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西班牙與中國近幾年貿(mào)易往來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西班牙游客選擇到中國旅游。目前我們國家旅游景點的翻譯主要以英語為主,對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游客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礙,影響了西語游客的旅游體驗。文章對中西旅游詞匯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對翻譯學者在翻譯旅游詞匯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關鍵詞:中西翻譯;旅游詞匯;翻譯策略
一、文化差異給翻譯活動帶來的障礙
1.不同的宗教信仰所帶來的障礙
“龍”這個詞匯在中國是崇高的象征,善良的代表。但是在西班牙,“龍”是邪惡的代表。所以在翻譯“龍”這個詞時,我們必須先介紹中國的文化背景,才可以準確地表達這個詞的意思。再比如,西班牙人大都信奉基督教,而中國是一個多宗教國家,其中佛教對我們的影響最大,有不少語句和詞匯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借花獻佛”等,這些概念和詞匯在西班牙語中并不存在,文化空缺由此產(chǎn)生。再比如,對動物的認知上,在西方,“狗”往往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一員。但是,在中國文化中,這個“狗”字也會有一些貶義的用法,比如“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等,因此,只有深刻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性,并能夠理解雙邊語言中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才能使翻譯起到正確的作用,從而盡量彌補文化差異所帶來的信息缺失。
2.不同的表達方式所帶來的障礙
中國人和西班牙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法。中國人在表達上更加注重感情的釋放,更加重視語言的豐富性。但是,西班牙人更加重視一種有效而簡單的表達。所以我們在翻譯過程中必須針對閱讀人群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比如說,在中國人之間相互見面會說“你吃了嗎”或“你這是去哪里啊”,我們把它理解為一種禮節(jié)性的問候。但是我們?nèi)绻麊栁靼嘌廊诉@些問題,他們會覺得這是我們對他的一個邀請或一個問題,他們更傾向于直接問候“Como estás ?”所以,表達方式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長期歷史中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式。幾乎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性格和表達方式,而表達方式的差異會造成不同文化類型國家和民族的障礙,會為翻譯帶來更大的難度。
3.漢語和西班牙語語言特點的差異
西班牙語屬于拉丁語系,屬于拼音式發(fā)音,一個單詞可以由多個音節(jié)組成;中文屬于漢藏語系,屬于象形文字,每個字只有一個音節(jié),并且漢字兼有四聲變化。
4.不同的傳統(tǒng)文化所帶來的障礙
在西方,白色象征純潔無瑕,新娘在婚禮儀式上往往穿白色的婚紗,而在中國葬禮上的哀思悼念才會穿白色的衣服。相對應的,紅色在中國象征著紅紅火火,好運連連。而紅色在西班牙象征著鮮血和激情,所以,同樣的顏色在不同國家往往象征著不同的意義。我們在采取策略時更應該理解和掌握當?shù)匚幕?/p>
二 、針對文化差異我們主要采取的翻譯策略
1.直譯和意譯
直譯這種最基本的翻譯模式我們一般僅僅在地名中使用,是為了方便旅游者更好地理解和區(qū)分景點。直譯常見的有三個策略:①音譯,指用發(fā)音近似的漢字將外來語翻譯過來,這種用于譯音的漢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語音和書寫形式。比如說北京(Bejing),上海(Shanghai),香港(HongKong)等。②對譯,指不改變原文結構,僅在必要時調(diào)整語序的翻譯方法。它是一切口筆譯活動的基礎,是最簡單、最基本、最有效、實用的翻譯方法,也是用得最多的翻譯方法。③字面翻譯,用盡可能相近的詞語表達意思,也是非常普遍的翻譯策略。
意譯是指根據(jù)原文的大意來翻譯,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譯(區(qū)別于“直譯”)。通常在翻譯句子或詞組(或更大的意群)時使用較多,意譯主要在原語與譯語體現(xiàn)巨大文化差異的情況下得以應用。從跨文化語言交際和文化交流的角度來看,意譯強調(diào)的是譯語文化體系和原語文化體系的相對獨立性。大量的實例證明,意譯的使用體現(xiàn)出不同語言民族在生態(tài)文化、語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質(zhì)文化和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差異性。意譯更能夠體現(xiàn)出本民族的語言特征。
在實際翻譯過程中,我們翻譯旅游景點往往會采用兩種翻譯策略,比如說“北京故宮”我們翻譯成西班牙語就是“Palacio Imperial de Beijing”其中“Palacio Imperial”我們采用的是意譯法,“Beijing”我們采用的是直譯法。這兩種方式的結合不僅可以解釋旅游景點的性質(zhì),也可以體現(xiàn)旅游景點的方位,是較為常見的翻譯組合策略。
2.刪減法
刪減法也是較為常見的翻譯策略。在中國,當我們介紹歷史景點時,我們往往會加入一些我們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當我們在翻譯時,我們往往會介紹這些景點的歷史,起源和名人的關系等,這種做法非常符合中國的命名習慣和中國文化的特點。但對西班牙人來說,我們這種翻譯的模式并不容易理解且容易產(chǎn)生歧義,所以,適當?shù)氖褂脛h減法會產(chǎn)生更佳的翻譯效果。
比如“北京故宮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原來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別名紫禁城,又稱大內(nèi),位于北京城中心。它的風格玲瓏剔透,造型別致,是中國皇權的象征,是中國古建筑的杰作”翻譯成西班牙語為“El Palacio Imperial de Beijing O Ciudad Prohibida es el mayor conjunto de constricciones antiguas existentes en China.Ubicado en el centro de la ciudad de Beijing,el palacio sirvió de sede del gobierno durante las dinastías Ming Y Qing?!保╓ang kai 2006)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翻譯,我們可以刪去一些不必要的詞語(例如一些形容詞和歷史地位等),我們必須清楚我們翻譯的目的,從而讓西班牙的旅游者更容易理解我們翻譯的信息。
3.增加法
增加法也是常見的翻譯策略,這種策略主要是幫助西班牙旅游者更好地去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信息。
比如我國的傳統(tǒng)食物“粽子”,當我們直接將它譯為ZONG ZI,游客并不能理解其中的信息。所以,我們可以補充一些相關信息,例如,食物的來源,食物與慶?;顒拥年P系等,方便游客理解,或者我們也可以先解釋一下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增強游客對此的理解。
綜上所述,我們應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和環(huán)境,采取適當?shù)牟呗詠斫鉀Q翻譯問題。正確的翻譯策略會推動翻譯工作的開展,翻譯工作的開展會為翻譯策略指明正確的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何洹洹.跨文化旅游翻譯中的地名翻譯[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08(3):41-43.
[2]肖利華.淺論漢語旅游地名及四字詞的翻譯[J].考試周刊,2016(40):18.
[3]曹容.旅游翻譯中的地名和景點名稱翻譯研究[J].職業(yè)時空,2010(1):143-146.
[4]漆菲.誰在制定中國譯名標準[J].中外文摘,2010(24):58-60.
作者簡介:李楓(1989—),男,陜西銅川人,碩士,就職于西安石油大學,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