理工科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識基礎比較薄弱,教師重點是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講清楚。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典型的案例和日常生活入手,講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把深奧的理論淺顯化,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處理好教學內容和重大現(xiàn)實問題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只有聯(lián)系國內外重大時事,直面現(xiàn)實,才能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現(xiàn)實感和針對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只有在對現(xiàn)實的分析、批判中反應和表達時代的特征,進而引領和塑造時代特征,才能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和當代價值。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看重理論,正是,也僅僅是,因為它能夠指導行動?!盵5]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教學中,教師必須聯(lián)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分析和解決實踐中深層次的重大問題,反映和表現(xiàn)時代特征。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征就是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關系到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復興和人民的幸福,它也是馬克思主義教學的興奮點。例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協(xié)調發(fā)展、綠色發(fā)展、開放發(fā)展、共享發(fā)展”的五大發(fā)展理念,教師要求同學們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五大發(fā)展理念的哲學基礎,展開主題討論,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當代大學生關心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引導青年學生用所學的理論分析社會現(xiàn)實,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總之,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高度重視教學內容的選擇。選擇教學內容必須依據(jù)教材,抓住教學重點,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選擇教學內容必須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適應當代大學生的新變化,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提高大學生理性素養(yǎng);選擇教學內容必須聯(lián)系國際國內重大社會現(xiàn)實問題,在回答重大社會現(xiàn)實問題中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參考文獻:
[1]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6)[Z].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219.
[2]于春玲,李兆友.回歸生活世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C]//李德芳,張云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新探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308.
[3]張慧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生活化探析[J].理論界,2009(11):155.
[4]楊金洲,閻占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堂教學實效性問題探討[C]//李德芳,張云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新探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246.
[5]毛澤東選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