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p>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笔冀ㄓ?905年的湖南省長沙市周南中學,由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劍凡毀家興辦。辦學之初,朱先生就提出了“自治心、公共心、進取心”的“三心”教育理念,這與當代提出的“立德樹人”的宗旨十分契合。
周南中學恪守“不讓學生輸在終點線上”的辦學理念,以培養(yǎng)“文明自主、陽光向上、責任擔當、志存高遠”的學生為育人目標,以校本德育課程為重要載體,積極構建校本德育體系,并通過校本德育模式的開發(fā)與實踐,努力探索具有“周南特色”的普通高中校本德育課程實施途徑,讓立德樹人落地生根。
一、聚焦目標,
以“三層”明晰校本德育課程的建設方向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指出,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到一所學校,核心素養(yǎng)不僅是宏觀上的表述,還是校本化表達。周南中學結合時代發(fā)展和辦學實際,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文明自主、陽光向上、志存高遠、責任擔當”的“周南氣質”。這既是學校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校本化表達,也是學校校本德育課程建設的方向。學校還根據學情,將校本德育課程目標劃分為規(guī)范性德育、發(fā)展性德育、境界性德育三個層次。
規(guī)范性德育以培養(yǎng)“有規(guī)矩”的學生為目標。從學生進校開始,學校就對每日常規(guī)、文明禮儀等德育常規(guī)進行量化管理,通過開展常規(guī)學習和評比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在規(guī)范中成長、在成長中規(guī)范。
發(fā)展性德育以培養(yǎng)“有能力”的學生為目標。學校以活動為抓手,構建了以全體學生參與的“四節(jié)、三會、兩周、一評比”(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讀書節(jié)、科技節(jié),五四表彰會、主題班會、雙代會,心理健康教育周、國際教育周,最美教室評比)常態(tài)活動為主、分年級參與各種主題活動為輔的學生活動體系,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突出了對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yǎng)。
境界性德育以培養(yǎng)“有思想”的學生為目標。它是德育的靈魂和最高層次,主要通過學校團委、關工委組織的主題教育活動來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二、 創(chuàng)新內容,
以“三心”彰顯校本德育課程的建設特色
德育是學校辦學理念得以滲透的重要載體。學校緊密圍繞“三心”理念,開設實施“三心”校本德育課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制度建設、活動開展、文化滲透作為課程實施的著力點,通過專項負責、部門聯(lián)動、全員參與等形式,確保課程順利實施。
“自治心”課程以“文明自主”為目標引領,解決“管什么、怎么管”,以及如何實現由“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的轉變。每個模塊都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的自我管理充分體現在學校德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自治心”課程由“他律”到“自律”,把教育變成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
“公共心”課程以“責任擔當”作為價值追求,強調社會公德和責任擔當的影響力。其中,“關愛‘星星的孩子課程”“公益約跑”“街頭募捐”等系列活動,均由學生自主策劃組織?!肮残摹闭n程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關注社會的責任意識。
“進取心”課程以“陽光向上、志存高遠”作為課程準則,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正能量,培養(yǎng)學生的上進心。學校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陽光心態(tài);開展生涯規(guī)劃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理想,規(guī)劃未來;舉辦各種競賽活動,鼓勵學生爭先創(chuàng)優(yōu)?!斑M取心”課程激活了學生的青春熱血,使學生積蓄進取的能量。
三、拓寬渠道,
以“四型”拓展校本德育課程的建設路徑
校本德育課程的開發(fā)是一個資源挖掘和整合的過程。這需要學校既立足自身優(yōu)勢,又借勢借力;既注重理論熏陶,又注重搭建實踐平臺。為此,周南中學通過開辟“普惠教育型、特色活動型、社會實踐型、研學體驗型”四條德育課程路徑,使學生的道德認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普惠教育型”路徑特指學校緊扣時代發(fā)展特色和德育目標,分層次、有重點、全覆蓋開展的教育活動,一般以升旗儀式教育、學生例會和德育講壇等形式推進,旨在培養(yǎng)學生開闊的視野、自律的品質和遠大的志向。
“特色活動型”路徑是指通過開展具有“周南特色”的“四節(jié)、三會、兩周、一評比”德育活動,讓學生在自我展示、自我管理中培養(yǎng)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文明自覺的品質。
“研學體驗型”路徑是指研學旅行活動,如紅色之旅、名校之旅和藝術之旅等,幫助學生認識自然、了解歷史,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品質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社會實踐型”路徑秉承“讓學生不只擁有一間教室”的理念,將學校與社會聯(lián)接,將知識與應用對接,通過實施具有“周南特色”的“愛心·發(fā)展”德育工程,使千百愛心助力個體發(fā)展,讓個體發(fā)展成就愛心延續(xù),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對社會和職業(yè)的認知,培養(yǎng)責任擔當意識。
其中,“普惠教育型”和“特色活動型”路徑主要在校內實施,“研學體驗型”和“社會實踐型”路徑主要在校外實施。四條路徑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融合,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奠定了基礎。
學校校本德育課程在全面推進中呈現出三種趨勢。一是浸潤校園文化。在“三心”教育理念下,學校以優(yōu)秀校友的典型事跡、成功經驗為載體,激發(fā)學生的愛校情感,打造“周南人、周南魂”校本德育課程。二是符合教師特點?!爸苣侠首x者”是學校精品德育課程之一,是由教師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人力資源開發(fā)出來的。每天晚自習前5分鐘,周一至周四由一位學生朗讀,周五由一位教師朗讀,旨在通過朗讀讓學生愛上閱讀、學會聆聽、樂于分享。三是符合學生需要。如“五花社團課程”圍繞“德、智、體、美、勞”五字教育方針,打造五大社團陣營,按照“花有花品,人有人格,花品不同,人格各異,以花品,勵人格”的思路,每個社團陣營又各自選取校園里的一種花作為標志,將無形的德育理念具體化。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