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銘?張煌坤
〔摘要〕構建中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系統(tǒng),尋找有效途徑對學生心理危機進行預防、識別和干預成為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以廣東省恩平市第一中學為例,介紹學校關于中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防預系統(tǒng)的建構,主要包括心理危機與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的認識、學校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系統(tǒng)的內容、心理危機的防范等內容。實踐證明,學校建立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防預系統(tǒng),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危機;識別;防預;系統(tǒng)建構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19-0070-04
中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與發(fā)展的“疾風驟雨”時期,在這一特殊階段,學生心理和生理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狀態(tài),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也導致學生心理問題不斷呈現(xiàn)。近年來,中學生自殺、過激殺人及各種校園暴力事件屢見報道,學生逃學、離家出走的事件也時有發(fā)生,中學階段已經成為心理危機的高發(fā)期[1]。構建中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防預系統(tǒng),尋找有效途徑對學生心理危機進行預防、識別和干預成為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從2011年起,我校(廣東省恩平市第一中學,下同)開始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各項設施,配備專職心理教師,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始進入正軌。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學校目前逐步建成了一套符合學校特點的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防預系統(tǒng),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實踐證明,學校建立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系統(tǒng),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心理危機
國內研究普遍認為,心理危機是指個體在遭遇嚴重的應激事件后,自身無法回避且運用自身資源和原有的應對方式均無法解決,從而內心產生嚴重失調,并伴有絕望、麻木不仁、焦慮,以及植物神經癥狀和行為障礙等的心理反應。研究指出,心理危機是應激源因素和個體易感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應激源本身不一定會直接引發(fā)心理危機,還要通過個體的應對能力等因素即個體的易感性因素發(fā)揮作用[2]。所以心理危機的產生既與外界應激事件有關,也與個體因素緊密相連。學校的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需要綜合考慮內外因素的綜合作用。
二、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
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對處于心理危機狀態(tài)的個體采取明確有效的措施,使其癥狀得到緩解,心理功能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并獲得新的應對技能,以預防心理危機的再次發(fā)生[3]。中學階段,學生面臨著身心發(fā)展的重要轉折,加上沉重的學業(yè)負擔,以及各種來自自然、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危機事件,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學生面對自己無力解決的危機事件,難免會出現(xiàn)無助、絕望等各種程度的心理危機感。心理危機猶如一把雙刃劍,危機中包含著危險與毀滅,但危機也意味著機遇和挑戰(zhàn)。處在心理危機狀態(tài)的個體,如果能夠通過自身或外界幫助,學習如何克服困境,增強自我力量,那么隨著危機的克服,個體也會得到成長,實現(xiàn)自我完善和超越;反之,個體在遭遇心理危機而不能有效控制,那么身心將會受到重創(chuàng)(如圖1所示)。學校作為學生教育和成長的載體,必須準確識別學生心理危機并做好各項防范措施,才能確保學生身心安全、健康發(fā)展。
三、中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系統(tǒng)
危機干預系統(tǒng)是指心理危機事件已經發(fā)生后及時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干預,使得當事人心理危機得到緩解或消除,恢復到危機前的心理平衡狀態(tài),并且能預防心理危機再次發(fā)生[4]。學生的心理危機是否存在,程度如何,學校是否能夠準確識別等問題都是心理危機干預能否有效開展的前提。近年來,我校綜合各地學校的心理危機干預的經驗,并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建構了學生心理危機識別和干預系統(tǒng),在實踐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該系統(tǒng)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一)機構設置
心理危機識別和干預,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和學校德育、校園安全等各項工作緊密相連。為了有效推進學生心理危機識別和干預,學校專門成立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專項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由校長室直接負責;一級部門包括政教處;二級部門為心理健康指導中心;三級部門即各年級組;四級部門即各個班級;五級部門為各班班委。每個部門分別由不同的人員負責。各部門在直接雙向鏈接基礎上,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進行交互式鏈接,從而確保信息及時有效傳達。具體如圖2所示。
1.類型識別
