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記者 李蒙
盡管庭審直播已經(jīng)越來越成為人民法院的一項日常工作,但庭審直播的范圍總的看依然很小。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永生研究發(fā)現(xiàn):截至2019年3月10日,全國庭審直播的案件總數(shù)近265萬件。從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頒發(fā)《關于人民法院直播錄播庭審活動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開始推廣庭審直播算起,已經(jīng)過去了9年。這9年間,全國法院一審案件的總數(shù)達1.268億件以上,直播率只有2%左右,這一比例還是非常低的。
在只有全部案件的2%左右被直播的情況下,如何選擇案件進行直播,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庭審直播的選擇權無疑在法院,但當事人和代理律師也可以提出申請。很多律師現(xiàn)在把庭審直播當作讓案件公之于眾的重要手段,凡是遇到重大、敏感、復雜、疑難案件,擔心法院不能公正審理的,都會申請庭審直播。而對于律師的申請,法院是一律照準,還是基本駁回,或是有一些可以遵循的規(guī)則呢?
京衡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副主任鄧學平律師去年因代理張扣扣故意殺人案引起輿論普遍關注,他在代理張扣扣案時也曾多次提出過庭審直播申請,其過程也一波三折。
張扣扣案的基本案情是:2018年2月15日12時20分許,在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qū)新集鎮(zhèn)王坪村14組,35歲的張扣扣持刀將鄰居王自新及其長子王校軍當場殺死,將王自新三子王正軍刺傷后搶救無效死亡。殺人原因是20年前王正軍在與其母的打斗中過失致其母死亡。2019年1月8日,漢中市中級人民法院經(jīng)開庭審理后以故意殺人罪、故意毀壞財物罪對張扣扣判處死刑。4月11日,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死刑原判。7月17日上午,經(jīng)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張扣扣被執(zhí)行死刑。
鄧學平律師介紹,張扣扣在第一次庭前會議上提出,希望庭審能進行視頻直播,而法庭未置可否。后來鄧學平律師會見張扣扣的時候,張扣扣告訴他,自己希望庭審直播的理由,是想對這個世界表達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二次庭前會議期間,鄧學平提出了六條支持庭審視頻直播的理由。檢察官提出反對意見,主要理由有兩個:一是被害人家屬反對,不希望二次傷害;二是有些內容過于血腥。鄧律師當場反駁:一是庭審直播是為了保護被告人訴訟權利,應當站在被告人立場去思考和決定;二是血腥的內容可以技術化處理,不用原生態(tài)在網(wǎng)絡上呈現(xiàn)。經(jīng)過不懈努力,法庭最后決定采取微博圖文直播的形式直播此案庭審。張扣扣本人對此雖不滿意,但基本能夠接受。
一審庭審結束后,鄧學平大致翻看了一下漢中中院微博圖文的內容,覺得錯漏還是不少。大量的辯護意見沒有完整呈現(xiàn),很多表達跟辯護人的原意有出入,或者張冠李戴,把他的發(fā)言和張扣扣的另一位辯護人殷清利律師的發(fā)言搞混了。他認為,微博直播庭審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尤其是圖文內容的準確性要提高。
在此之前,鄧學平律師代理的陜西渭南六歲男童鵬鵬被繼母虐待成植物人一案,因為社會關注度極高,法院對庭審進行了直播。那天的庭審,有幾百萬人通過網(wǎng)絡進行了觀看。但是法院很快就把直播鏈接給刪除了,鄧學平認為,一是因為他當庭發(fā)表的代理意見比較尖銳,二是法庭當庭作出的判決結果引發(fā)潮水般的質疑。
