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子坤,高夢煒,劉婷婕,陳功星,章志量
(杭州師范大學 醫(y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6)
近年來,隨著社會環(huán)境改變和思想解放,大學生婚戀觀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現階段大學生婚戀觀主要特點以性生理、性心理的發(fā)展為前提[2]。研究顯示,大學生婚戀觀成熟度和婚戀滿意度越高,主觀幸福感程度越高,越能發(fā)揮出人格中的積極因素,從而提升自我效能感和價值感。本研究通過調查在校大學生婚戀價值觀、性認知現狀與影響因素,為大學生婚戀教育開展提供依據。
1.1 對象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于2018年4—10月抽取杭州師范大學在校本科生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20份,回收有效問卷204份,問卷回收率92.7%。
1.2 研究工具 根據研究目的,結合當代大學生實際情況,參照《中國大學生婚戀觀量表》修訂本次調查問卷。內容包括:(1)個人基本信息;(2)婚戀觀成熟度:包括戀愛觀、擇偶觀、性觀念、婚姻家庭觀等4個維度,采用4級或5級計分制,分數越高,表示婚戀觀越成熟;(3)婚戀教育開展情況:共15個維度,107個條目[3-4]。問卷總體信度為0.748,Cronbach’α系數0.707~0.753。
1.3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20.0 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
2.1 被試基本信息 204名調查對象中,女生109人(53.4%),男生95人(46.6%);一年級47人(23.0%),二年級105人(51.5%),三、四、五年級共52人(25.5%);文科生37人(18.1%),理科生154人(75.5%),體育生5人(2.5%),藝術生6人(2.9%);14人為單親家庭(6.9%);大學戀愛經歷中,正在談戀愛的48人(23.5%),曾經談過戀愛的68人(33.3%),沒有談過戀愛的88人(43.2%)。
2.2 大學生婚戀觀成熟情況 結果顯示,204名大學生婚戀觀成熟指數為2.10±0.41分,得分高于平均值的調查學生所占比例為39.2%。一年級至五年級成熟指數分別為2.08±0.48分、2.09±0.39分、2.09±0.46分、2.31±0.32分、2.34±0.53分。
戀愛觀成熟度得分為2.77±0.77分。其中,大學戀愛贊成程度維度1.97±0.76分。大學戀愛贊成程度中,“贊成”的比例為76.0%,“無所謂”的比例為22.6%,“不贊成”的比例為1.5% ;擇偶觀成熟度得分為1.06±0.08分。擇偶觀維度中,選擇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人品、性格、共同語言、外貌、能力與身高(94.9%、88.4%、65.1%、63.3%、60.6%、31.3%)。
性觀念成熟度得分為3.03±0.32分,其中,各維度得分情況分別為:婚前性行為接受程度3.04±0.76分;同性戀接受程度3.17±0.95分;綁縛與調教、統(tǒng)治與屈從、施虐與受虐(bondage & discipline,dominance & submission,sadism & masochism,BDSM)[5]接受程度3.35±0.83分,雙方性能力持久性3.01±1.57分。婚前性行為和同性戀接受程度中,選擇“接受”的調查對象所占比例分別為78.4%和23.5%;BDSM接受程度中,選擇“拒絕”的調查對象所占比例為84.8%。雙方性能力的持久性中,選擇比例排列由高到低為“一般(2~7 min)”、“不確定”、“高(>7 min)”、“無所謂”及“低(<2 min)”(37.2%、29.9%、18.6%、13.7%、0.5%)。
婚姻觀成熟度得分為3.71±0.78分。其中對離婚的態(tài)度中,選擇比例最高的是“雙方解脫,可以離婚”(73.5%),最低的是“為了面子不離婚”(7.4%);再婚可能性中,選擇比例最高的是“若遇到合適的人,會考慮再婚”(84.8%),最低的是“堅決不會再婚”(1.0%)。
2.3 大學生婚戀觀成熟指數的影響因素分析 經單因素分析,不同年級大學生婚戀觀成熟指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不同性別、學科、是否有大學戀愛經歷、是否單親家庭,其婚戀觀成熟指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級、學科、戀愛經驗、戀愛動機、大學戀愛贊成程度、擇偶觀(除人品和性格)、婚前性行為接受程度、同性戀接受程度、雙方性能力的持久性、大學戀愛能否結婚、房在婚姻中的必要性、再婚可能性與大學生婚戀觀成熟指數有關聯(lián)(P<0.05)。見表1。
表1 大學生婚戀觀成熟指數影響因素分析(n=204)
2.4 婚戀教育情況 本次調查對象的婚戀資訊來源途徑中,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社會接觸”、“朋友交流”、“網絡傳播”、“電視相親節(jié)目”和“學校教育”(76.0%、75.0%、55.4%、26.5%、18.1%);婚戀教育形式選擇中,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開“開設相關講座和課程”、“提供面對面心理咨詢”和“開展團隊心理輔導活動”(60.8%、48.5%、44.6%);婚戀教育期望內容選擇中,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戀愛心理”、“性健康知識”、“愛情與婚姻”、“戀愛挫折教育”與“社交禮儀”(69.1%、65.2%、58.8%、57.4%、54.9%);婚戀教育期望教學老師選擇中,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心理咨詢中心老師”、“社會人士”與“思政部老師”(74.0%、46.1%、32.4%)。
3.1 不同年級大學生婚戀觀成熟度存在差異 本次調查綜合評價了大學生婚戀觀成熟度現狀,發(fā)現大學生婚戀觀成熟度中等偏低,且存在著人口學特征上的差異:僅39.2%的大學生婚戀觀成熟指數高于平均值;不同年級大學生婚戀觀成熟指數存在差異,隨著年級的增高,生活閱歷日漸增多,成熟度也隨之增高。
3.2 當前大學生“婚戀與性”觀念開放但性知識掌握不足 調查結果提示,大學戀愛贊成程度、婚前性行為接受程度及再婚的可能性高,當代大學生婚戀與性觀念趨于開放[6]。而對同性戀和BDSM接受程度低,社會認同感較低,可能是受傳統(tǒng)保守觀念的影響[7-8]。從對雙方性能力的持久性態(tài)度中分析發(fā)現,選擇“無所謂”或“不確定”的比例為43.6%,說明當前大學生對雙方性能力的持久性的考慮尚不完善,性知識和性經驗不足。
3.3 高校婚戀教育和性教育丞待完善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婚戀資訊來自學校教育方面的比例最低,60.8%學生希望學校能開設相關講座和課程,內容高度集中于婚姻、戀愛與性。因此,在國家政策支持性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上,我國高??砷_展婚戀與性方面的綜合性教育,完善相關教育模式。
基于以上現狀,高??砷_展以婚戀與性教育為主的特色課程,促進婚戀價值取向的代際傳遞,引導學生在充分知曉性知識前提下樹立正確的婚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