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菲菲
【摘 ? 要】古語有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是學生的“良師益友”。而一位好的美術教師,每節(jié)課除了能夠按計劃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既定教學目標之外,還應以自己廣博的美術知識、儒雅的風度吸引學生、影響學生,從而使學生受益于師的教誨,而師也從學生的表現(xiàn)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相長。
【關鍵詞】美育;教學相長;美術教育研究
曾有人做過一份民意調(diào)查,最受學生歡迎的十種老師分別是:
1.像父親一樣嚴而有度;2.像母親一樣慈愛;3.實習老師;4.寬容的老師;5.帥哥老師;6.溫柔的美女老師;7.風趣幽默的老師;8.充滿愛心的老師;9.以身作則的老師;10.有真才實學的老師。
誠然,在學生心目中最受歡迎的老師,其教學風格和職業(yè)操守無疑都應是理想和完美的。但我們的美術課堂,卻存在存在諸多弊病。
一、學生盼望美術課卻有力無心
從學生的現(xiàn)狀來看,他們的美術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就我所調(diào)查的情況而言,學生對美術方面的愛好程度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其一,有些“幸運兒”從小接受過專業(yè)的訓練,對美術“情有獨鐘”,但卻對除去專業(yè)繪畫練習之外的“美術史論”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覺得理論欣賞課枯燥無味。殊不知一味地重視美術技法,“眼低手高”,美術理論方面的修養(yǎng)得不到提高,也會影響學生的審美眼光。其二,筆者有幸借舉辦校園藝術展之際,了解了許多愛好繪畫的小小畫家,但發(fā)現(xiàn)大部分人都喜歡畫動漫、卡通人物形象,而當真正在課堂上講述涉及人物五官和比例結(jié)構(gòu)時,他們對專業(yè)的審美要求和繪畫技法卻很漠視,他們將海報上的夸張、搞怪的人物形象當成了“正確規(guī)范”的臨摹對象。對一些正規(guī)的人物肖像繪畫作品有卻持截然不同的觀念,不是直呼“太像了”,就是說“不好看”。他們“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他們不知道漫畫家是在了解了人體骨骼比例的前提之下將人物進行適當?shù)目鋸堊冃魏蟛艜尸F(xiàn)出生動有趣的形象。一味臨摹,則繪畫水平雖會有量的增加卻不會有質(zhì)的飛躍。其三,也是大眾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多學生對美術存在“自暴自棄”的心理。原因何在?很明顯:在孩子入學前,家長以孩子能畫畫而給予鼓勵和夸獎,入學后則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而在這種氛圍下形成了大家都默認的社會環(huán)境:畫畫是玩,學習成績是重要的。只要求孩子文化課成績好,忽略了對孩子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一味尊崇文化課的學習,這樣就扼殺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二、學生審美觀的偏差
當今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審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但是,他們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又存在明顯的弱點,表現(xiàn)在:追求美卻不善于識別美。他們往往以潮流趨勢進行判斷,只注意欣賞表面的“錦繡畫面”,不去關注內(nèi)在的東西,對于一些奇異怪誕的美術表現(xiàn)形式大有興趣,甚至將一些丑陋的、低俗的,違背審美標準的所謂作品大大推崇。古語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當今學生受社會思潮的影響不注重內(nèi)在審美修為,卻抓住一點點露于表面的美其名曰“新潮美術”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已在美術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三、影響偏遠地區(qū)中小學生審美觀的內(nèi)部因素
很多學校沒有專業(yè)的美術教師,很多學校在高年級不開設美術課或者是虛設美術課。就算安排了專業(yè)的美術老師進行美術教學活動,但其教育意識還未轉(zhuǎn)變,許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沒改變,抑或是各常規(guī)美術課不能做到善始善終,種種因素都制約了學生的美術愛好。所以,到了初中,他們的思想也近乎“麻木”,甚至有出現(xiàn)學生在美術課做文化作業(yè)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仍是學校和教師無形中關閉了學生受美育教育的大門,消減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綜上所述,出現(xiàn)在美術教學中的種種擔憂和弊病顯而易見,那么如何改進呢?都說一節(jié)好的美術課得有“三味”,即美術味,人情味,創(chuàng)意味。我認為可嘗試從以下七點入手:
一、美術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成長環(huán)境
