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廣順
各位代表:
中國辭書學會第十二屆年會在許慎故里河南漯河隆重召開。這次年會是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后,恰逢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大好形勢下舉行的,會議要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下,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辭書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總結其中的經驗和教訓,這對提升我國辭書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能力,推動新時代辭書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3年11月,中國辭書學會在上海崇明召開第十屆年會,選舉產生了第五屆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按照學會章程規(guī)定,學會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每屆任期五年,本屆理事會已經屆滿,要進行換屆工作。我受常務理事會的委托,代表本屆理事會向大會做五年工作總結匯報,請各位代表予以審議。
五年來,在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領導下,在國家新聞出版主管部門的業(yè)務指導下,中國辭書學會全體會員同心協(xié)力,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在黨支部建設、國家標準研制、學術交流論壇、國際專家講座、辭書編輯培訓班、終身成就獎等方面開展工作,為推動我國辭書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盡職盡責,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也得到了掛靠單位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領導的好評?,F(xiàn)匯報如下。
一、 以黨建工作推動學會發(fā)展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2015年9月28日印發(fā)的《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學會于2016年成立了功能型黨支部。支部成員在學會兼職工作,但黨組織關系留在所在單位,平時參加所在單位的學習活動。黨支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利用各種機會和條件,以黨建工作推動業(yè)務工作。十九大開幕會當天,學會組織有關黨員全程觀看了十九大開幕會實況,認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隨后又派有關同志參加教育部語信司組織的黨課學習,聆聽司領導《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實推進語言文字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輔導報告,了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給語言文字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學會的黨員同志堅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認真學習黨章黨規(guī),把“兩學一做”活動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辭書編輯培訓班期間,每一期配備兩個班主任,開班后成立黨支部、班委會,黨支部成員、班委會委員成為培訓班的骨干力量,充分發(fā)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 研制國家辭書標準,推廣語言文字規(guī)范
第一,研制辭書出版行業(yè)標準。2015年下半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公布《學術出版規(guī)范》第一批8項行業(yè)標準后,又啟動了第二批7項標準的研制工作,其中一項就是辭書出版規(guī)范。學會作為辭書研究、編纂和出版的學術團體,承擔了這項行業(yè)標準的研制工作。目前,《辭書出版標準體系表》已經研制完成,經全國新聞出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核通過,報國家新聞出版主管部門通過后,將作為推薦性行業(yè)標準在全國推行?!掇o書出版規(guī)范 漢語辭書》《辭書出版規(guī)范 外語辭書》兩項標準研制工作已經在國家新聞出版主管部門立項,相關研制工作已經展開,2018年8月辭書編輯出版專業(yè)會和學術委員會召開會議專題研討。
第二,貫徹落實《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2013年,國務院正式發(fā)布《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教育部等十二部門發(fā)文指出,《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是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性語文辭書編纂的重要依據。中國辭書學會第一時間學習、研討,要求成員單位在出版或修訂、再版相關語文辭書時,應遵照《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事實上,《新華字典》第11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在修訂過程中就與《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研制組互動,幫助改進和解決《字表》研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辭海》等在修訂過程中貫徹落實《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相關出版社還專門組織編寫《通用規(guī)范漢字字典》,以辭書形式推廣普及《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
三、 學術研討活躍,業(yè)務交流頻繁
