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意珍 吳桂鴻 龔慧霞 譚平
摘 要:與“90后"相比,“00后”大學生在思想、心理、交往等呈現(xiàn)出新的特征,家庭、校園、個人三個因素導致他們在學習目標、人際交往、校園生活等方面面臨不少問題或困惑,為此,須從入學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舉辦經(jīng)驗交流會、組織團體活動、建立“導師制”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使“00后”大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00后”新生;大學生活;適應性
一、前言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新時代背景下,“00后”已步入了大學校園,他們是未來的希望。因此,其能否及時調整心態(tài)、加快適應并融入大學的學習和生活至關重要。本次調查以懷化學院2018級大一新生為調查對象, 通過網(wǎng)上問卷的形式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發(fā)到大一各院部班級負責人手中,再通過班級負責人發(fā)到班級。調查問卷共有25題,涉及適應情況、原因、學習和生活、“00后”特征等方面問題通過單選題、多選題以及問答題呈現(xiàn)出來。實際發(fā)放385份,男生129份,女生256份,有效問卷268份,有效回收率為69.61%。其中包括東區(qū)9個院部,調查對象呈現(xiàn)多元化、較有代表性。
二、“00后”新生大學生活適應性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大,學習目標尚不明確
如圖1,通過調查有69.09% 的學生不適應大學學習是由于學習目標不明確,64.16%的學生感覺教師上課講的快,信息量大,跟不上節(jié)奏,43.64%的學生感覺課程難度大,課程多。這表明了新生在進入新校園后,學習和生活與中學存在差別致使目標不明確而不能夠適應新環(huán)境。在小學、中學,目標就是升學,高中就是考大學。但是有部分學生受到一些高中老師善意謊言誤導:“考上大學后,就不要學習了”因此,到了大學反而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了。
(二)人際關系相對和諧,但滿意度還不高
“00”后大學新生,他們是伴隨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和網(wǎng)絡技術逐步成熟一起成長起來的一代 ,通訊工具、電腦無處不在。這些高科技產(chǎn)品使得他們在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交流的平臺頻率增多,從而能多渠道、廣范圍的了解信息,但是也使得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減弱。因此,“00后”思維活躍,思想靈活多變,對待事物敢于提出質疑、不迷信權威,感情細膩豐富又伴有自我主義。在調查中如圖2,我們知道雖然有54.29%學生覺得寢室集體生活和諧,大家相處融洽,但是也有21.04%的同學認為還行,大家關系一般。同時在人際關的系問題中有47.79%的同學缺少知心朋友,39.22%的同學認為與個別人難以相處。
(三)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使生活不適應
大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來自五湖四海,他們在吃、喝、住、行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新生進入新環(huán)境需要適應期。在調查報告中,我們可以知道“00”后新生有69.61%是獨生子女,且高達59.23%新生認為大學生活不適應的原因是氣候、飲食、水土不服,如圖3。新生在中學大多數(shù)都是由父母老師一手操辦,導致了他們抗壓能力差、缺乏獨立性、心靈脆弱敏感,同時面對突發(fā)狀況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但是進入大學校園之后,很多事情都需要獨立完成,很多新生進入大學校園后不知道如何照顧好自己、生活作息也不規(guī)律,有些甚至不知道如何洗衣服,這使他們產(chǎn)生了不適應。
三、影響“00后”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因素
大一是未來四年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但同時也是最迷茫的階段。那么,接下來將從家庭、社會、個人三個主要方面分析其影響因素。
家庭因素。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青少年的主導因素,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不同家庭氛圍下,其性格和習慣各不一樣的。在這次的調查中,可知大部分新生都是獨生子女,大多數(shù)是在父母的庇佑下成長,導致有些父母太過溺愛而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性,從而使得他們在面對新環(huán)境時獨立性差。
社會因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電子產(chǎn)品給我們帶來了便捷,但也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0后”恰巧趕上了這一種社會潮流,對電子產(chǎn)品的依賴性強,這就使得他們把大部分的時間花費在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中,而真正與人面對面交談、心與心溝通的時間少之甚少,容易導致在大學生活中因各種矛盾頻繁發(fā)生產(chǎn)生心理疾病而影響對大學生活的適應能力。
個人因素。其是內在的因素,也是決定性因素。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00后”的社交圈子在變小,并且人際關系中主要問題是缺少知心朋友。這很大因素在于個人的想法,正所謂有什么樣的心理觀念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行為舉止,對大學生活認識程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適應性反應。
四、增強“00后”新生適應大學生活能力的重要措施
(一)加強入學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新生心理適應能力
良好的入學教育,增強新生的歸屬感。入學教育是大學新生開學的第一堂課,承擔著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和發(fā)展的任務,加強入學教育刻不容緩。首先,學??梢酝ㄟ^組織新生參觀校史館,了解本校的校園文化生活;其次,加強消防安全演練,提高新生安全防范意識;最后,通過專家講座、圖書館入館教育,讓新生了解更多的資源和自己的專業(yè),開創(chuàng)出屬于自己的天地。
