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芝強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胃腸外科 貴州省貴陽市 550004
急性壞疽性闌尾炎起病急、發(fā)展快,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急腹癥,一旦發(fā)病需要盡快接受治療。若患者不及時就醫(yī),則病情容易發(fā)展為彌漫性腹膜炎,嚴重的甚至為引發(fā)休克,危及患者生命。過去,由于醫(yī)療水平的限制,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大多采用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對患者機體損傷較大,術后容易出現(xiàn)創(chuàng)口感染,不利于患者恢復與預后。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的進步,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被應用于急性壞疽性闌尾炎臨床治療中。為了分析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并穿孔的效果,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5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并穿孔患者。
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5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并穿孔患者,其中常規(guī)開腹及中轉開腹30例(對照組),腹腔鏡闌尾切除45例(觀察組)。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均在19~62歲以內,平均年齡為(41.52±2.41)歲;病程1~8小時,平均病程為(3.08±0.73)小時。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齡均在18~60歲以內,平均年齡為(41.42±2.45)歲;病程1~8小時,平平均病程為(3.10±0.74)小時。所有患者均有惡心、嘔吐癥狀,均得到確診,排除有血液疾病、中途死亡、不愿意 配合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颊呷⊙雠P位,麻醉后選擇臍上位置作一切口,長度為1厘米。沿著切口置入氣腹針,建立人工氣腹,壓力保持在12~15毫米汞柱[1]。之后,取出氣腹針,置入腹腔鏡以及相關附件。通過腹腔鏡觀察患者觀察病灶周圍情況。選擇患者恥骨聯(lián)合上方以及麥氏點位置,切開皮膚后置入手術器械。清除腹腔內膿液后,通過腹腔鏡確定病灶位置,提起闌尾,電凝后在闌尾尾部5毫米處切斷闌尾[2-3]。之后,縫合闌尾殘端,清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后逐層縫合。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颊呷⊙雠P位,麻醉后選擇麥氏點位置作一切口,長度為6厘米。打開腹腔后,吸盡腹腔內膿液,確定病灶位置后提起闌尾,切除患者的闌尾。之后,縫合闌尾殘端,清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后逐層縫合。
手術過程中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并做好記錄工作。術后,加強巡房,觀察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做好記錄。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與處理兩組患者資料。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精確 fi sher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如表1所示,觀察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分別為(31.42±18.53)分鐘、(22.01±8.35) 小 時、(4.07±2.63) 天、(10.85±8.52)毫升,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如表2所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急性壞疽穿孔性闌尾炎起病急、發(fā)展快,患者常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因為該病發(fā)病早期無特異表現(xiàn),故而容易被患者輕視,延誤病情,危及生命[4]。一旦確診,如無絕對手術禁忌,均應早期手術治療。過去,治療急性壞疽穿孔性闌尾炎多采用開腹手術,但這一手術方式會損害患者的機體,部分闌尾位置變異及局部粘連增加了開腹手術的難度,患者疼痛感明顯,術后感染發(fā)率加高。有研究表明[5-7],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病率高達20%,切口感染率高達15%,特別是穿孔性闌尾炎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率可高達30%。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腹腔鏡手術被應用于臨床治療中,實踐證明,腹腔鏡手術可以減少手術造成的生理傷害,且套管隔離能夠最大限度阻斷膿液與手術切口的接觸,降低感染幾率。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手術對患者腸管干擾較少,減少了腸管與腹壁切口粘連的可能性,患者術后發(fā)生腸梗阻幾率相對較低[8]。此外,腹腔鏡手術視野更廣,可減少膿腫殘余[9]。經驗豐富的醫(yī)師可以通過腹腔鏡完成粘連分離、穿孔修補等操作,使得手術治療更為安全。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分別為(31.42±18.53)分鐘、(22.01±8.35)小時、(4.07±2.63)天、(10.85±8.52)毫升,均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22%,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李志鐸等人研究結果一致[10]。
綜上,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并穿孔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更少,患者術后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相對較低,臨床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