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梅
【摘要】目的:評價急診患者護理中個性化護理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診患者50例,隨機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人性化組給予人性化護理模式,評價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在心理狀況評分方面,相比于常規(guī)組,人性化組患者SAS、SDS評分明顯更低(P<0.05);在滿意度方面,人性化組滿意度更高(P<0.05)。結論:急診患者護理中給予人性化護理模式,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急診患者護理工作;應用效果
急診科室為患者疾病診治重要科室,工作任務繁重,風險高,急診科護理水平直接關系到整個醫(yī)院整體護理質量。當前我國醫(yī)學模式不斷發(fā)展進步,護理水平也有明顯提高。人性化護理屬于一種個性化、整體性護理模式,在臨床上有廣泛應用。本文選擇近年來本院急診患者進行研究,評價急診患者護理中個性化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診患者50例,隨機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15-72歲,平均(42.6±4.5)歲,腦出血患者12例,腦梗死患者9例,心絞痛患者4例,人性化組患者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16-72歲,平均(43.3±4.7)歲,腦出血患者11例,腦梗死患者10例,心絞痛患者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方面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排除標準:意識不清、不配合調查。
1.2方法
1.2.1常規(guī)組:常規(guī)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做好患者病情觀察以及生命體征監(jiān)測,注意患者癥狀觀察,發(fā)現異常及時給予對癥處理,護理人員配合患者完成疾病的檢查和評估。
1.2.2人性化組:人性化組給予人性化護理模式,(1)環(huán)境護理,確保就診大廳整潔、干凈,有良好通風和管線,注意室內溫度和濕度控制,就診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微笑面對患者;(2)細節(jié)護理,患者病情較重情況下護理人員需要提前準備各類搶救設備,加強患者焦慮和溝通,幫助患者對病情有清楚認識,在相關檢查時護理人員需要詳細介紹檢查的方法和目的等,輸液時做好針刺部位觀察,判斷是否存在異常情況,調整輸液速率;(3)心理護理,急診科患者病情危重,往往會存在焦慮、恐懼等情緒,護理時盡量使用溫和態(tài)度,認真回答患者的問題和疑惑,結合患者心理情況給予針對性的疏導。
1.3觀察指標
評價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心理狀況使用SAS、SDS量表評價,滿意度總分100分,100分最為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試驗數據均運用SPSS20.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其計量資料通過t來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分
相比于常規(guī)組,人性化組患者SAS、SDS評分明顯更低(P<0.05),具體情況見下表1: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
常規(guī)組與人性化組滿意度分別(81.6±3.2)、(92.5±2.8),人性化組滿意度更高(P<0.05)。
人性化護理重視人文關懷,提高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滿意度,以患者為中心,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人性化護理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滿足患者心理方面需求,減輕患者不適,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因此,患者臨床護理中必須要重視人性化護理的應用,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在心理狀況評分方面,相比于常規(guī)組,人性化組患者SAS、SDS評分明顯更低(P<0.05);在滿意度方面,常規(guī)組與人性化組滿意度分別(81.6±3.2)、(92.5±2.8),人性化組滿意度更高(P<0.05)。
綜上所述,急診患者護理中給予人性化護理模式,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