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晶
《莊子》有言:“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币脒h行,沒有充足的準備,就會陷入寸步難行的尷尬境地。所以,三月聚糧,方能遠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封辭職信曾火遍網絡,時隔三年,這十個字仍然留存在人們心里??梢晃恍iL的話,瞬間便讓同學們的心平靜下來,陷入深沉的思索——“同學們,世界那么大,你憑什么去看看?”這句話好似一盆冷水,澆滅了對詩和遠方的美好向往,但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個現(xiàn)實而又無法逃避的問題。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如果想像老年的杜甫那樣,靠朋友的接濟來生活無異于白日做夢。杜老節(jié)操高尚,老年卻生活困頓,舉步維艱,只能感時傷懷,吟詩作對。所以,沒有良好的物質基礎,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更遑論遠行了。而且我們現(xiàn)階段還是在依靠父母的“接濟”生活,又憑什么去看世界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這條亙古不變的社會規(guī)律貫串我們生活的始終。雖然我們現(xiàn)在無力改變經濟基礎,但可以先修好“上層建筑”。上層建筑當然不是空中樓閣,而是需要我們一捧土,一塊磚地往上壘的?!巴痢笔强茖W文化知識,“磚”是為人處世的原則,土與磚的積累程度決定“上層建筑”的高度,“上層建筑”的高度決定你看世界的角度,看世界的角度也就決定你最終是“學鳩”還是“大鵬”了。
《勸學》中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為了“積土”(即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我們要多讀書,多積累。盡管現(xiàn)實多磨難,但有書香滋潤的心靈會更加堅毅,不懼苦難,我們要用學問來豐盈內心,用知識來充實大腦,相信我,當這兩樣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物質自然就有了。但錢夠了,知識豐富了,你還不能任性出走,社會并非一個孤島,我們不能獨善其身。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為人處世的方法。別忘了遠行前也一定要將品德裝進行囊。
遠行,這個美麗而令人向往的詞,踐行它確實不容易,需要我們一路學習,一路積累,一路提升。遠行路上,我們既要有走陽關道的淡然,也要有過獨木橋的孤勇。三月聚糧,方能遠行。
【湖北省公安二中高三(6)班,指導老師:石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