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利
摘要:《清明上河圖》不僅是一件享譽中外的藝術品,更是一卷記載中國城市發(fā)展歷史的寶貴資料?!肚迕魃虾訄D》的作者張擇端以社會學家般的眼光對社會和人文的深入解剖,還原了一千年前中華國都的繁榮狀況和鮮活的市民生活。本文通過對《清明上河圖》這一畫卷里面的一些細節(jié)進行分析,來展現(xiàn)汴京這座“新城市”在經(jīng)濟、人文和管理體制諸方面的運行狀況。進而說明北宋時期的城市管理及社會狀況。
關鍵詞:歷史地位;城市經(jīng)濟;城市管理體制;社會各界;啟示
《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價值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該畫卷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xiàn)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清明上河圖》所反映的北宋末期的景象,是經(jīng)過一百五十年的逐步演變而形成的,也是經(jīng)過畫家長期細心觀察、分析、綜合、整理,再加上超凡的藝術技巧才能達致的。雷紹鋒說:張擇端精心布局謀篇、縝密經(jīng)營位置,使人能不費力地閱讀農(nóng)村、瀏覽汴河、欣賞鬧市,每段都飽含生活,構成完整故事情節(jié)。正因如此,它不但是世界級藝術也是世界城市文明史的重要部分,是世界文明鮮有的珍寶。
《清明上河圖》中的城市經(jīng)濟及商貿(mào)活動
北宋自開國以來,由于統(tǒng)治思想的轉(zhuǎn)變,逐漸發(fā)展出新經(jīng)濟與城市管治的新政策,為新的城鄉(xiāng)關系及新型城市化創(chuàng)造條件?!肚迕魃虾訄D》所描繪的北宋首都開封(汴京)印證了中國這一時代的城市化及新城市文明的特征,由商貿(mào)、制造業(yè)、娛樂和服務業(yè)所孕育出來的新城市經(jīng)濟及城市文明,已凌駕于傳統(tǒng)的行政功能,為中國傳統(tǒng)城市文明在性質(zhì)、內(nèi)容和空間格局上加添了新的內(nèi)容。
1.貨運方式及工具
汴京在貨運上,主要靠太平車。它是由多至二十頭驢或騾拉的載重大車,最多可載四十石。由于速度慢,日行不過三+里,主要用于城內(nèi)或短途運輸。更輕便和快捷的短途至遠途運輸工具有平頭車、江州車和串車三種。
《東京夢華錄》對它們都有詳細的描述。平頭車比太平車細小,但可有蓋。兩輪前出長木,以一牛、二?;蝌呍谵@內(nèi),頸負橫木,人在邊牽牛繩駕之。江州車是獨輪的,由一人或前后兩人把駕,可上山越嶺。若兩邊有人扶拐,前有驢或騾拽,則是運力較大的串車。此外,最簡陋的是兩輪的沒有車廂的板車,由一或二人推動,謂“浪子車”。
北宋時期的水路運輸比陸路運輸效率要高很多,《清明上河圖》中可見漕船、客船、一般貨船、游船、客貨船及做散活的小船(雜船)共六種。
漕船:船身扁平、寬闊,頭平直,以多載貨及保證船行穩(wěn)定。平均載貨兩百石,多為米糧。每三十船編為一個船隊,稱“網(wǎng)”,因此又名“網(wǎng)船”。開封共有六千艘漕船,屬國家擁有,由廂軍營運,是個超大型“國有船運企業(yè)”。
客船:船身窄長,甲板前突出,上部建筑整齊寬敞,船行快速,是“私人大型企業(yè)”。
客貨混合船:上層客舍,下層載貨,以載貨為主?;旧纤饺藫碛?、經(jīng)營,屬于當時的“大中型企業(yè)”。有些企業(yè)還參與進出口運輸,是“跨國企業(yè)”。
2.百貨與醫(yī)療
《清明上河圖》街景位于汴京專業(yè)街所處的地區(qū)之外,但仍有眾多賣不同商品的店鋪、醫(yī)館或診所,形象地展現(xiàn)了這些行業(yè)當時的店面樣貌及營業(yè)狀況。圖中出現(xiàn)了三間醫(yī)館或診所、一間紙扎店(王家紙馬店,其商品有冥錢、紙人、紙馬、紙樓閣等)、一間木桶店(但也可能是“孫羊正店”附屬的酒批發(fā)店)、一間煤炭鋪、兩間鮮肉鋪及三間香料鋪。與專業(yè)街不一樣(他們服務全市及全國),這些店鋪是為本地區(qū)居民及過路客商提供便利的。
