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靜
作為綜合藝術形式,戲劇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能夠促進學生的自我感知、內省溝通和人格完善。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戲劇,有助于學生在自我完善的同時促進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等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西師附小突破“以教材為本”的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將英語戲劇引入英語課堂,為學生英語學習帶來了全新體驗,為教師從生態(tài)視角思考教學、構建和諧的生態(tài)英語課堂提供了可能。戲劇教學活動元素的有效融入,改變了傳統的“教師—學生”的單向作用關系,通過營造豐富的情境,提供多元的交流話題,鼓勵符合人物的語言及肢體演繹,讓具有不同性格、特長、水平和生活經歷的學生有均等的機會,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雙向互動關系持續(xù)發(fā)展、趨于和諧,進而助推生態(tài)課堂的形成。
教育生態(tài)學認為,每一個生態(tài)系統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以班級為單位的群體中,作為個體的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學生之間不斷進行著相互競爭與合作。
戲劇學習給學生營造了眾多競爭和合作的機會。不論是小組表演還是班級或年級排演,每一個角色的人選都是通過“競爭”確定的。小組和班級內的競爭多是口頭協商或依據長期相處形成的對彼此的綜合印象進行分配的形式。年級內的競爭則體現在演員海選中,這種競爭是良性的,體現主動進取、不甘落后的精神,起到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作用。為了能夠爭取到自己心儀的角色,學生會在語言表達以及綜合藝術展現中不斷完善自己。
同時,每一部戲劇的表演,必定是合作的結果。編排階段的語言與動作的設計、排練階段的演員之間的相互磨合、道具的分工和準備,無不體現著合作精神。一部戲劇一定是“群體效應”的結果,每個演員為了整部劇這個“大目標”,必須努力自主地完成角色表演的“小目標”,在競爭和合作中實現共生式成長。
從生態(tài)位的角度來看,一個系統中各個物種的生態(tài)位相互分化,具有不同的特點和生存發(fā)展需求。和諧生態(tài)系統中,每一個物種都能夠發(fā)揮自身價值,形成優(yōu)勢互補,從而形成不同生態(tài)位群體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態(tài)勢。
一部英語戲劇中有若干個外形不同、性格迥異的角色,不同性格特征的學生能夠在戲劇中找到更接近自己的角色。如《白雪公主》一劇中,個性溫婉、英語流利的女生適合演“白雪公主”,身材魁梧、聲音低沉洪亮的男生更適合“獵人”,伶俐敏捷、個子不太高的學生則可能鐘愛“小矮人”。如此,把握個人氣質與角色的匹配度能夠實現生態(tài)位的互補。
同一個班級中,知識水平和成績的差距會使學生對自己的成長有不同的期望值。同樣是《白雪公主》一劇,個性溫婉的女生會期待著扮演“白雪公主”,如果讓她扮演嚴肅無情而且臺詞較少的配角“魔鏡”,她的內心可能會有一絲不情愿,因為這偏離了她的期望值。但是,如果安排一名平時在班級中不突出、語言能力一般的學生出演“魔鏡”,那么能夠上場對他而言就超出了原先的期望值,接下來他會表現積極,甚至超常發(fā)揮。由此,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和成長需求,能夠實現課堂生態(tài)的互補。
課堂生態(tài)中的“邊緣效應”可以體現在不同方面。從教室格局來看,學生座位離教室中間行列越遠,離講臺越遠,被包容、溝通及交互反應的機會就越少,此時,便產生邊緣效應。從這個意義上講,邊緣效應不利于和諧生態(tài)課堂的形成。
教育戲劇中的一些課堂活動允許全班一起參與,不受座位和位置的影響,如全身活動Crazy Eight、想象活動、定格畫面等。例如,《生日聚會的計劃》一課就用到了“定格畫面”,在討論生日聚會中通常會有哪些活動時,教師設計讓全班學生以靜態(tài)動作展示他們所想到的活動,并且在心中用英語描述這項活動。全班學生都靜止之后,讓他們彼此之間大聲描述其他人的活動?;顒舆^程并不復雜,但卻包含了選擇、想象、模仿、描述、猜測和判斷等一系列思維過程。這個活動中沒有“邊緣人”,所有人都進行了一次思維和語言的鍛煉。
此外,融入戲劇元素的英語教學由于內容的拓展而產生無數可能,有些學生原本不被關注的閃光點獲得了展示的機會。比如,為戲劇活動設計海報、制作英語戲劇連環(huán)畫、設計并制作道具、演奏或者錄制背景音樂等。這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再默默無聞,自信的笑容也時常掛在他們的臉上。戲劇搭建了一座橋梁,讓這些原本不被關注的點和容易被老師忽視的學生得到了關注,戲劇拉近了他們與英語的距離。
“花盆效應”在生態(tài)學中被稱為“局部生境效應”。花盆是一個半人工半自然的環(huán)境,里面的植物在一段時間內能夠長得很好,但是它對周邊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會下降,生態(tài)幅變窄。具體到英語課堂中,在原有授課模式下,受固定的教材和單一的教學方法所限,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不想、不會甚至懶得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因而缺少社會體驗,缺乏勇于探索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戲劇教學的引入,能夠幫助教師打破“花盆”,助力教師突破半封閉的教學狀態(tài)。首先,戲劇作品是古今中外多個社會的縮影,里面的人物更是千姿百態(tài)。在學習、表演不同角色時,學生能夠體驗這些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具有不同職業(yè)及年齡、性格特點的人的生活,由此增加社會經驗。其次,很多的戲劇源自文學作品,很多經典戲劇又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為了探求某一個角色的表演技巧,學生會從原著或者影視作品中尋求靈感;因為親自參演而喜歡上某一個戲劇,學生會找來文學原著或者影視作品再次品味。有時,要想準確理解劇情和劇本,學生有必要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鍛煉實踐能力。
戲劇元素打破了英語課堂原有的書本到書本的封閉循環(huán),拓寬了書本到學生、書本到生活、書本到社會的多元學習路徑。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