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才 王迎松 李濤 鄧紅梅
摘要 目的:研究傈僳族與漢族腰椎退變的差異性及脊柱一骨盆矢狀位參數(shù)與腰椎間盤退變之間的相關性。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腰痛患者40例作為腰痛組,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人員40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進行腰椎正側位片攝片、腰椎MRI檢查,攝片范圍包括雙側髖關節(jié)、骨盆、腰椎全節(jié)段,然后統(tǒng)計分析兩組腰椎前凸角(LL)、骨盆傾斜角(PT)、骶骨傾斜角(ss)。結果:兩組傈僳族和漢族人員的LL、PT、ss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腰痛組傈傈族和漢族患者的LL、ss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關鍵詞 傈僳族;漢族;腰椎退變;脊柱一骨盆矢狀位參數(shù);腰椎間盤退變
腰痛的主要誘發(fā)因素為腰椎間盤突出及脊柱退變,中老年人是高發(fā)人群,嚴重的情況下會損害患者神經功能,造成患者跛行、脊柱畸形等,對中老年人群的?;钯|量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將給患者及社會造成巨大損失[1]。本研究對傈僳族與漢族腰椎退變的差異性及脊柱一骨盆欠狀位參數(shù)與腰椎間盤退變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腰痛患者40例作為腰痛組,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齡40~60歲,平均(54.3±9.8)歲;體重指數(shù)(BMI)18~28 kg/㎡,平均(23.8±4.4)kg/㎡;傈僳族20例,漢族20例。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人員4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齡41~60歲,平均(53.6±8.3)歲;BMI 19~28kg/㎡,平均(24.4±4.7)kg/㎡;其傈僳族20例,漢族2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均反復腰痛>3個月;②均經MRI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
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腰椎手術史;②長期服用可能對骨代謝造成不良影響的藥物。
方法:對兩組進行腰椎正側位片攝片、腰椎MRI檢查,攝片范圍包括雙側髖關節(jié)、骨盆、腰椎全節(jié)段,對其腰椎前凸角(LL)、骨盆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骶骨傾斜角(ss)進行測量,然后依據(jù)PI分腰椎間盤退變程度為輕中度、重度。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O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f檢驗。檢驗水準d =0.05。
結果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l。 兩組患者LL、PT、ss比較:兩組傈僳族和漢族LL、PT、ss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P>0.05)。腰痛組僳族和漢族LL、ss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T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腰痛組不同腰椎間盤退變程度患者LL、PT、ss比較:腰痛組重度腰椎間盤退變患者LL、ss均顯著低于輕中度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T顯著高于輕中度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論
在對人體欠狀面平衡進行維持的過程中,脊柱一骨盆形態(tài)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脊柱退行性疾病對欠狀面平衡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響[2]。同時,腰椎間盤退變會降低椎間隙高度,使節(jié)段的穩(wěn)定性喪失,改變腰椎牛物力學特性[3]。在影像學上,腰椎間盤退變表現(xiàn)為一系列骨盆一脊柱欠狀面代償性改變,如腰椎前凸減小、軀干前傾等[4-6]。腰椎間盤退變患者具有較小的LL、ss、較大的PT。而欠狀面平衡的改變也會引發(fā)腰椎及腰椎間盤退變[7-9]。骨盆解剖參數(shù)PI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腰椎間盤退變程度,而椎間盤退變程度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骨盆姿勢性參數(shù),極易引發(fā)骨盆后旋機制在代償過程中參與、軀干失衡等。本研究結果和上述相關醫(yī)學研究結果一致。
總之,傈僳族與漢族腰椎退變的差異性不顯著,脊柱一骨盆欠狀位參數(shù)與腰椎間盤退變之間密切相關,值得臨床充分重視。
參考文獻
[1]李庚午,楊長偉,陳凱,等.腰椎間盤退變與脊柱骨盆矢狀面參數(shù)的相關性[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7,24(2):194-198
[2] 張奎渤,劉輝,王建儒,等L5輕度峽部裂型滑脫患者脊柱一骨盆矢狀面參數(shù)與椎間盤退變的關系[J].中國矯形外科雜忐,2015,23(7):605-609
[3] 楊建偉,趙杰下腰椎椎間盤退變與脊柱一骨盆矢狀面平衡參數(shù)間的關系[J]醫(yī)學i與哲學,2017,38(6):42-45.
[4] 龍法余,陳耀武,鐘招叫,等脊柱一骨盆矢狀面參數(shù)與L5峽部裂性滑脫進展的相互作
用[J].中國組織T程研究,2018,22(27):4400-4404.
[5] 王兵站腰椎間盤退變與其關節(jié)結構變化和矢狀位失衡的關系[D].鄭州大學,2016.
[6] 李彥明.退變性脊柱側凸遺傳易感性及影像學評估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6.
[7] 張震,劉海全,林一峰,等.補腎壯督散水煎液對大鼠腰椎間盤退變的影響及其機制[J].山東醫(yī)藥,2017,57( 16):33-35
[8] 樊彥偉,嚴冬雪,招友,等.富氫水對兔腰椎間盤退變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55(3):38-42[9] Wang J,Huang c,Lin Z.et al.Polydatin sup-presses nucleus pulposus cell senescen(e,proptes matrix homeostasis and attenuatesintervertebral dise degeneration in rats[J].JCell Mol Med.2018.22(11):5720-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