構建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降低心靈的焦慮感。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對大學四年的發(fā)展具有基礎性的作用。高??梢酝ㄟ^心理問卷測試,提前了解新生的心理情況;或者設立專門的心理培訓機構,聘請心理專家和老師進行心理輔導;同時,還可以通過素質拓展活動,讓同學們在集體活動中產(chǎn)生融洽的關系并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迅速把握學生心理動向;最后,還要特別關注貧困新生的心理狀態(tài),讓他們能夠更好的融入集體。
(二)舉辦經(jīng)驗交流會,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
經(jīng)驗交流會可以構建一個新生和新生、新生和老生、新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解答新生在初步進入校園時各種各樣的問題。首先,每一個新生在進入大學校園的第一個學期,學校都應該開設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輔導學生根據(jù)自己自身的情況,實事求是填寫大學生涯規(guī)劃書;其次,學??梢越M織新生與學長學姐們開展經(jīng)驗交流會,鼓勵他們優(yōu)秀的學長學姐們溝通,從而讓新生更加的了解自己的專業(yè),更好的制定學習目標;最后,通過建立班級微信群、QQ群加強教師與學生進行多方面的交流,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新生要學會利用資源提高適應生活的能力,如教師、同學、圖書館和因特網(wǎng)資源。
(三)組織多種形式的團體活動,促使新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當今社會環(huán)境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也各種各樣,使得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出多種形式的心理問題, 例如自卑、偏執(zhí)、孤僻、嫉妒等, 導致大學生無法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因此高??梢酝ㄟ^團體活動,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比如:基于家庭與學校一致性的原則進行家校互動, 多方位打造教育引導體系、通過團體活動打造人際交往平臺大和延伸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范圍,讓他們在實踐中形成合格的人際交往關系。其中包括跨院部組織的大學生挑戰(zhàn)杯、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文化讀書節(jié)、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等等。
(四)建立全程化、常規(guī)化的“導師制”,全方位助力學生成才成長
在指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中,導師與輔導員、班主任不同,導師往往只需要指導幾位新生,可以比較詳細有針對性的了解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jù)調查,新生在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并且在大學每個階段都各不相同。因此,從大一階段開始推行“導師制”,建立全程化、常規(guī)化的“導師制”是非常必要的。
導師在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時,可從以下方面:一是給新生介紹所學專業(yè)的基本情況和發(fā)展動態(tài),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專業(yè)意識,促進專業(yè)認同感。并引導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幫助新生消除迷茫感。二是指導學生學業(yè)。幫助學生了解大學學習的特點,并介紹有效的大學學習方法,也可以鼓勵學生參加一些科研項目,為進一步深造打好基礎。三是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通過言傳身教為學生提供心理疏導和鼓勵,真誠的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現(xiàn)狀和他們的內心需要。對于新生來說,導師的傾聽,會使他們的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的釋放,情感需求得到滿足,幫助新生調整心態(tài),找到自己新的定位,使之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五、結語
大學階段是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開展對“00后”新生大學生活的適應性研究,可以在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等方面豐富這一領域的研究。讓“00后”新生了解大學生活,幫助他們順利度過磨合期,減少不適應癥,更快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同時對加強大學生思想工作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章煒.大學新生適應性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南昌X高校的調查[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6 .
[2]陳福嬌.多校區(qū)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研究——以贛南部分高校為例[D].
[3]王海建.“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論教
[4]周桂鳳.無為而治思想在基于00后大學生心理特征的高校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運用探究[J].才智,2018,(07).
[5]余薇 潘菠丁雅晶 楊子江.針對00后大學生特點的班主任工作思考[J].淮南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3).
(作者單位:懷化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懷化 4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