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彬
摘要:瑞士出生的德國藝術家保羅·克利說過一句膾炙人口的體會之言:“用一根線條去散步”,凸顯了藝術作品中的線條的重要意味以及可以達到的自由程度。對于藝術品中線條的探討,從技藝的角度來看,是遠遠不夠的。本質上,線條是主觀之至的產物,就如浪漫派大師德拉克洛瓦所覺悟的那樣,“在自然本身,原無輪廓和筆觸”,相反,他認為美術作品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輪廓,而其他的因素甚至可以暫時忽略,因此,線條當然也就會被強調到一個重要的高度。
關鍵詞:美術創(chuàng)作;線條;個性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163-01
一、前言
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線的運用往往是各種形態(tài)的線的組合與搭配,并且講究線與線之間的韻律、節(jié)奏與變化,共同譜寫出有意味的樂章。東西方美術家在長期的造型經驗中,對線條的運用形成各自鮮明的特色,一般而言,西方美術主要用線條來勾勒輪廓,離開了體面、構圖、明暗的交代,線條本身的獨立審美價值并不大。而東方藝術,特別是中國畫和書法,又被稱為線的藝術,對線條的運用遠遠超出了塑造形體的范圍,成為表達畫家意念、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具有獨立的審美意義。
二、線條的主觀性
我們知道,從遠古的洞穴壁畫中就已經出現(xiàn)了生動多變的線條,究其實質,都是一種主觀的抽象或概括,因而,有可能蘊涵當時的人們極為內心化的因子。所以,當我們面對古代的洞穴壁畫時,其實是和一個古代的心靈(可能是一種集體的心靈)在對話。因而,無論是西方美術,還是東方美術,都對線條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覺悟和意識。
不過,哲學家甚或美術理論家有時會頗為天真地認為,藝術中的任何筆跡(包括線條)都可以從語義學、符號學的角度一一加以把握,而且會是一種顯現(xiàn)深度的把握??墒?,他們恰恰都忘記了,在視覺藝術品中的線條有可能是獨一無二的,也許是只能唯一出現(xiàn)的結果,因為,即使是藝術家本人也不可能毫無差異地將自己筆下所有線條的勾勒與揮灑都變成一種完全可以控制、完全可以重復的對象。
在傳統(tǒng)的中國畫領域,這種與線條相聯(lián)系的筆跡上的細微變化有時甚至會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理想結果。事實上,正是線條的這種近乎乖戾的品性令多少美術的初學者望而卻步,也成為了所謂“藝術(創(chuàng)作)不可教”、“藝術乃天分”之類的說法的來由。
線條的主觀性以及不可窮盡的變化恰恰是締造視覺藝術魅力的一種重要力量。無論是安格爾的線條,還是畢加索的線條;展子虔的線條,還是仇英的線條,內中都包含著特別的美感和意味,并非一般的語詞可以說明白。
換句話說,對于藝術品中美妙線條的賞析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甚至也是語詞的描述所難以勝任和替代得了的。面對馬蒂斯、莫迪里阿·尼·賈科曼蒂等藝術家筆下的輪廓線,凝視所謂“婉若銀鉤,飄若驚鸞,舒翼未發(fā),若舉復安。蟲蛇虬蟛,或往或還……玄熊對踞于山岳,飛燕相追而差池?之類的墨跡。
三、線條的個性
不同時代的藝術品在線條的應用上往往會有意無意地散發(fā)出一些獨特而又微妙的精神氣息。舉例來說,以馬家窯為代表的原始彩陶已經顯現(xiàn)出精巧地運用線條的高超水準,仿佛有流動感的波紋線、圓潤有致的渦輪線、規(guī)整大方的平行線等,都令現(xiàn)代人贊嘆不已;商代的青銅器上的直線隱約有一份莊重甚或威嚴的秩序感,而那些交錯在一起的波紋線簡樸而又有變化。漢代畫像磚上的線條流暢飄逸,以簡馭繁,拙中見巧;那些云氣紋既有獨立的流動感,又有裝飾面的接合與分離的效果。唐代的藝術品中更多那種飽滿、活躍的線條,尤其是那些圓弧線條,富麗絕倫。宋代的線條仿佛注入了更多的理性的成分,往往顯得典雅、含蓄,韻味十足。元代的線條豪放、充滿力度。明代的線條質樸而又高貴。清代的線條則精細、纖巧,充滿對雕琛之美的刻意追求。依照克萊夫·貝爾在其《藝術》一書中的表述,“僅從一條線的質量就可以斷定該作品是否出于一位好畫家之手”。此言非虛。文藝復興時期的瓦薩里在《名藝術家傳》中提到某些藝術家的過人才情時,就是用線條的例子來加以渲染的。據(jù)說,即便是對付教皇派來的差役索求繪畫樣作的要求,喬托也只是在紙上迅捷地畫個紅色的圓圈而已,而正是這個圈的線條是喬托所獨有的,教皇一看便知是喬托留下的出類拔萃的筆跡,因而贊賞不己。不久,教皇就派人將喬托從佛羅倫薩接到了羅馬,并且親自接見。這樣,喬托便為圣彼得大教堂留下了若干幅精美的作品。類似的例子會有很多,從中我們可以意識到,線條的世界確實不啻為一個描摹和勾勒的勝場。更為根本的追求總是會落實到一種個性的舒展或張揚,形成無以替代的面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回顧中西方美術史,不難發(fā)現(xiàn),線條在不同的杰出藝術家筆下會有形形色色的體現(xiàn)和變異。沒有一個藝術家會愿意重復他人的線條,從而淹沒了自己要從線條中洋溢出來的一種自由的主體性。從這一意義上說,線條已經不是什么可以等閑視之的對象,而是藝術家建構風格特點的一大基石。歷史上那些對藝術家的出神入化的線條的贊美,完全可以看作是對藝術家的一種獨特個人印記的確認。“用一根線條去散步”,其內在的指向便是一種藝術表現(xiàn)的自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