美術環(huán)境比學識、技能是否淵博和精深更為重要。課堂效率的提高,直接決定著課業(yè)負擔的輕重,決定著學生課外空間的拓展。我們的教學活動,應當善于將“要你怎樣”,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鯓印保瑥亩笇W生在“自己說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戰(zhàn)勝自己”的體驗中,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自律走向自覺,有意識地感知、尋求生活中的美,從而形成創(chuàng)造自己的個性美。
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屢遭失敗容易導致青少年學生的自我否定,實踐證明,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 讓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最好方法。失敗與成功本身,都是孩子在成長中必須面對的經(jīng)歷,關鍵是學生能否從中獲取做人做事的教訓,從中積累解決困難、戰(zhàn)勝自我的經(jīng)驗,從中增強繼續(xù)努力爭取成功的信念。成長需要激勵,學生最期待教師公正的評價和積極的肯定。所以,教師拿起表揚的武器,就能減少學生失敗后的灰心,增加學生成功后的信心;給學生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或許會發(fā)掘一個個未來的創(chuàng)意家。
三、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
由于未成年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是非觀念未成熟,對一些問題有不正確或錯誤的做法是難免的,青少年有向善向上的本質(zhì),需要加以保護。我們不能因為孩子犯錯誤或想法不當就把他當做壞孩子,求全責備。學生的錯誤,大多是心理問題,不是道德問題。學生的行為動機往往是純真的,也許是好奇心、表現(xiàn)欲所導致的行為過失,我們要巧妙地引導、調(diào)節(jié),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我們所給予的觀點看法。并且,在選擇相關的美育題材時,要適當適時,不能低俗也不能太高深,要有的放矢,使學生的審美觀走向正軌。
四、教育重在師生間相互信賴,信賴取決于民主平等的溝通
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學學生,沒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我們應該學會“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師愛的基礎條件是平等。在學生心目中,亦師亦友,民主平等,是“好老師”的最重要特征。教師的言語、行為、情趣、人品是影響學生發(fā)展成就的關鍵因素。所以,我們自己也要時時提高自身的職業(yè)修為和專業(yè)修養(yǎng)。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是一名教師從教的基本功。
五、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中學生認識自己與認識世界一樣,需要經(jīng)歷模糊到清晰、淺顯到深刻的過程,而教師的評價是他們感受成長的喜悅、煩惱或挫折的主要參照物。我們?nèi)裟芙o予學生更多的積極評價,會有效改變學生自我認知的傾向性,以及認知動機、風格和技能,使學生在美育上的實際發(fā)展狀況比預見的更好。
六、美術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教師應依據(jù)學情,應盡可能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岸嘁话押饬康某咦?,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評價項目多一點,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長的好學生。
我國當代藝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教藝術科,主張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間接效果;不求學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畫,但求涵養(yǎng)其愛美之心。能用作畫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付人生,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為藝術最大效用?!边@段話無論是用于美術專業(yè)繪畫領域的教學,還是在常規(guī)的中小學美術課堂上的教學,所強調(diào)的美育方法殊途同歸。我們作為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師,是一座至關重要的橋梁,架接著學生從懵懂彷徨過渡到成熟個性的兩個重要階段。當我們真正領悟到美育的真諦,真正從“心”出發(fā)、觀察、感知、設計我們的美術課堂教學,我們得到的將是充實、完美、高質(zhì)量的職業(yè)構(gòu)想,同樣,學生得到的不僅是對美術課重新燃燒的熱情,而是逐步、潛移默化地使自己的眼界、觀念、思想行為得到升華,自身的道德情感價值觀得到完善。
【參考文獻】
[1]陳武.美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方法芻議[J].美術教育研究,2018(15):117-118
[2]文沖.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美育教學途徑與方法[J].學周刊,2018(19):167-168
[3]趙楠.初中美術“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情境式教學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