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鍵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內(nèi)容是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包含六個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教育部2018)。這六個要素是一個相互關聯(lián)的有機整體,可稱為“英語課程內(nèi)容六要素”。具體而言,所有的語言學習活動都應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基于不同類型的語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語言技能獲取、梳理、整合語言和文化知識,深化對語言的理解,嘗試運用所學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個人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并通過運用各種學習策略來提高理解和表達的效果。
基于英語課程內(nèi)容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指在主題語境的規(guī)約下,語篇承載學習理解內(nèi)容,語言知識構成語篇內(nèi)容,文化知識賦予主題意義,語言技能體現(xiàn)應用實踐、情境遷移活動方式,以及學習策略保證閱讀活動效率(梅德明、王薔2018)。將英語課程內(nèi)容六要素整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現(xiàn)行高中英語教材包括新課標人教版、人教版、外研版、北師大版、牛津譯林版、冀教版、重慶大學版、上海新世紀版和牛津上海版等多個版本。采用人教版教材的省份最多,涉及地域最廣,使用該教材的學生人數(shù)也最多。因此,使用人教版教材編制課例,其應用面也是最廣的。
高一學生在剛?cè)雽W時對高中英語教學不熟悉,適應高中英語教學模式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本研究選取學生在高一下學期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即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 為本研究所用教材。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英語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教材中的任何一個小“單元”的教學設計都應該體現(xiàn)英語課程內(nèi)容六要素,所以,本研究隨機選取該教材中一篇閱讀文本的閱讀課課例作為研究對象。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 Unit 5 Reading A Trip on“The True North”的教學設計為例,具體闡述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整合英語課程內(nèi)容六要素,以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本文選取的是本單元的第一篇閱讀文章,文章的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旅游與文化,是一篇典型的游記,中心話題圍繞兩位女孩李黛玉和劉倩的加拿大之旅展開。文章以時間為線索,以地點轉(zhuǎn)移為順序,依次介紹了沿途經(jīng)過的主要城市和地區(qū),并以每個地點為依托,通過兩位女孩兒的所見、所感,以及同行人丹妮·林(Danny Lin)的講述,介紹了加拿大的自然美景、人口、植物、動物、體育活動、淡水資源、森林資源等。文中包含了豐富多樣的加拿大自然和人文信息,以及旅行者的內(nèi)心感受。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制約著整個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制訂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保證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因此,在教學準備階段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尤為重要。
教學目標的制訂應基于教師對教材的深度解讀及對學情的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的敘寫要明確行為主體是學生,行為目標描述的是學生的行為;應避免使用抽象、空泛的動詞,如知識性結果“了解”水平的目標的動詞可以用“說出、辨認、列舉、復述”等具體動詞,“理解”水平教學目標的動詞可以用“解釋、歸納、推斷、整理”等行為動詞。
在深度解讀了A Trip on“The True North”之后,筆者為學生制訂的學習目標之一為:繪制主人公的旅游行程路線圖,標記旅游中所經(jīng)過的各個地點(地點順序);梳理主要事實性信息(旅行路線、風景特征、氣候特點、旅行者感受),在旅游行程路線圖上標記各個地點的關鍵信息(所見);找出描述主人公情感變化的形容詞(所感)。
另外,該文章的細節(jié)信息比較分散,只有通過分層整合,才能在零散的信息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因此,筆者引入思維導圖,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整合信息,生成介紹地點的結構化知識圖,為遷移創(chuàng)新活動作準備。
筆者為學生制訂的另一個學習目標是:分類整合細節(jié)信息,完成關于加拿大概況的思維導圖,生成介紹地點的結構化知識圖,在結構化知識圖的幫助下,為來中國旅游的加拿大游客設計一條旅游路線。
為了落實六要素中的主題語境理念,教師需以學生已有知識為生長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境,引入主題意義。
例如,本課例的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旅游與文化。在Lead-in 部分,通過開放性問題及展示關于加拿大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重要城市等的地圖、圖片,激活學生關于加拿大的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為理解課文細節(jié)作鋪墊。
Where is Canada located?
Looking at Canada’s map,what three word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Canada?
From this map,what natural resources is Canada rich in?
Can you name some important cities in Canada?
If you take a trip to Canada,what transportation would you choose?And why?
