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淑智 余瓊蘭 陳曉紅 盧奕
【摘要】 目的 研究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感染的臨床危險因素。方法 選取100例行瓣膜置換術治療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 回顧性分析其全部臨床資料, 對患者術后感染發(fā)生情況以及臨床危險因素進行總結(jié)分析。結(jié)果 100例患者發(fā)生術后感染13例, 發(fā)生率為13.0%。其中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1例(7.69%)、呼吸道感染2例(15.38%)、泌尿系統(tǒng)感染2例(15.38%)、胸骨及縱隔感染3例(23.08%)、切口感染5例(38.46%)。年齡>50歲者的感染率(31.58%)明顯高于年齡<20歲(0)、20~35歲(9.09%)、36~50歲(9.09%),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20歲、20~35歲、36~50歲者的感染率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史>10年者的感染率(66.67%)明顯高于病史<5年(9.68%)、5~10年(12.12%),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病史<5年與5~10年者的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Ⅳ級者的感染率(26.92%)明顯高于心功能Ⅱ級(7.89%)和Ⅲ級(8.33%),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Ⅱ級和Ⅲ級者的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瓣置換術者的感染率(20.00%)明顯高于雙瓣置換術(2.5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動脈阻斷時間>120 min感染率明顯高于主動脈阻斷時間≤120 min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風濕性心臟病患者采取瓣膜置換術治療后存在一定感染風險, 且手術方式、病史、年齡等均為其臨床危險因素。
【關鍵詞】 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術后感染;危險因素;臨床研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016
風濕性心臟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 是由于心臟瓣膜受到風濕熱侵襲累及所致, 又稱之為風心病, 其主要表現(xiàn)為主動脈瓣、三尖瓣、二尖瓣中有一個或幾個瓣膜關閉不全或狹窄, 且發(fā)病群體主要為女性[1, 2]。在治療該病癥的過程中, 常用的手術方式為瓣膜置換術, 但部分患者術后易出現(xiàn)各種感染, 從而對其預后產(chǎn)生不利影響。風濕性心臟病患者行瓣膜置換術的術后感染影響因素相對較多, 通過對其進行深入分析, 則可采取相應措施對術后感染加以預防和處理, 以保障患者預后效果[3, 4]。因此本文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行瓣膜置換術治療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100例, 回顧性分析其全部臨床資料, 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術后感染的臨床危險因素進行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行瓣膜置換術治療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100例, 其中男32例,?女68例, 年齡15~72歲, 平均年齡(43.5±11.2)歲。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 且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 排除存在可能潛伏感染性病灶及院前感染患者。
1. 2 方法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全部臨床資料, 并結(jié)合其實驗室檢查以及術后表現(xiàn)等, 對其有無出現(xiàn)術后感染進行評估和觀察, 醫(yī)院感染標準參照美國疾控中心制定的標準, 根據(jù)不同標準分組, 即手術方式、術前心功能分析、病史以及患者年齡等。對患者發(fā)生術后感染情況以及臨床危險因素進行總結(jié)分析。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術后感染情況 100例患者發(fā)生術后感染13例, 發(fā)生率為13.0%。其中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1例(7.69%)、呼吸道感染2例(15.38%)、泌尿系統(tǒng)感染2例(15.38%)、胸骨及縱隔感染3例(23.08%)、切口感染5例(38.46%)。
2. 2 術后感染患者臨床因素分析 年齡>50歲者的感染率(31.58%)明顯高于年齡<20歲(0)、20~35歲(9.09%)、36~50歲(9.09%),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20歲、20~35歲、36~50歲者的感染率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史>10年者的感染率(66.67%)明顯高于病史<5年(9.68%)、5~10年(12.12%),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病史<5年與5~10年者的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Ⅳ級者的感染率(26.92%)明顯高于心功能Ⅱ級(7.89%)和Ⅲ級(8.33%),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Ⅱ級和Ⅲ級者的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瓣置換術者的感染率(20.00%)明顯高于雙瓣置換術(2.5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動脈阻斷時間>120 min感染率明顯高于≤120 min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風濕性心臟病患者早期發(fā)病時, 其心功能尚好, 且心臟瓣膜僅存在輕度損害, 因而可行保守治療, 即藥物治療。但對于瓣膜損壞嚴重者, 則需實施瓣膜置換術。該術式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 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部分患者術后極易發(fā)生各種感染, 如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等, 從而對其術后恢復產(chǎn)生不利影響[5, 6]。本文的研究中, 100例患者發(fā)生術后感染13例, 發(fā)生率為13.0%。其中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1例(7.69%)、呼吸道感染2例(15.38%)、泌尿系統(tǒng)感染2例(15.38%)、胸骨及縱隔感染3例(23.08%)、切口感染5例(38.46%)。年齡>50歲者的感染率(31.58%)明顯高于年齡<20歲(0)、20~35歲(9.09%)、36~50歲(9.09%),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20歲、20~35歲、36~50歲者的感染率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史>10年者的感染率(66.67%)明顯高于病史<5年(9.68%)、5~10年(12.12%),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病史<5年與5~10年者的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Ⅳ級者的感染率(26.92%)明顯高于心功能Ⅱ級(7.89%)和Ⅲ級(8.33%),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Ⅱ級和Ⅲ級者的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瓣置換術者的感染率(20.00%)明顯高于雙瓣置換術(2.5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動脈阻斷時間>120 min感染率明顯高于≤120 min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钥闯觯?患者術后感染與其手術方式、心功能分級、年齡以及病史等存在密切關系。針對上述因素, 患者在實施手術前, 首先需對患者基礎情況以及病史等予以深入的了解和調(diào)查, 注意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可能出現(xiàn)的術后感染加以預防, 以充分保障患者的手術療效和預后[7-10]。
綜上所述, 風濕性心臟病患者采取瓣膜置換術治療后存在一定感染風險, 且手術方式、病史、年齡等均為其臨床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 薛新. 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瓣膜置換術術前的臨床高危因素分析與探討.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7, 36(7):2728-2735.
[2] 鄭勇, 湯昔康, 黃震, 等. 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13):3011-3013.
[3] 陳澍, 孫宗全, 董念國, 等. 兒童心臟瓣膜置換術的近遠期療效分析.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5, 44(5):545-548.
[4] 任明明, 韓振, 馮鋼, 等. 瓣膜置換術同期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合并瓣膜性心臟病房顫的療效及影響因素分析. 海南醫(yī)學, 2015,?26(15):2212-2214.
[5] 孫振峰, 亓憲銀, 王繼振, 等. 心內(nèi)直視房顫射頻消融術前危險因素與術后轉(zhuǎn)律關系. 工企醫(yī)刊, 2013, 26(3):195-197.
[6] 王文廣, 任琳, 楊紅梅, 等. 44歲女性風濕性心臟病伴發(fā)冠心病1例.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3, 29(1):73-74.
[7] 潘友民, 潘鐵成, 申正義, 等. 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02, 12(4):256-258.
[8] 程軍濤. 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院內(nèi)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6, 10(14):79-81.
[9] 游斌權, 蘇唏, 汪敏, 等. 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心房顫動復律的臨床分析. 中國心血管雜志, 2003, 8(5):342-344.
[10] 秦東澤. 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的術前高危因素分析. 山西醫(yī)科大學, 2005.
[收稿日期: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