心理危機干預的對象是正處于危機狀態(tài)、情緒劇烈波動、認知功能受損、行為出現(xiàn)異?;蛘甙橛熊|體特征改變的學生。政教處要連同學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對各年級組、班主任及班級心理委員進行心理危機識別方面的培訓,提高師生對于心理危機的認識,從而準確識別心理危機對象,進一步促進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有效開展。綜合學校心理教師、班主任的意見,同時結合各方面資料,我們把心理危機識別和干預重點關注的對象集中為以下幾類:
(1)學習壓力過大或學習困難,出現(xiàn)嚴重焦慮或其他心理異常的;
(2)人際關系不良,存在社交恐懼、人際孤獨、人際沖突、異性交往、親子關系、性取向等問題,情況特別明顯的;
(3)性格內向、孤僻、偏執(zhí)、嫉妒、逆反等個性傾向突出的;
(4)遭遇突發(fā)事件,情緒反應強烈,行為出現(xiàn)異常的,如遭遇自然災害、家庭變故、社會意外、校園事件等的學生;
(5)患有身心疾病,個人情緒壓力重,治療周期長的;
(6)環(huán)境適應存在嚴重問題,如對學校、家庭環(huán)境、教師教育風格、班級競爭適應不良,個人非常痛苦的;
(7)存在問題行為,如偷竊、逃學、離家出走、上網成癮等的;
(8)談論并考慮過自殺,或是有自殺未遂、自殘行為的;
(9)家庭經濟狀況較差或家庭組織結構特殊,如離異、單親、再婚家庭的。
2.處理機制
心理危機的干預要根據(jù)學生心理危機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處理程序和方法。首先,對于自傷或自殺學生必須堅持立即救治、立即上報、立即通知的原則,同時注意當事者信息的保密,在事件發(fā)生后安排當事學生的重要他人陪同,保證學生的身心安全;其次,心理教師進行適時干預,穩(wěn)定和疏導當事學生的情緒,同時對當事學生身邊的同學進行情緒處理和心理疏導;最后,要加強當事人事后的安全保護和心理平復工作。
對于其他存在心理危機學生的干預,要充分發(fā)揮同伴的監(jiān)督與互助、班主任的觀察與指導,以及心理教師的判斷與輔導三方面的作用。心理委員在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同學出現(xiàn)比較突出心理困擾的,需要及時向班主任反應;班主任根據(jù)心理委員的反映,及時尋找機會與當事學生進行談話,如確認學生情況特殊,可連同年級組反饋至學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心理教師對當事學生進行初步的判斷咨詢,提出相應的處理辦法。各年級組和班主任、心理委員需積極配合心理教師的意見,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危機。對于情況較為嚴重,超出心理教師輔導能力的當事者,需征求當事學生和家長意見,做好轉介工作。對于需要接受治療的學生,班主任應時刻與之聯(lián)系,并與家長做好溝通,學校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程度的特別幫助,并與家長或監(jiān)護人簽訂有關責任書。
(二)信息管理
學生心理危機的識別和干預必須做好相應的信息管理,主要的信息管理流程分為以下兩種:
1.班主任→心理教師→政教處的心理危機識別與信息報備
班主任要熟悉班級每一個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信息,密切聯(lián)系家長,了解學生的思想與心理動態(tài)。結合上述提到的9類特殊心理危機,對本班學生進行準確識別,填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排查表》,對于學生的輔導談話記錄在《學生談話記錄表》,將信息匯總,及時上報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根據(jù)各班的上報情況,安排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與危機干預,心理教師將輔導和干預的情況反饋給班主任。情況比較嚴重的,上報學校政教處。
2.心理教師→班主任→政教處的排查與信息報備
對于主動前來心理輔導室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心理教師根據(jù)學生問題的特殊性與嚴重性,針對性地將情況反饋給班主任。如需聯(lián)系家長的,心理教師要聯(lián)同班主任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配合。心理教師做好學生的心理咨詢記錄工作,對于情況比較嚴重的學生,需連同班主任將具體情況上報政教處。心理輔導室日常的學生心理輔導情況需形成臺賬,每個學期末匯報至政教處。心理教師在匯報材料的處理上需注意學生信息和咨詢具體內容的保密。
四、心理危機的防范
(一)開展人員培訓,提高認識
培訓的目的在于提高師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識別和干預等工作中的知識和技能,改善工作態(tài)度和方法,并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危機干預理念,從而確保學校心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近年來,學校不斷創(chuàng)造機會,組織有關人員參加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A、B、C證的培訓,教師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大大提高。此外,學校還積極發(fā)揮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的主導作用,定期開展班主任與心理教師的工作交流會,增進班主任與心理教師的聯(lián)系,并通過心理教師的指導提高班主任心育工作的實效性。與此同時,心理教師定期對班級心理委員進行科普宣傳和教育,通過提高心理委員的認識,充分發(fā)揮心理委員的朋輩互助作用。
(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課程是學生知識和技能學習的載體。要轉變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的認識,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必須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育作用。學校經過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最終形成了目前較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目前,學校在高一年級和初中部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高二和高三年級則根據(jù)實際需要開展有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在學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的主導下,學校最終確立了符合我校師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體系,課程共包含健康意識教育、適應性指導、自我意識教育和人格培養(yǎng)、人際關系的輔導、情緒與意志管理的輔導、生活指導、青春期性生理與心理教育、生涯規(guī)劃指導、學習考試心理輔導、生命與價值探討等十項課程內容[5]。
