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初中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將直接關系到語文課程的整體教學效果,近年來隨著國家新課程標準改革在初中階段的不斷深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遇到了許多新的挑戰(zhàn),如何從教學實際出發(fā)進行有效的課型創(chuàng)新已經(jīng)逐步成為廣大一線語文教師面臨的一項緊迫教學任務?;诖?,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接著通過實際的教學案例著重探討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型創(chuàng)新具體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程;閱讀教學;課型創(chuàng)新
課型一般是泛指課的類型或模型,主要包括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和具體程序。在當前教育改革的時代趨勢下,傳統(tǒng)的閱讀課型已經(jīng)遠遠無法適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因此課型創(chuàng)新也就顯得十分緊迫且有必要。通過合理的課型創(chuàng)新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和水平,增強教師在閱讀課堂中的教學主導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學生打造更加具有活力的閱讀課堂,使學生的閱讀學習更加系統(tǒng)深入,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 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的閱讀教學方式比較傳統(tǒng)
我國的《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指導意見》中有明確規(guī)定: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當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理解、感知與領悟,從而使學生能夠逐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思維和方法。然而在當前的教學實際中,許多教師雖然嘴上喊著要改革,在課堂上卻依然采用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注重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記錄好詞好句、歸納總結文章主題思想等,不注重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和解讀。這就導致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氛圍十分僵化枯燥,學生只能在教師限定的框架內(nèi)進行學習,從而極大地壓制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熱情。
(二) 教師不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教學地位和角色提出了明確的轉換要求,學生不再是課程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課程知識的主動學習者。然而當前許多教師的應試教育理念依然根深蒂固,雖然會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但卻不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實際體驗與感受,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任務以及閱讀量等內(nèi)容都有著嚴格強硬的限制。這就導致學生無法掌握閱讀課堂的學習主動權,閱讀自由性、創(chuàng)造力和獨立性都受到嚴重制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閱讀產(chǎn)生厭煩,不愿意配合教師的閱讀教學。
(三) 教師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初中階段的閱讀教學是一種基礎性教學,其教學目標并非是培養(yǎng)學生在中學時期就成為文學大師,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意識到閱讀對人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進而養(yǎng)成終生學習的良好態(tài)度。然而當前大部分教師對這一目標都是選擇性忽視,只知將課本知識一股腦兒灌輸給學生以保障學生的考試成績,卻不注重從素養(yǎng)和思維等無形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這就導致學生看似學到了很多閱讀知識,實際上卻無法將其內(nèi)化為自身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與閱讀之間出現(xiàn)割裂感,教師的閱讀教學也就只能流于表面。
二、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型創(chuàng)新策略
(一) 活動型閱讀課
活動型閱讀課是指將理論化、固定化的閱讀內(nèi)容轉化為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在體驗活動過程的同時完成閱讀學習。在豐富的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打破原有的黑板、課桌、講臺限制,營造出活躍熱烈的課堂氛圍,同時學生也能夠在活動情境的感染下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進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比如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詩歌時,教師就可以在閱讀課上組織朗誦比賽,指導學生抑揚頓挫、有感情地閱讀詩歌,教學《皇帝的新裝》等小說類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在閱讀課上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指導學生互相配合,場景化呈現(xiàn)閱讀內(nèi)容,通過這樣的活動型閱讀課堂創(chuàng)新就可以極大地增強閱讀文本的表現(xiàn)力,使閱讀教學能夠真正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給學生帶來美好的閱讀體驗。
(二) 自主型閱讀課
自主型閱讀課是指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書籍,使學生成為閱讀課堂的主人,根據(jù)自身閱讀興趣自由選擇閱讀文本。這類課型是對“大語文觀”的具體實踐,其能夠有效拉近學生與教師、與閱讀之間的距離,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逐步形成獨特的閱讀取向,從而促進學生從課本出發(fā)不斷深化自身的閱讀學習。比如教學《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篇雜文時,教師可以從圖書館借出《且介亭雜文》《而已集》等魯迅先生的雜文集供學生選擇閱讀,教學《我的叔叔于勒》這篇小說時,教師可以從圖書館借出莫泊桑的《羊脂球》等短篇小說集供學生選擇閱讀,通過這樣的自主型閱讀課堂創(chuàng)新就可以拓展閱讀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能夠擺脫課本的禁錮見識到更加廣闊的閱讀天地,從而促進學生養(yǎng)成樂于閱讀、善于閱讀的良好習慣。
(三) 探究型閱讀課
探究型閱讀課是對傳統(tǒng)文本閱讀的深化和提煉,主要是指引導學生在閱讀基礎上對閱讀細節(jié)進行辨析,深入研究文本背后所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在探究型閱讀課上文章不再是死板的文字,而是各種“活起來”的形象,同時學生不僅需要學習基本的語言文本知識,也需要結合自身思想對文本進行思考,使閱讀能夠真正融入學生的精神世界中。比如教學《丑小鴨》這篇童話故事時,教師就可以將閱讀與品味、寫作相結合,指導學生閱讀完課文后到講臺上分享讀后感,進行讀書匯報,同時鼓勵學生根據(jù)已經(jīng)掌握的寫作知識對閱讀文本進行改寫、擴寫,通過這樣的探究型閱讀課堂創(chuàng)新就可以促進學生的閱讀學習得到有效升華,加深學生的閱讀深度,使學生的閱讀學習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落實到行動中。
三、 結語
總之,教師可以從活動型閱讀課、自主型閱讀課以及探究型閱讀課等方面入手來對傳統(tǒng)的閱讀課型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從而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供更加完善的平臺,促進學生在閱讀中真正有所收獲和成長。
參考文獻:
[1]朱天一.秉承開拓創(chuàng)新?構建高效課堂——初中語文古詩文閱讀教學之良策[J].學子(理論版),2017,19(14):155.
[2]候改改.“三位一體”閱讀課型體系的特點及實施探究——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教育參考,2017,38(46):197-198.
[3]達寶蓮.改進教學方法?滲透創(chuàng)新教學——淺探初中語文課堂創(chuàng)新型教育[J].讀寫算:教師版,2016,32(31):138-139.
作者簡介:
高玲志,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光澤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