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木子
摘要:現(xiàn)在的博物館需要做好文物的陳列與展覽,這就需要相關的專業(yè)人員進行文物的展覽設計工作,這種陳列展覽的內容設計也一直是博物館的陳列與設計的核心,這項工作也可以反映文物展覽的意義與實質。本文主要介紹了博物館中的文物陳列與展覽內容的設計要求與步驟,為文物的陳列與展覽提供理論指導,指導現(xiàn)場實踐工作。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內容設計
中圖分類號:6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034-02
一、前言
我國的博物館中的文物展覽與陳列都是需要根據專業(yè)人員的設計方案來進行的,這些展覽大多是按照不同的主題與時間點來進行分類,進行大量的文物的分類展覽,這樣就可以讓觀看者擁有完美的體驗,引發(fā)觀看者的心靈共鳴,也可以讓人們通過眾多的文物來了解以前的歷史。
二、確定博物館中文物陳列的主題
博物館中的文物陳列與展覽之前需要進行陳列內容的設計工作,設計時就需要確定陳列的主題,然后再進行文物的組織。主題也就是文物展覽的核心思想,也就是統(tǒng)帥文物的陳列的精髓與靈魂。一部電影成功的關鍵在于劇本,博物館的展覽就在于陳列的內容的主題思想。我國的博物館經常采用展覽主題主要包括下面幾種模式。
(一)以歷史的脈絡為主線
文物大多是歷史久遠的,這也就代表文物的展覽可以以歷史發(fā)展為主線,根據這條主線來確定陳列的主題思想,然后再進行文物的陳列與展覽。這條主線可以是歷史的通史、斷代史、一個特定的歷史的范疇,也可以是地域的歷史排列。在歷史類的博物館中進行文物的陳列與展覽時,通常是采用專題的歷史陳列。比如,古代的科技歷史的陳列、陶瓷歷史的陳列與鴉片戰(zhàn)爭歷史的陳列等。
(二)以文物為主線
文物是博物館中的主要展覽品,也是博物館陳列的靈魂,可以根據文物的年代、藝術的特色與材質等為主線來確定陳列的主題,這也是博物館進行展品的陳列的主要手段。采用某一系列的文物作為陳列的主題,就可以在年內按照系列來進行依次展覽,觀看者能夠系統(tǒng)的觀賞整體的文物之美。比如,南京的博物院進行的《美食美器—館藏清宮食用器皿展》,這次的展覽就是采用館藏的清宮食用器皿為陳列的主題,這樣的展覽滿足了觀眾對宮廷生活的好奇心,也展現(xiàn)了博物館中豐富的宮廷的藏品。
(三)以提煉文化內涵為陳列的主線
中小型的城市中的博物館大多是地方史博物館,這樣的博物館的藏品多是以地方的考古發(fā)現(xiàn)為主,展現(xiàn)地方區(qū)域的歷史與文化。但是由于地域歷史的局限與展覽品數量有限,這就使得中小型的城市中的歷史博物館采用提煉展品與地方的文化底蘊,通過展覽品表達的信息來進行展覽主題的構思。設計人員在進行展覽內容的設計時,會對文化內涵進行挖掘表現(xiàn),進行展覽主題的升華,進而引導參觀者集中在博物館的主廳展覽設計上來,序廳的作用是先聲奪人,統(tǒng)領整個展覽內容的主題思想。比如天水市博物館的展覽主題就是文化天水,博物館的序廳就是對這個主題思想的詳細詮釋,序廳的展覽主題為“走進天水”,這也就是天水市的博物館中文物的陳列總綱,主要是分為前后兩部分來展現(xiàn)天水市五大文化,展現(xiàn)各個文化的基本內容。前半部分主要是介紹伏羲文化,中間的部位以八卦臺作為依托來進行設計,運用多媒體技術將五大文化與易經的內容來輸入,然后和現(xiàn)場的觀眾進行互動,讓參觀者能夠了解天水與天水博物館的一些基本情況。在博物館的進門處還設計了橫臥式的斜面前言,中亭處就使用科技手段制造出了“八卦臺”,后門則制造了伏羲女媧交媾圖。展廳的南北兩面墻運用浮雕的形式來制作了伏羲的歷史功績與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南邊展示大地灣文化與秦代早期的文化,主要是運用大量的精美的圖片、浮雕等來展現(xiàn)兩個文化的主要內容,甬道就懸掛了大量展現(xiàn)大地灣的人生活勞作場景的圖片,讓觀眾了解大地灣人們的生活場景。北邊是三國的古戰(zhàn)場文化與佛教的石窟藝術文化,甬道設置了天水的景點。序廳這樣的設計,就可以詳細的展現(xiàn)展覽的主要內容。