從上面的教學設計可以看出,筆者首先創(chuàng)設語境,通過地圖、圖片激活學生在地理課上學過的關于加拿大的知識及個別學生曾去加拿大旅游的經(jīng)驗,然后在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順利進入坐火車去旅游這一主題意義。
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知識、鞏固和發(fā)展語言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特別是高一階段,教師應圍繞主題語境設計一系列學習理解類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獲取、梳理和整合相關語言知識的能力,幫助其鞏固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能力。
在本堂閱讀課中,筆者要求學生快速瀏覽一遍文章,找出主人公(兩位女孩兒)旅游經(jīng)過的地方,并在地圖上標記出來,讓學生對主人公的旅游路線和文章主旨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旅游 路 線 如 下:Vancouver →Rocky Mountains →Calgary→wheat-growing province→Thunder bay→Lake Superior→Toronto→Montreal。
接下來,要求學生進行第二遍閱讀,引導他們以地點關鍵詞為線索,獲取并梳理文章中關于每個地點介紹的主要事實性信息,如風景特征、地理特點、人口分布、交通運輸、體育運動、自然資源等。
圖1
要求學生在閱讀兩遍后,將關鍵事實性信息進行整理,生成圖1。至此,學生對語篇的主旨大意、發(fā)展脈絡、具體細節(jié)等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和掌握,學習并掌握了游記類語篇的篇章結構和邏輯關系,進一步了解了地點、方位的表達方式,并在學習理解類活動的基礎上,鞏固了語言知識。
在應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開展描述闡釋、推理、判斷等探究活動,逐步實現(xiàn)對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內(nèi)化,鞏固新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更好地從知識轉(zhuǎn)向能力。學生如果能通過閱讀學習有所收獲,并將其加以應用、實踐,其英語閱讀興趣及閱讀自信心一定會有極大的提升。
因此,在語篇理解的基礎上,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整合信息,完成加拿大概況思維導圖(見圖2),進而生成介紹地點的結構化知識圖(見圖3),滿足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用英語介紹地點這一實踐需求。
圖2
圖3
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圍繞主題語境的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幫助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語言在不同情境中得以運用和內(nèi)化,真正實現(xiàn)從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走向深入語篇的應用實踐,再到超越語篇的遷移創(chuàng)新。
為了學生能夠遷移情境,內(nèi)化本堂課所學,筆者設計了如下活動:If you are a tour guide and some Canadian travelers will travel to China soon,please design a wonderful route to the visitors and share your route with all of us.(如果你是一名導游,一些加拿大游客將來中國旅游,請為他們設計一條精彩的旅游觀光路線,并與我們分享你的路線。)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制訂出一條橫跨、縱深或圍繞中國的旅游路線,再利用地點介紹知識化結構圖,并結合從課文中學到的地點、所見、所感三條線索穿插介紹,加上導游常用語,立體、多維地為大家介紹這條旅游路線。這樣的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遷移情境,內(nèi)化語言知識,還有助于學生在制訂旅游路線的過程中感受祖國的風景秀麗、經(jīng)濟繁榮、自然資源豐富、風土人情獨特等,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
筆者給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yè)是:Make a video about your beloved hometown(制作一個關于你心愛的家鄉(xiāng)的視頻)。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仍然圍繞旅游這一主題意義進行設計,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在主題語境下內(nèi)化、鞏固所學語言,完成遷移創(chuàng)新。
整個閱讀教學過程始終強調(diào)學習策略的使用。例如,在讀前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根據(jù)文章標題、插圖等預測文章關鍵詞含義、篇章主要內(nèi)容、語篇類型,養(yǎng)成讀前預測的習慣: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what do you think“The True North”refers to? What the passage might mainly talk about?What genre this passage would be?隨后,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文章前7 行內(nèi)容,檢驗自己的預測是否正確。在讀中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使用快速閱讀、尋讀、跳讀等閱讀策略找出兩位女孩兒旅游的地點并在地圖上標出;要求學生利用之前閱讀中找到的地點關鍵詞定位,獲取、梳理、整合語言知識。在讀后環(huán)節(jié),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生成加拿大(地點介紹)的結構化知識圖。從讀前到讀后,很好地貫穿了閱讀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生成性學習等認知策略及元認識策略等學習策略的使用。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在深度解讀語篇,制訂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整合課程內(nèi)容六要素,為學生創(chuàng)設接近真實生活的語境,引導學生在語篇學習中鞏固語言知識,在應用實踐活動中深化語言理解,并通過遷移情境、內(nèi)化語言知識提升閱讀能力,最終提升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