以沉香和檀木為主的香料來自南洋及印度,是北宋主要外貿(mào)進口商品之一。它們也是經(jīng)汴河進入京城的。這些香料用途很廣,包括焚香、熏香、蠟燭及食用香料等,成為普及的商品。圖中有一香店的街牌,上書店名“劉家上色沉檀揀香”。
“趙太丞家”在三家診所中應該是檔次最高的,而且是在圖中以正面鋪面展示出來的一家。太丞或御醫(yī)在徽宗朝只有48人,“趙太丞家”應是名醫(yī)。其店鋪屋宇的形制,特別是其斗拱,顯示他曾是六品以上官員的地位?!摆w太丞家”除了看病及賣處方藥外,亦是間成藥店,它有多個招牌推銷它的名藥,主要都與飲酒、消化不良、勞傷等漕運苦力及汴河商旅的常見病相關。
3.店鋪的競爭
北宋商業(yè)活動上的自由競爭也可以從店鋪門面及門前廣告牌子等諸方面體現(xiàn),廣告市場需求自然也營造了新的廣告行業(yè)。店鋪不同的華麗裝飾,展現(xiàn)了它們的產(chǎn)品的具體形象,也反映出它們的存在與“火紅”的生意。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彩樓歡門”的店面裝飾。它是大小酒樓及小酒店的必備裝飾。但其他店鋪,如香料店,也有“彩樓歡門”。有確實歷史影像留存下來的最早的“彩樓歡門”可見于五代南唐衛(wèi)賢的《閘口盔車圖》(約10世紀中),它的樣貌和大小竟和《清明上河圖》中的“十千腳店”差不多!該店也掛上一塊青白布的方形旗。因此,這種酒樓裝飾已在五代出現(xiàn),而南宋不少文獻也有提及,但到南宋末年已經(jīng)沒有人提了。它到元朝時已明顯湮滅,因而在元后的所有《清明上河圖》的偽贗本中都見不到“彩樓歡門”。
“孫羊正店”及“十千腳店”的“彩樓歡門”不但大,而且店門前還有寫了宣傳字樣的燈箱,晚上點上燭光,猶如今天的霓虹燈,有很好的宣傳效果。
圖中的“趙太丞家”、“王家紙馬店”,“羅明匹錦店”和“劉家上色沉檀揀香店”更在店前樹立精致木制廣告牌。此外,兩家旅店的店牌形制與表達方式也一樣,顯示旅店行業(yè)可能已有統(tǒng)一規(guī)定,使客人一看便知是旅店。在它狹長的縱向木制招牌的頂端,橫寫“久住”二字,其下才是“王員外家”等店名。
《清明上河圖》的啟示
1.《清明上河圖》是一件需要拿放大鏡欣賞的杰作,千年以后的我們,依然能夠輕易走進畫里,感受汴梁城的忙碌與繁華。它為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業(yè)、手工業(yè)、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詳實形象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
2.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解讀可以增加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和對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并且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3.《清明上河圖》所揭示的歷史發(fā)展動力,對中國關于“新型城鎮(zhèn)化”的討論,尤其是城市規(guī)劃設計上也會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宋 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中州古籍出版社.
[2]薛鳳旋著.《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