第一,召開第十一屆學會年會。2015年11月21—22日,中國辭書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行。會議由中國辭書學會主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詞典學研究中心承辦。共收到論文及摘要95篇,涉及“語言學理論在詞典學中的應用研究、辭書編纂實踐、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辭書編纂和出版中的應用、學習詞典與語言教學”等話題。會議特別安排了《辭源》第三版的訪談交流,邀請王寧教授、董琨研究員等就《辭源》出版百年及第三版的修訂工作做訪談交流。教育部語信司副司長田立新出席并講話,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機構和出版社的14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第二,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活動有聲有色。五年來,學會和所屬的語文辭書、雙語辭書、專科辭書、百科全書、辭書編纂現(xiàn)代化、辭書理論與辭書史、辭書編輯出版專業(yè)委員會,以及中青年辭書工作者研討會,累計共召開24次研討會(其中,2014年7次,2015年4次,2016年4次,2017年6次,2018年3次),每次會議都圍繞辭書編纂出版的有關議題展開學術研討,不少會議開得頗具特色,與會者很有收獲。有的會議論文在《辭書研究》《中國語文》《語言文字應用》等刊物上發(fā)表,有的專業(yè)委員會在研討會后還出版了學術論文集。
第三,主持《中國大百科全書》辭書學卷編修?!吨袊蟀倏迫珪返谌媸怯蓢鴦赵号鷾柿㈨椀囊豁棁壹壷卮蠡A文化工程,中宣部聯(lián)合多部委發(fā)文要求學界大力支持。學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章宜華教授被聘為編委會委員,主持《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辭書學部分的修訂和編纂,內容涉及學科知識、學科理論、重要著述、著名學者、學術流派、研究機構及重大學術活動等,學會許多會員承擔了相關詞條的編寫任務。該項目對辭書界的學科建設、對青年學者的培養(yǎng)都具有重要意義。
四、 承辦首屆語博會“工具書與傳統(tǒng)文化”分論壇
2017年9月11—13日,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北京市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語言文化博覽會在北京舉行。受組委會委托,中國辭書學會和商務印書館承辦了首屆國際語言文化論壇“工具書與傳統(tǒng)文化”分論壇,學會常務理事參加了論壇。
北京大學陸儉明教授以《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編寫修訂為例,倡導辭書編寫者、出版者應堅持以科研引航,確保辭書編修的高質量。英國雙語詞典專家吳莎娜女士從《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英語版的翻譯切入,探討中國品牌辭書如何更適切精準地在海外傳播,以實現(xiàn)中外語言文化交匯融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江藍生研究員以“傳播中華文化,引導語文規(guī)范的雙璧”為題,通過介紹《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編寫和修訂歷程,表達對這兩部品牌辭書及主持編寫這兩部辭書的專家的崇高敬意。北京師范大學王寧教授提出,《辭源》作為大型綜合性工具書,是通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橋梁,貯存了許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辭書史上有開創(chuàng)意義。中國臺灣東吳大學英文系曾泰元副教授以幾個源于漢語的詞匯為例,論述了《牛津英語詞典》中反映出來的中國文化元素。法國漢學家魏明德認為,《利氏漢法辭典》是一部很有知識文化含量的工具書,是雙語工具書林中的一棵參天大樹。
五、 舉辦國際辭書專家講座
“學會的生命在學術”。本屆常務理事會例會時,特邀國外知名辭書學專家做學術報告,使常務理事會與學術交流工作能夠緊密結合起來。
2014年4月14日,《牛津英語詞典》第七任主編約翰·辛普森先生應邀做了“《牛津英語詞典》的歷史與追求”的講座。2014年12月6日,美國楊百翰大學馬克·戴維斯教授應邀做了“如何利用大規(guī)模在線語料庫提升詞典編纂質量和效率”的講座。2016年12月6日,西班牙瓦拉多利德大學佩德羅·奧利維拉教授應邀做了“歐洲詞典學研究: 現(xiàn)狀與未來”的講座。2017年4月14日,亞洲辭書學會會長、以色列辭典專家伊蘭·肯那曼先生應邀做了“21世紀初辭書市場趨勢與創(chuàng)新方法論”的講座。四場講座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大家與講座專家互動交流,交換觀點和看法,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六、 繼續(xù)辦好會刊《辭書研究》,創(chuàng)辦《中國辭書學報》
五年間,學會會刊《辭書研究》共出版了30期,發(fā)表近600篇文章。隨著網絡審稿平臺的啟用,《辭書研究》根據欄目設置、積稿情況、學界關注的問題等擇優(yōu)錄用稿件,對來稿嚴格把關;不斷增加《辭書研究》約稿比例,約請專家就辭書學界的焦點和前沿問題發(fā)表看法,不斷提高學術質量;組織了多個專輯,如“《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研究專輯”“中國辭書學會第十屆年會專輯”“地名用字難點問題研究專輯”“辭書數(shù)字化專輯”“《漢法大詞典》研究專輯”“《近代漢語詞典》研究專輯”“《中華漢英大詞典》研究專輯”等?!掇o書研究》連續(xù)三屆(2013、2015、2017年)獲“上海市期刊編校質量檢查優(yōu)秀獎”。
2014年,學會開始籌辦《中國辭書學報》,集中篇幅探討重大專題?!吨袊o書學報》與《辭書研究》各有側重,辦刊方針是: 國際視野、前沿理論、中國特色、用戶視角、實用價值。第一期專題研討《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編纂與修訂問題,第二期文章主要涉及語言學理論在詞典學中的應用、漢語辭書研究、雙語辭書研究、辭書編纂現(xiàn)代化研究、專科辭書研究等。
七、 獨立舉辦辭書(圖書)編輯培訓班
2006年開始,中國辭書學會和新聞出版總署教育培訓中心共同舉辦辭書編輯出版人員培訓班,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三屆。近五年來,共舉辦了五次培訓班和兩次研修班,來自全國80余家出版社、530多人次的學員參加了培訓。這對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辭書編輯出版人才、提高我國辭書編輯出版質量起到了推進作用。
