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波 梁敏
(重慶市潼南區(qū)人民醫(yī)院 重慶 402660)
隨著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患惡性腫瘤的患者逐年增加。治療惡性腫瘤主要依靠化療,而化療藥物對人體器官肝臟的損傷很大,我們對這種肝損傷稱為化療藥物性肝損傷。傳統(tǒng)臨床上對化療藥物性肝損傷主要依靠筋脈滴注還原型谷胱甘肽,以降低、改善化療藥物對肝功能的損傷,但是由于長時間的用藥使患者產生抗藥性不能有效的治療化療性藥物肝損傷。本次探究表明異甘草酸鎂聯(lián)合還原型谷胱甘肽能更有效的治療化療性藥物肝損傷。
隨機選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56化療性藥物肝損傷患者作為主要探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2例?;颊吣挲g為29~71歲,平均年齡為(51±1.2)歲。其中化療病因淋巴癌18例、胃癌12例、肺癌10、大腸癌8例、宮頸癌6例、鼻咽癌2例,隨機分組,每組28例。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采用異甘草酸鎂聯(lián)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化療性藥物肝損傷。將1.2g的還原型谷胱甘肽溶解到250ml含量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一天一次,持續(xù)滴注兩周。同時將0.1g的異甘草酸鎂溶解到250ml含量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對患者靜脈進行滴注每天一次,持續(xù)兩周。記錄使用異甘草酸鎂聯(lián)合還原性性谷胱甘肽治療后患者的ALT和AST水平。
對照組只給予患者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治療方法同觀察組相同。治療后記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ALT和AST水平進行對比。
本次探究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為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有效為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無效為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肝功能指標無變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采用專業(yè)的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比較。用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過兩周的治療后。觀察組治療顯效18例、有效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43%。對照組治療后顯效14例、有效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2.14%。兩組數(shù)據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兩組患者治療后AST和ALT水平明顯得到改善,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兩組數(shù)據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1 治療效果比較
表2 治療前后ALT和AST水平對比 (,(U/L)
表2 治療前后ALT和AST水平對比 (,(U/L)
觀察組 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LT 12.6.6±45.2 59.3±36.8 131.2±60.2 87.6±43.8 AST 134.5±63.6 56.1±35.3 139.2±69.8 96.3±52.9
目前我國的藥物性肝損傷率超高,僅僅低于病毒性肝炎和脂肪肝,而據臨床統(tǒng)計,化療性肝損傷約占藥物肝損傷的15%。藥物性肝損傷的發(fā)病率高而且常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嚴重可能致死。所以對化療性藥物肝損傷的研究已經成為臨床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綜上,采用異甘草酸鎂聯(lián)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化療性藥物肝損傷,臨床效果顯著,ALT和AST水平下降優(yōu)于單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