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臨汾市中心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山西 臨汾 041000)
呼吸機是ICU 重癥患者搶救、急救過程中較為常用的一項醫(yī)療器械設備,其能幫助患者順利完成機械通氣操作,對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患者治療效果等均有重要意義[1]。在ICU 病房中,患者容易出現(xiàn)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對患者的康復造成較大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做好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帶來的影響,有著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主要是探討ICU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綜合護理干預方式,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選取本院ICU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49~68歲,平均年齡51.32±2.56歲,病程4個月到2年,平均病程6.12±3.58月;觀察組患者30 例,其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齡48~67 歲,平均年齡52.01±2.49歲,病程6個月到2年,平均病程6.36±3.49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式,患者入住ICU 后給予持續(xù)、嚴密的生命體征指標監(jiān)測,由護理人員嚴格限制家屬探訪,給予患者飲食限制、生活協(xié)助、用藥指導、輸液護理等多項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下措施:加大ICU 管理力度。ICU 病房多為采取侵入性治療的重癥患者,護理過程中要加強ICU 管理力度,保障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首先,制定ICU 病房無菌化管理制度,做好細菌學檢測,對物品和病房進行紫外線消毒。單獨隔離多重耐菌患者,在同一病房內安置同種病原感染患者,應穿戴好衣服、帽子、口罩和手套后才可進行侵入性操作。減少人員流動,制定無陪護制度。護理人員應進行無菌操作,防治出現(xiàn)交叉感染。
提供呼吸道管理。呼吸道管理時,保證密閉患者導管氣囊,防止出現(xiàn)消化道、呼吸道的誤吸和逆流。呼吸機長時間使用后會出現(xiàn)冷凝水,護理人員應間隔48小時對管道進行更換。指導患者咳痰來保持呼吸道通暢,此外,保持患者呼吸道濕潤,保持支氣管上皮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加速患者的纖毛運動,咳出帶菌痰液,防止肺部感染。氣囊放氣或拔除氣管插管前應確認氣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其他護理主要包括營養(yǎng)護理、口腔護理和心理護理。做好患者營養(yǎng)護理,有助于提升患者抵抗力,使其加速恢復??赏ㄟ^鼻飼來加強患者營養(yǎng),胃管選擇上應盡量選取不容易堵塞的型號,保持患者體位正確,在有效吸痰之后再進行鼻飼?;颊呖谇患毦敝齿^快,護理人員應進行必要的清理,對于機械通氣的患者,可采取每天3到4次口腔護理,防治細菌擴散。定期更換氣管插管固定帶和牙墊[2]。ICU 病房的患者接受各類治療和插管都會對其身體造成影響,使其產生排斥和焦慮心理,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向其講解成功治療案例,提升其信心。護理人員應積極關心患者,了解患者ICU 入住、治療期間存在的身心痛苦,主動與患者建立有效交流并協(xié)助患者進行身體機能康復鍛煉,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了解患者生活、治療、護理中存在的不適癥狀,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愛。嚴格控制抗生素使用量,防治出現(xiàn)耐藥菌株。每天嘗試脫機和停用鎮(zhèn)靜藥物,降低肺炎的可能性。
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判斷方面,如果癥狀中有2種以上指標可判定:氣管內呼出膿性分泌物;體溫高于38°;動脈血氧分壓降低,動脈血氧分壓/吸入氣氧濃度下降幅度大于30%。測定兩組患者的FEV1和FEV1/FVC 值,檢查肺功能。
本研究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比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 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方面,對照組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6例,觀察組為2例,觀察組患者的發(fā)生率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P<0.05)。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對比如下表1所以,可以看到,護理之前,兩組患者的FEV1和FEV1/FVC 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的提升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標對比(士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標對比(士s)
組別 n 過程 FEV1 FEV1/FVC對照組 30 護理前 1.49±0.37 45.19±1.19護理后 1.70±0.70 47.03±0.22觀察組 30 護理前 1.50±0.50 45.01±1.03護理后 2.00±0.86 56.20±0.64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在治療前,患者存在呼吸衰竭現(xiàn)象,實施機械通氣后在各種因素下導致的肺部感染,這也是ICU 機械通氣中的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相關研究資料顯示,ICU 患者出現(xiàn)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比例在40%左右,且有高達30%的病死率[3]。因此,要做好此類患者的護理工作。綜合護理干預是從患者的基本情況出發(fā),從口腔護理、心理護理、呼吸護理以及營養(yǎng)護理多個方面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此來提升護理有效性。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綜合護理干預,針對患者的ICU 環(huán)境、呼吸機使用、呼吸道清理、體位保持、口腔清理、心理變化等多個方面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從環(huán)境、身體、器械、心理多個方面達到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的目的[4]。舉例來講,呼吸道清理過程中的按需吸痰與呼吸道濕化護理,能有效維持患者支氣管上皮細胞的生理功能,對改善患者呼吸道內纖毛運動、排出呼吸道內存在的細菌痰液等均有良好效果,最終達到預防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綜合護理干預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其在增加護理內容的同時更要求護理人員注重護理操作的標準性,要求護理人員關注患者的身心變化,避免患者產生心理抑郁情緒。李慧娟[5]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ICU 重癥患者的不良情緒,對維持患者治療期間血氣指標穩(wěn)定亦有良好效果。從本次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到,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為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經過護理,觀察組患者的FEV1和FEV1/FVC 值提升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有著更好的肺功能。
綜上所述,對于ICU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護理,采取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ICU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提升患者肺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