>>2018年12月19日,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判決,楊建平正當防衛(wèi),宣告無罪。圖為楊建平家人到看守所接其回家。 資料圖
鄧學平律師認為,微博圖文直播在準確性、全面性和及時性方面肯定是不如視頻直播。庭審直播應該在統(tǒng)一的網(wǎng)絡平臺進行,事后不能允許主審法院任意刪除鏈接。
湖北中和信律師事務所律師雷剛2018年代理了轟動一時的“武漢摸狗案”。
該案的基本案情是:因寵物狗被摸,狗主人彭芳明同楊建偉、楊建平兄弟二人發(fā)生口角,繼而升級為打斗,彭芳明在沖突中死亡。2017年2月,武漢市武昌區(qū)人民法院認定楊建偉、楊建平均構成故意傷害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5年、11年。二人上訴后,武漢市中級法院以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發(fā)回重審。2018年5月,武昌區(qū)法院再次認定楊建偉、楊建平構成故意傷害罪,二人均有自首情節(jié),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3年、9年。兄弟倆仍不服并上訴。同年12月19日,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判決:楊建偉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楊建平無罪。
為促成案件庭審能夠在“陽光”下進行,作為楊建平的辯護律師,雷剛曾向一審法院申請庭審直播,未獲準許。案件上訴到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后,雷剛律師又及時向承辦法官提交書面《庭審直播申請書》,同時,通過郵政快遞另寄一份至該院領導,終于實現(xiàn)了兩次庭審、兩次直播的結果。這一舉措也打通了法院關注民眾樸素正義觀的通道。正如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在無罪宣判后,在官網(wǎng)所宣稱:“在鼓勵正當防衛(wèi)的正確價值取向,依法適用正當防衛(wèi)制度同時,需要考慮尊重社會公眾的樸素情感和普遍正義觀念?!?/p>
雷剛律師認為,庭審直播是此案最終得以公正審判的重要原因。能夠庭審直播,是律師反復爭取的結果。如果當時不積極爭取,可能就不會庭審直播了。
2019年6月28日,湖南省安仁縣法院在其網(wǎng)站發(fā)布開庭公告,定于7月3日公開開庭審理張湘平涉嫌故意傷害罪一案。該案案情是:2018年7月22日,郴州市安仁縣城關鎮(zhèn)楓林巷小區(qū)內,鄰里之間發(fā)生一起因違章蓋房而引發(fā)的肢體沖突。沖突中,蓋房一方盧先生與阻止蓋房一方的張湘平均受傷。后盧先生經(jīng)法醫(yī)鑒定為腿部骨折,輕傷一級,且是被踢形成,但張湘平及其辯護人認為,這份法醫(yī)鑒定完全錯誤,根據(jù)醫(yī)學常識,此類骨折是自身扭轉造成,且無表皮傷,不可能是被踢形成。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直播錄播庭審活動的規(guī)定》第二條第一款明確規(guī)定:“人民法院可以選擇公眾關注度較高、社會影響較大、具有法制宣傳教育意義的公開審理的案件進行庭審直播、錄播?!?/p>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教師、兼職律師葉竹盛為張湘平代理辯護,在庭前會議上,他申請庭審直播。其申請庭審直播的理由是:1.本案社會影響大,媒體廣泛報道,社會群眾高度關注,符合最高人民法院的規(guī)定。2.安仁縣檢察院在辦理本案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對本案進行庭審直播,既能促進公眾依法行使監(jiān)督權,具有法制宣傳意義,又利于本案的公正審理,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7月1日,安仁縣法院在中國庭審直播網(wǎng)上發(fā)出了對該案庭審直播的預告。