(三)加強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
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是把心理危機解決于萌芽狀態(tài),避免學生心理問題進一步惡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我校目前設有心理輔導室、個體發(fā)泄室、團體輔導活動室、心理閱覽室等多個功能場室,配備專職心理教師2名,兼職心理教師1名。心理輔導室建立了規(guī)范的心理輔導制度,心理輔導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學校心理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通過個體咨詢、電話咨詢、網絡咨詢、書信咨詢等形式,靈活運用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技術對來訪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咨詢工作,成效顯著。
(四)進行學生心理普查與心理建檔
學校目前將學生的心理普查和心理建檔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規(guī)工作。在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努力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越來越多部門的認可和支持。學生的心理普查和建檔得到了學校信息技術科組全體老師的大力配合。學校在每年的九月開學之初,通過學校心理測評系統(tǒng)對全體初一和高一學生進行全面的心理普查,對疑似問題學生進行細致回訪與評估,并建立心理檔案,持續(xù)關注。同時,對篩選出的心理危機干預和預警對象,班主任需要與學生監(jiān)護人保持密切聯(lián)系,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和輔導,做好相關記錄并將信息反饋至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由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完善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為學生下一步心理危機干預和指導做好充分準備。
(五)確立幫扶與監(jiān)護機制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形式和內容上,學校借鑒教學工作的幫扶機制,建立了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和監(jiān)護機制。幫扶機制包括師生之間的幫扶和學校與專業(yè)醫(yī)療機構的幫扶兩個部分。師生之間的幫扶是指對于心理特殊的學生采取“師生結對”的方式。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執(zhí)行者和參與者,對于班級當中存在特殊心理或存在心理危機的學生,我們開展“師生結對”的幫助形式,讓每一個老師都參與到學生心理關注和支持的行列。每個老師對于與自己結隊的特殊學生給予學習上的指導,心理上的支持,并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動態(tài)監(jiān)護,對存在異?;虺鰝€人輔導能力的學生,科任教師需及時與班主任聯(lián)系,并連同班主任反饋至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學校與專業(yè)醫(yī)療機構的幫扶是指學校爭取醫(yī)院和精神衛(wèi)生機構的專業(yè)支持,建立與專業(yè)醫(yī)療機構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通道,對需要進行心理治療的學生及時轉介,由專業(yè)醫(yī)療機構干預。
(六)建立有效的家校聯(lián)動機制
學生心理危機的產生是多方面因素綜合的結果,但是家庭作為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不可忽視。有關研究指出,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自然結構、經濟條件、教育方式、家庭氛圍等方面,是心理危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支持力量[6]。家庭因素在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方面,學校利用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家長論壇、家長微信群交流、致家長的一封信等渠道,開展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加強家長對孩子心理變化的關注,提高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已經得到了廣大家長朋友的支持和關注。
心理危機預防、識別和防預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學校必須始終持高度重視的態(tài)度,認真落實學生心理危機方面的各項工作,同時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尋找有效途徑,建立健全各項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資源,為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余欣欣,李山,吳素梅.中學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2]李慧莉.高中生心理危機應激源和易感性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2):30-31.
[3]謝四元.心理危機干預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作現(xiàn)狀調查與探討[J].社會心理科學,2013,28(7):97-100.
[4]陳先建.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綜合工作體系的實踐和探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77(3):44-47.
[5]馬麗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探析[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版,2017,12(2):187.
[6]李濤,崔爽.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家校聯(lián)動探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15(6):122-124.
(作者單位:廣東省恩平市第一中學,江門,529400)
編輯/劉永勝 終校/劉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