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
天津市黃河醫(yī)院眼科 300110
臨床眼科疾病中,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主要是由睫狀動脈循環(huán)障礙引起,具有典型臨床癥狀或表現(xiàn),如視盤水腫、視力下降等,容易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臨床對于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治療并不統(tǒng)一標準和硬性規(guī)定,藥物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手段,常見的藥物類型如神經營養(yǎng)液、激素、血管擴張劑等,但是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效果并不是非常的理想[2]。為了進一步了解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有效治療手段,給臨床該疾病的治療提供更多的參考,本文將我院在2014年1月—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60例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納入樣本中,對血栓通注射液聯(lián)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的治療方案展開探究,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60例進行觀察。根據(jù)治療方案的選擇,分為單一組和聯(lián)合組,每組30例。單一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58.41±2.35)歲;病程3~25d,平均病程(12.31±1.26)d;視神經損傷程度方面,輕度損傷、中度損傷和重度損傷各有8例、12例、10例;損傷部位方面,左眼、右眼、雙眼各有13例、14例、3例。聯(lián)合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59.53±2.47)歲;病程5~24d,平均病程(12.68±1.35)d;視神經損傷程度方面,輕度損傷、中度損傷和重度損傷各有9例、11例、10例;損傷部位方面,左眼、右眼、雙眼各有14例、12例、4例。兩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有關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3];(2)經臨床眼科視力、視野、眼底造影等檢查確診;(3)表現(xiàn)出明顯的視盤水腫、視力下降等癥狀。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性障礙;(2)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3)對本研究使用的藥物過敏;(4)合并房顫和閉角型青光眼患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基礎性治療,如針對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進行治療,以患者的疾病狀況為依據(jù),適當?shù)亟o予激素治療。在此基礎上,單一組給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療(廠家:廣西梧州制藥;批準文號:Z20025652),將500mg該藥物加入至250ml生理鹽水中,以靜脈滴注的形式治療,1次/d。聯(lián)合組除了給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療之外,還給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廠家:華潤紫竹藥業(yè):批準文號:H20000495),取該藥物2ml于患眼顳淺動脈旁皮下注射,1次/d。兩組患者均2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評估效果。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檢測治療前后兩組的視力情況,對比兩組視力登記分布占比。
1.4 療效判定 判定標準[4]:滿足視力表提高4行、視力在1.0及以上、視野缺損程度減少幅度20及以上其中之一,同時眼底和缺血灶基本恢復表示顯效;滿足視力表提高1~3行、視力缺損程度減少幅度在10%~20%范圍內其中之一,同時視網膜水腫和缺血灶有一定的改善、緩解表示有效;與上述治療要求和標準均不符表示無效??傆行蕿轱@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包,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 聯(lián)合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20,P=0.038<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心視力分布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視力≤0.1、0.1~0.3、0.4~0.9、≥1.0的分布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lián)合組視力≥1.0的患者明顯高于單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心視力分布情況比較[n(%)]
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誘發(fā)因素比較多,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均為該病的危險因素,好發(fā)于中老年群體中,屬于一種常見且多發(fā)的視神經損傷性病變[5]。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發(fā)生后,患者會表現(xiàn)出典型且突發(fā)的臨床癥狀,視力水平會急劇下降,嚴重時可能致盲。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的大背景下,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發(fā)病率也有了一定的上升,已經成為威脅老年群體眼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臨床對其的關注度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血栓通注射液屬于內皮素拮抗劑,對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具有阻礙性作用,可以有效保護內皮細胞,抑制細胞的凋亡,提高機體對缺氧的耐受能力[6]。但是單一血栓通注射液治療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效果不是非常的理想,還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近年來,聯(lián)合用藥的方案在近年來得到了臨床的廣泛關注,其中對于復方樟柳堿注射液的關注度比較高。復方樟柳堿注射液從茄科植物唐古特山莨菪堿中提出而來,屬于一種生物堿,復方制劑的核心成分為樟柳堿和普拉卡因,應用在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治療中,于患眼顳淺動脈旁皮下注射給藥,能夠對脈絡膜植物神經功能進行調整,使得脈絡膜血管物質的穩(wěn)定性變得更強,促進血管痙攣的改善,同時也促進眼部微循環(huán)的進行,以此實現(xiàn)改善眼部與視神經供血的目標[7]。本文結果顯示,同單一組相比,在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治療后視力改善情況方面,聯(lián)合組均明顯更優(yōu)(P<0.05),充分說明了復方樟柳堿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聯(lián)合用藥的有效性,這主要是因為二者聯(lián)合用藥有利于促進神經干細胞的增殖,使得機體的耗氧量下降,改善視盤血供,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8]。
綜上所述,血栓通注射液聯(lián)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作用于非動脈性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中療效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的視力,促進患者的健康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