三、博物館陳列與展覽文物、展品及其組合
文物、展覽品及其組合是傳遞陳列知識與信息的載體,也是陳列與觀眾進行交流的主體,這也是博物館與其他的知識傳遞機構不同的基本特性。在陳列的主廳思想下,文物、展品兩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排列組合的關系相統(tǒng)一。展品是組成“博物館的語言”的特殊要素,文物則是“歷史類的博物館的語言”的核心,這種區(qū)別主要是由歷史類的博物館的性質與特征來決定的,所以應該首先通過研究實物藏品來進行陳列語言的提煉,選擇具有典型性與代表性的展品來進行研究。歷史類的博物館是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參觀的人數眾多,不同的觀眾擁有不同的知識結構和興趣愛好,博物館應該針對這個問題來采取相應的陳列措施,在進行陳列時既要注重陳列展覽的基礎性與普及型,讓陳列淺顯易懂,又要進行專業(yè)性的陳列。
歷史類的博物館的陳列思想一般是以歷史時代或者是考古學的文化為序,這樣就可以運用陳列來展示考古學文化的研究成果。天水市的博物館的馬家窯文化彩陶專題的陳列就是運用了這樣的陳列思想,馬家窯文化因為最早在甘肅省的馬家窯而命名,這種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肅與青海等地,主要分為石嶺下、半山、馬家窯、馬廠四種類型。石嶺下的彩陶的紋飾主要是動物紋與幾何紋這兩種。馬家窯文化時期的彩陶多是以橙黃色為底色,彩陶的表面也會打磨的比較光滑,彩繪主要是運用黑色與少量的紅色,還會擁有一定數量的內彩,彩陶的紋飾會有少量的鋸齒紋、葫蘆紋和渦紋等。石嶺下與馬家窯這兩種類型的文物在天水的分布比較廣,所以在進行陳列時應該多選擇一些這兩種類型的彩陶,彩陶的紋飾應該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鳳鳥紋與旋渦紋為主。
四、文物、輔助展品及其組合
文物展覽品的組合是構成博物館的陳列的最基本的要素,這就需要將文物與輔助的展品進行適當的排列,還需要將兩者進行恰當的組合來進行整合。在進行整合時,應該避免機械性的組合,運用科學、歷史、藝術的方法來進行組合。下面就運用銅鏡的陳列來進行這種方式的詳細闡述。
(一)文物和輔助展品的程式化組合
銅鏡是中國古代常用的銅器,其歷史久遠,歷經幾千年的演變也是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但普通的參觀者主要是欣賞銅鏡上精美的紋飾,這就需要在進行陳列時,以時代這個脈絡來進行銅鏡的紋飾的展示。例如:可以將展覽品分為龍紋、星云紋、風鳥紋等不同的紋飾來進行展示,在進行展示時應該搭配銅鏡發(fā)展史的圖片、銅鏡的紋飾圖片等簡單的輔助性展品,這樣就可以完成程式化的陳列組合。這種模式的組合簡單明了,比較適合館藏數量相對豐富的文物。
(二)情景式的陳列組合陜西省的歷史博物館就曾經舉辦過一次銅鏡的展覽,這次的展覽就在第一單元中采用了情景式的陳列組合,這次的銅鏡展示不再是上述的簡單紋飾的陳列組合,而是在館藏品中選出一面鏡面很光潔的銅鏡,展示這面銅鏡的映照功能,參觀者就可以詳細的了解銅鏡的映照用途;還在另外一件展品的鏡紐上系上了繩帶,展示鏡紐的作用。還在展廳內設計了情景式的陳列小環(huán)境,讓觀眾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古代銅鏡的實際應用場景,展覽還張貼古代的梳妝圖作為輔助的展品,拉近觀眾和展覽的文物之間的時空距離,讓參觀的觀眾能夠了解銅鏡的用途,也體會到銅鏡在古代民眾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這種情景式的陳列組合比較適合種類單一的展覽品或者是專題的展覽。
五、結語
博物館文物的陳列與展覽是科學化和藝術化的結合,這也是陳列的主題思想決定的。所以在進行陳列內容的設計時,應該考慮館藏文物的性質特點,重點研究陳列的主題、展覽文物的選擇、輔助的展品的添加和展品的組合設計等方面,然后進行實際的陳列展覽設計工作,讓觀眾能夠通過陳列來了解文物,了解悠久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