然而,到了7月3日開庭后,公訴方安仁縣檢察院當庭提出申請不庭審直播,其理由是:本案社會影響大,為了防止辯護人炒作,申請不進行庭審直播。合議庭當庭表示同意。
安仁縣檢察院申請不庭審直播的理由是該案“社會影響大”,而葉竹盛律師當初申請庭審直播的理由,也是該案“社會影響大”。也就是說,同樣的理由,被告人代理律師認為應該庭審直播,“利于公正審理”,檢察院認為不應該庭審直播,“防止律師炒作”。而安仁縣法院先是同意被告人代理人意見安排庭審直播,后來又同意檢察院意見不庭審直播,有些自相矛盾。
葉竹盛當庭表示異議,理由是:已經(jīng)發(fā)布庭審直播的預告,當庭出爾反爾,嚴重違反誠信原則和影響法院形象。法庭上旁聽的全是法院事先安排的,都是安仁縣政府機關人員,如果取消庭審直播,無異于剝奪了普通民眾旁聽的權利,搞秘密審判……
此案的一審開庭最終沒有庭審直播。合議庭同意安仁縣檢察院申請不庭審直播的依據(jù),是《規(guī)定》第二條第二款:“下列案件,不得進行庭審直播、錄播:……(二)檢察機關明確提出不進行庭審直播、錄播并有正當理由的刑事案件?!?/p>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高一飛認為,這一規(guī)定對于檢察機關賦予了一種特權,這種特權是不合理的。檢察機關是公訴機關,在案件審理中是與案件結果有利害關系的一方,也是掌握國家權力的強勢的一方,它要求不進行直播錄播,往往可能有擔心社會公眾監(jiān)督和質疑其證據(jù)不足、程序不公、非法取證等方面的問題;在審判程序中,法院才具有程序問題的裁判權,其他各方的意見都只能作為其程序裁判的依據(jù)之一,而立法預先規(guī)定檢察機關的實質決定權,不符合訴訟程序的基本規(guī)律。
鄧學平律師認為,現(xiàn)在庭審直播的問題是,越是重大、復雜、敏感的案件,越是需要社會強力監(jiān)督的案件,法院越不愿意庭審直播。下一步需要完善的是,如何將其制度化,使之真正成為促進司法公正的有力手段而不是對外作秀的政績工程。光看直播率有多少并無意義。沒有爭議的案件,認罪認罰的案件,直播再多也沒用。就像訊問錄音錄像,關鍵突破時候的口供永遠沒有錄像,拿出來的錄像都是承認有罪的。選擇性的錄音錄像起不到制約偵查權的作用,選擇性的庭審直播也起不到制約審判權的作用。
沒有爭議的案件其實可以不直播。當事人或辯護人作無罪辯護或重大罪輕辯護的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只要當事人或辯護人申請,應該一律進行庭審直播。這就要求最高法院制定司法解釋的時候,要封堵漏洞,不要隨意開口子、留后門。規(guī)則是一個整體,不允許隨意的例外。一個例外就是一個黑洞,會傷害規(guī)則的整體有效性,會導致規(guī)則的整體潰壩。鄧學平認為,必須明確凡是公開開庭的案件一律實行庭審直播,除非當事人及辯護律師一致同意不直播。一審應當直播而不予直播的,應當視為重大程序違法,二審可據(jù)此發(fā)回重審。二審應當直播而不直播的,可據(jù)此申請啟動再審。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直播錄播庭審活動的規(guī)定》第二條第一款明確規(guī)定:“人民法院可以選擇公眾關注度較高、社會影響較大、具有法制宣傳教育意義的公開審理的案件進行庭審直播、錄播?!边@說明最高法院基本將庭審直播、錄播案件范圍做了以下三方面限定:第一,公眾關注度較高、社會影響較大。第二,具有法制宣傳教育意義——這里的宣傳教育意義顯然應該是正面的,而不應該是負面的。第三,公開審理的案件。同時對于是否進行庭審直播、錄播,用的是“可以選擇”。
按照這款規(guī)定,對進行庭審直播的案件要進行選擇、考量,并不存在必須進行庭審直播的情況。從這個意義上說,江蘇高院、太原中院等部分法院以“公開庭審以直播為原則,以不直播為例外”的做法,其實已經(jīng)突破了《規(guī)定》,走在了《規(guī)定》的前面。陳永生等學者建議,下一步,最高法院應該及時修改《規(guī)定》,以適應庭審直播的發(fā)展趨勢,或者適時出臺庭審直播的相關司法解釋,明確“公開庭審以直播為原則,以不直播為例外”的做法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