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運霖
前些日子,一位讀中美合作專業(yè)的學生在與我微信聊天時感慨道:“高考的英語不叫英語,那就是一門考試,英語課就教你怎么通過考試……”當你直面案前一摞一摞的考卷,那年小心翼翼應戰(zhàn)中考的情景還是那么記憶猶新,如今又不分晝夜地為高考而祭青春,上了大學還將有四六級等各種考試,如果我們不多做一番思索的話,的確是極容易被蒙蔽的,以為一次又一次的大大小小的考試就是學英語的道路上那鮮活的路標。然而,果真只為考試嗎?非也??荚囍皇菍W習的一種檢測和監(jiān)督,沒有考試我們也許懈怠并最終一事無成,但縱觀人的成長歷程,學英語絕不只是為考試!
一? 動機: 學英語絕不是只為考試
“To have another language is to possess a second soul.”這句常被英語學習者引用的名言出自查理曼大帝,它的意思是“掌握另一門語言就等于擁有第二個靈魂”。然而這句話經(jīng)常被漢語讀者改造成了“多一門語言就意味著多一雙看世界的眼睛”。仔細一琢磨,我發(fā)現(xiàn),這一改竟然是漂亮至極,它非常直觀地揭示了英語學習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目的——看世界。
學英語的真正目的就在于看世界,在于多一雙看世界的“眼睛”,多一個探索世界的“靈魂”,當然,也在于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母語。
是的,你必須先找到看世界的一個切入點,努力把它學好,然后再憑借你所掌握的語言探尋更為廣闊的立體的世界,最終踏上通往成功的大道。譬如,我幼時酷愛文學,每每閱讀歐美文學作品時,總發(fā)現(xiàn)一些翻譯腔太重的文字,讀來格外不順,這一點最終使我從最初對abcd、apple之類不同于漢語的美妙發(fā)音的那種天然而淳樸的興趣(這樣的興趣其實很難維持)中超越出來,立志學好英語,去探尋世界文學的奧秘。
二? 英語賦予你成長的必備品質(zhì)
成長的意義就是尋找自我,是尋找對世界的探索精神不斷增強的自我,更好的自我。培養(yǎng)必備的好品質(zhì),打好基礎,未來的道路才會更寬廣、更遠大。
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第一重要的品質(zhì)便是堅韌。當你真心想把這門語言學好,又感覺困難重重的時候,你需要的首先是內(nèi)心的強大。的確,英語學習無捷徑。這其中詞匯學習就非得有“鐵杵磨成針”的韌勁才行,如若不然,挫敗感肯定會壓得你窒息。單詞記不住,甚至記得透熟的單詞第二天就忘,每個詞能搞定一個義項已屬萬幸,待到閱讀時還是茫然無知,因為自己記得的義項與語境不符的情況出現(xiàn)得太過頻繁——而這又再常見不過。記得幼時,我曾充滿困惑,去尋求智者的幫助,到書店買過一本名為《英語單詞記憶法》的圖文并茂的小冊子,就是從這本書里我學到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知道了遺忘是記憶中必然的規(guī)律。心雖釋然了些,但終究如何解決遺忘這一問題呢?也正是從這本書里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單詞記憶方法和技巧,我將所學的記憶法逐一揣摩、訓練,應用到單詞記憶的實踐中,如此一來,單詞記憶關過了,英語學習的信心增強了。結(jié)合閱讀,對單詞諸多義項的理解就越來越豐富起來。然而,英語學習正像是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前行,一路奮進一路成長。馬云起初學英語時也是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可他偏偏去往老外堆里鉆,湊上去跟他們講英語,那時馬云常去的地方是西湖,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那兒老外多。不是憑借一股不服輸?shù)捻g勁,他能那樣“厚著臉皮”磨得開面子?
其次,一個人要想在一件事上取得成功,還需要百倍的專注,英語學習同樣如此。不像母語學習,一個小學生是完全可以欣賞他的母語之美的,也能夠諳熟母語語言的奧妙,因為他不光是在課堂上學習,他在進學堂之前已基本習得了母語文化的語言規(guī)范。而英語學習則不然,一切都是新的,而且你多半只會在課堂上學習。你煞費苦心,記了那么多單詞終究還是捉襟見肘,跟老外交流時常發(fā)現(xiàn)自己尷尬不已,因為你聽不懂他們的幽默,聽不懂他們的用典,甚至你被冒犯了還渾然不知。此時,你才明白英語學習更需要多一份專注,多一份執(zhí)著,你需要去持續(xù)地學習他們的文化。于是,列好計劃,每看一部美劇,每讀一篇文章,將自己設身處地地放到語境當中去;你還要廣泛地涉獵文學、哲學、宗教、美術(shù)、科技、地理、歷史等等,以彌補自己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缺失。這一學即是終生!非常坦誠地講,很多本族人的用典我至今不懂,就像我的一位外教曾多次問過我中國人鐘愛有加的四字成語的含義一樣。記得去年,一個學生在看TED演講,她將視頻轉(zhuǎn)發(fā)給我,問我最后一句話的真正含義(臺下的觀眾陣陣笑聲,而我們感覺云里霧里),經(jīng)過查閱才知演講者用了出自印度裔英國作家Rudyard Kipling的典故,而我并沒有讀過。掃興之余,這件事啟示我們學習英語必須要有持續(xù)的百倍的專注,要有終生當學生的精神。
再有就是勤奮。不敢說勤奮的人一定成功,但若懶惰或者單憑投機取巧,也許能獲得一時之需,終究不會做成一件事。語言能力的提高不是做題做出來的,而是靠聽、讀、說、寫培養(yǎng)出來的。同母語學習一樣,要真正學好一門外語,我們就得刻苦學習,而后發(fā)掘考試之外更為高尚的目標,于是英語真正成了你看世界的奇妙的萬花筒,透過這萬花筒看到更加千姿百態(tài)的世界。你在不經(jīng)意間就能用母語流利地表達思想,可是歷經(jīng)百折不撓之后還是難以用英語寫出一篇平實自然、純熟地道的文章。怎么辦?你要做的不是自暴自棄,而是百倍千倍地勤奮,激發(fā)內(nèi)心的動機,提升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反過來促進英語學習。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在回憶學俄語的經(jīng)歷時他講述了這樣的經(jīng)歷:“教師只教我念了念字母,教了點名詞變化和動詞變化,立即讓我們讀果戈理的《鼻子》,天天拼命查字典,苦不堪言。然而學生的主動性完全調(diào)動起來了。一個學期,就念完了《鼻子》和一本教科書?!辈皇乔趭^,季羨林能做到?一開始自然是苦,一旦有了成績便是甜了。
……
一個能把英語學到家的人,必定是堅韌、專注、勤奮的,也必然能更加自信、進取、惜時、認真地投入到其他學習任務當中去……英語學習賦予你成長必備的優(yōu)秀品質(zhì),英語學習使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得到了無限的錘煉,持之以恒,不僅英語學好了,一旦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成為你成長的元素,你又如何會不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