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北
一個原本事業(yè)有成的青年才俊,因妻子的背叛、律師的陷害,被判處無期徒刑,鋃鐺入獄。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監(jiān)獄,他用一把小錘子,錘掉了禁錮自己二十年的墻壁,硬生生挖出了一條通往真相與自由的路。
前些天,《肖申克的救贖》即將于9月在北美重映的消息上了熱搜。時隔25年,這部讓無數(shù)人拍手叫絕的經(jīng)典之作將再次回歸大眾的視線。
成人世界的高墻
影片中,讓我記憶最深的,是監(jiān)獄中一位滿頭白發(fā),每天推著推車給大家發(fā)書的老頭——布魯克斯。
他在監(jiān)獄生活了50年,從一個黑發(fā)少年,衰老成一個步履蹣跚的老人。他在獄中待的時間太久,以至于忘記了生活本來的樣子,以為推著車送書才是他這一生的使命。
于是,在監(jiān)獄宣布他可以出獄時,他的第一反應(yīng),竟然是想要再刺傷一個人,這樣他就可以留下來。
他太害怕離開監(jiān)獄后的生活。五十年的禁閉,已經(jīng)讓他對外面的生活完全陌生,陌生到令人恐懼。他的記憶僅僅停留在五十年前。他看著滿大街跑著的車,覺得難以置信。從前擁有一輛車多么難得,如今車不過是一個代步工具?
所以,走出監(jiān)獄對于他來說,再也不意味著自由,反而更像是一種刑罰——讓一個手無寸鐵的老人去未知的世界探險??v然他曾從那個世界走來,曾在那里過得風生水起。
面對完全不熟悉的世界,他也曾試著努力工作,去過一種新的不令自己害怕的生活。但他在城墻里的世界生活的太久了,墻里的每一塊磚每一寸土地都刻在了他的骨血里、腦袋里。城墻變成了他能生存下去的唯一依靠,沒了城墻,生活也就沒了軌道。
向不喜歡的生活妥協(xié),放棄自己的堅持,日復(fù)一日過著別人給自己規(guī)定的生活。其實不只布魯克斯,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們也曾滿腔熱血,斗志激昂,我們也曾想在長大后的某一天,有所作為,成為年少時夢想中的自己。而事實是,成年后的我們,每天疲于奔走在工作、家庭和交際之間。
久而久之,我們習(xí)慣了比起遠方,不如躺在家里。畢竟空調(diào)wifi西瓜,家里都有。遠方除了擁擠還要金錢。我們更習(xí)慣了自己一個人生活,房價和房租都快要將年輕人的脊梁壓彎了,誰還有力氣去談一場走心的戀愛,費錢還傷心。
再后來,我們居然覺得這樣的生活也不錯。因為簡單,因為有跡可循,因為沒有意外。成人世界的規(guī)則、氛圍,甚至于我們自己的思維、習(xí)慣和意識,逐漸成為了我們給自己砌起的高墻。
瑞德是影片中另一個讓我印象格外深刻的人。
瑞德也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進入了肖申克監(jiān)獄,被關(guān)押了四十年。
但與一般的囚犯不同,瑞德憑借自己的社交能力,在監(jiān)獄中左右逢源,成了一個有求必應(yīng)的“二手販子” 。
這樣的本事讓瑞德在監(jiān)獄中過得如魚得水,擁有一幫朋友不說,還能夠討到一些與外界接觸的活兒。然而,在監(jiān)獄中頗有生存之道的他,面對自己將被釋放出獄的消息,還是與年老的布魯克斯一般,手足無措。
直到瑞德讀到獄中好友安迪寫給他的信?!叭绻阋呀?jīng)走了這么遠的路,也許你還可以再往前走一點。”
他看到了希望。他看到了在太平洋某個遙遠的小島上,有人在等他,有新的生活在等他。對新生活的渴望,讓瑞德重新燃起了對未來的希望,也讓他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在成人世界摸爬滾打了許久的我們,也許同瑞德一樣,明白很多人生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難道夢想、理想,在成人世界里,就真的不值一提嗎?難道我們注定要在這樣的重重壓力下度過庸庸碌碌的一生嗎?
生活的方式有千萬種,沒有規(guī)定只有一條路才能通向幸福的終點。只要我們沒有放棄希望,一切都還來得及。
“希望”是個好東西
影片中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男主角——安迪。一個自始至終,都未曾放棄對自我和自由追尋的人,哪怕他面對的是牢房中臭名昭著的“三姐妹”,或是自私自利的典獄長。
最初,安迪憑自己的學(xué)識換得了完工后和朋友在屋頂喝啤酒的機會?!瓣柟鉃⒃谖覀兩砩?,感覺自己又自由了,就像在修著自己家的屋頂一樣?!?/p>
后來,他將偶然發(fā)現(xiàn)的唱片,在整個肖申克監(jiān)獄里播放?!案杪曋鄙显贫?,飄向更高更遠的地方,超越了所有囚徒的灰色夢想,宛如美麗的小鳥,飛進了我們的牢房,瓦解了這冷酷的高墻,就在這短暫的一瞬間,肖申克監(jiān)獄的所有囚徒仿佛重獲自由?!?/p>
再后來,他拼命給參議院寫信,試圖在監(jiān)獄中建立一個圖書館。
從一周一封的頻率到一周兩封,參議院終于答應(yīng)撥款給肖申克修建圖書館。
難道安迪真的是要一間圖書館嗎?他只是想在有限的空間里,像個自由人一樣生活。在每一個可能的時刻,他都在為自己爭取感受自由的機會。最后,在難以想象的下水道中爬了將近500米后,他走向了自由。
妻子的出軌和律師的陷害已經(jīng)浪費了安迪半生時光,但這一生中,他沒有對不起任何人。唯一對不起的,就是他已經(jīng)失去的一半人生。
但是,這二十年的時光也只是禁錮了他的身體,卻從未封殺他內(nèi)心對自由的渴望。
對自由的堅持,是安迪能在重重壓力之下依然不放棄好好生活的動力。處在逆境之中,放棄是十分容易的事情,但堅持才是最酷也最值得的事情。
如果沒有那把小錘子,如果沒有二十年如一日的鑿墻,如果沒有對自由的渴望,也許安迪會困在肖申克的圍墻之內(nèi),直到終老。而因安迪對生活重燃希望的瑞德,也許會成為另一個布魯克斯。那么最后,安迪與瑞德在海邊自由相擁的一幕,也將不復(fù)存在。
自由從不單單指身體或行為,更重要的其實是我們的思想。就像兒時上課開小差一般,我們坐在教室里,思緒卻早已飛到了校門外某個小店的燒烤攤。
倘若對生活還抱有希望,還不想對眼前的生活妥協(xié),就應(yīng)該相信:只要堅持,總有一天,我們終將會打破生活的枷鎖,擁有屬于自己的自由。正如安迪在逃獄后給瑞德的信中所說: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