2017年開始,由于總局教育培訓中心工作的調整,辭書培訓班改由學會獨立舉辦,培訓對象由原來的辭書編輯拓寬到一般的圖書編輯。學會派辭書專家李志江和吉林大學出版社邵宇彤擔任班主任,學員學習期間嚴格管理,嚴格要求。秘書處在教師調配和課程設置上,根據學員學習的反饋意見和辭書的發(fā)展態(tài)勢,增加了“圖書出版導向問題”“出版業(yè)基本要素與健康轉型”“辭書的用戶問題”“大數(shù)據時代的辭書編寫”“《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和漢字文化”“《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思考”“《新華字典》App”“百科全書與知識服務”等新的課程,妥善組織每一期培訓的收費及學習、生活安排,學員普遍反饋很好。
八、 評選辭書事業(yè)終身成就獎
2005年起,學會設立了辭書事業(yè)終身成就獎,對年齡在七十歲以上、從事辭書工作三十年以上的有重要成就的辭書工作者給予表彰,弘揚辭書工匠精神,激勵后學。前后共評選過三屆,26位辭書工作者獲得此項殊榮。
2018年,學會組織了第四屆辭書事業(yè)終身成就獎的評選工作。根據《中國辭書學會辭書事業(yè)終身成就獎評選和表彰辦法》,相關單位推薦了22位辭書專家參評。8月30日,中國辭書學會學術委員會擴大會議對參評人進行初評。依據《中國辭書學會辭書事業(yè)終身成就獎評選和表彰辦法》,初評強調參評人持續(xù)從事辭書編纂、出版或研究工作,注重辭書編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辭書事業(yè)上有特殊成就和突出貢獻。鑒于這次評選距第三屆評選的2011年已有7年,本屆初評人選定為12人。9月上旬,經過34位常務理事無記名投票,鮑克怡等11位專家榮獲第四屆辭書事業(yè)終身成就獎。學會擬在相關媒體上介紹他們的感人事跡,《中國辭書學報》擬出??麄鹘榻B。
九、 加強學會自身建設
第一,主體工作規(guī)范運行。(1) 議事程序規(guī)范有效。根據章程,每年召開兩次常務理事會,每屆召開兩次代表大會或學術研討會,既探討學術,也交流業(yè)務,使學會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推進。(2) 經費使用合法合規(guī)。根據章程和有關規(guī)定,各專業(yè)委員會舉辦學術會議,學會酌情給予經費支持。所有經費支出都履行報告、審批等手續(xù),每年審計和年檢都順利通過。(3) 文檔管理。重要的工作和活動,整理記錄后制作成《中國語言資源動態(tài)》辭書學會特刊,作為資源留存。
第二,部分工作亟須補強。(1) 學會的制度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盡管學會已經有內部管理制度,但在管理、自律和監(jiān)管機制等方面還存在缺陷和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2) 信息化程度需要進一步提高。由于種種原因,學會至今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學會的信息發(fā)布、資源儲存和傳播等還是通過傳統(tǒng)的紙媒或電話形式實現(xiàn),這與互聯(lián)網+的時代很不相符。(3) 學會員工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目前學會從業(yè)人員工資待遇不高,缺乏社保、醫(yī)保、住房、職稱等政策保障,難以覓到特別合適的人才,只能聘請退休和兼職人員,很多工作不易開展。
十、 新時代發(fā)展愿景
《辭源》作者陸爾奎有句名言: 國無辭書,無文化可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作為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辭書理應在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一,辭書人的責任和擔當。希望各位認真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全面提升履職盡責能力和業(yè)務工作本領,表彰優(yōu)秀辭書,批評偽劣辭書,做好辭書的社會語言服務,密切與國際辭書界和學術界的聯(lián)系,加快中國辭書走出去的步伐。
第二,辭書出版的規(guī)范化。按照國家辭書出版“十三五”規(guī)劃,落實推進《2013—2025年國家辭書編纂出版規(guī)劃》項目;加快推進辭書標準研制工作,盡早推出一批適用的辭書出版規(guī)范;適時推動有關高校漢語辭書專業(yè)學位的設立。
第三,辭書理論研究與辭書編纂相結合。進一步開展學術研究,在先進的辭書理論指導下編寫辭書,盡可能地把辭書編纂理念落實到辭書編纂實踐中,促進辭書理論研究與辭書編纂相結合,使辭書的內容從收詞、釋義、舉例等各方面都得到較大的提升。
第四,辭書的知識服務。我們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人類知識傳承、學習、獲取方式悄然變革,辭書發(fā)展到了數(shù)字辭書的新階段。要努力促進辭書編纂出版的知識化、現(xiàn)代化、數(shù)字化、網絡化,推動辭書的全媒體整合,打造辭書數(shù)字化知識服務平臺。
第五,辭書研究和編輯人才培養(yǎng)。辭書編纂時間長、質量要求高、編纂難度大、初期需要較高投入,經濟效益見效慢,加強中青年辭書從業(yè)人員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辭書人員的職業(yè)素質,特別是??妻o書和少數(shù)民族辭書的編纂人才,已經成了辭書界刻不容緩的大事。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我們這一屆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已經任期屆滿,今天就要改選誕生新的學會領導機構了。在討論換屆工作的常務理事會上,大家的共識是: 這次換屆應該更加專業(yè)化、年輕化,更具廣泛的代表性。我們相信學會新一屆學會理事會一定會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統(tǒng)領下,團結全體會員,把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希望在座的辭書工作者要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的需求,積極應對數(shù)字技術對傳統(tǒng)辭書的挑戰(zhàn),利用新技術,反映新知識,體現(xiàn)新成果,為實現(xiàn)辭書強國夢,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yè)做出新的貢獻。中國辭書事業(yè)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