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鵬飛在2019年7月2日光明網(wǎng)撰文指出:某地“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平板電腦為載體,“通過智慧課堂軟件系統(tǒng),將教師端、學生端和教學資源平臺連接在一起,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課前預習、課后練習,有利于老師和學生課堂互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這樣的舉措在本地區(qū),會不會造成“水土不服”?教育系統(tǒng)積極宣傳推介的同時,盡管已經(jīng)表明態(tài)度“堅守自愿原則,始終把選擇權(quán)留給學生家長”,但這種自愿會不會造成“被自愿”?買了的和沒買的學生,怎么同步授課?家長反映的“不買就分班上課”,會不會造成更大的教育不公平?
以上疑問,都需要解答。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理應看到“智慧課堂”是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情況下,實現(xiàn)本地區(qū)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落實趕超的一個“利器”。因此,可考慮讓財政對教育資源再傾斜一點,社會公益力量再助推“智慧課堂”一把。通過先行先試,讓平板電腦在校園里運行得更順暢一些,減輕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壓力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家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